一种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740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包括吸附组件和拦截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先将所述净化系统置于所述湖泊河网中,所述挺水植物净化区可对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进行物理过滤,而通过所述第一透水布进入所述沉水植物净化区中的水则可在所述沉水植物净化区中进行生物净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能够同时使用物理过滤和生物处理对水体中的颗粒物净化,能够差异化处理固体颗粒物以及悬浮颗粒物,其中固体颗粒物由所述挺水植物净化区进行过滤拦截,悬浮颗粒物进入所述沉水植物净化区中进行生物净化,使得对水体的净化效果较好。体的净化效果较好。体的净化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体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人群临水而居,进行大规模地生产生活,水体污染情况愈发加重。固体污染物作为湖泊水体中的主要污染之一,也有着较大影响: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具有十分丰富的比表面积,与污染物相互作用成为其载体,影响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循环归宿。悬浮颗粒污染物不但使水质变得浑浊,甚至堵塞鱼类的腮,使之呼吸困难导致死亡。还会使管道及设备堵塞、磨损,干扰废水处理及回收设备的工作。颗粒物含量高时会使水中植物因见不到阳光而难以生长或死亡。悬浮固体物会降低水质,增加净化水的难度和成本。
[0003]专利CN212532442U公布了一种入河湖雨水排口生态净化系统,通过定植木桩、不透水土工布和单向透水土工布的搭配形成不同的净化功能区,为入河湖雨水提供更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进行充分的生态接触净化;通过不同净化功能区的设置,充分吸收雨水中携带的悬浮物、氮、磷及有机污染物。一种入河湖雨水排口生态净化系统,包括浮叶植物沉淀区、砾石床水质净化区、挺水植物水质净化区和沉水植物水质净化区四个从护岸至湖库水域逐级设置的生态净水功能区;四个生态净水功能区的外周分别采用定植桩排列形成,每个生态净水功能区内通过内衬于定植桩上的不透水土工布、单向透水土工布以及定植桩的排布间距的不同设置而控制水流方向为雨水排口

浮叶植物沉淀区

砾石床水质净化区

挺水植物水质净化区r/>→
沉水植物水质净化区

湖库水域;浮叶植物沉淀区由AH段、HK段、BK段和AB段依次连接围合形成;AH段设置在紧邻雨水排口的护岸边;HK段与砾石床水质净化区紧邻且远离雨水排口;AB段与BK段均用定植桩密排固定,内衬不透水土工布;HK段用定植桩密排固定,内衬单向透水土工布,透水方向为水从浮叶植物沉淀区进入砾石床水质净化区;砾石床水质净化区由HK段、HG段、FG段和KF段依次连接围合形成;HG段设置在紧邻护岸边;KF段与挺水植物水质净化区紧邻;FG段用定植桩密排固定,内衬不透水土工布;KF段用定植桩密排固定,内衬单向透水土工布,透水方向为水从砾石床水质净化区进入挺水植物水质净化区;挺水植物水质净化区由BK段、KF段,EF段、JE段、CJ段、BC段依次连接围合形成;BC段与AB段顺接,BC段用定植桩密排固定,内衬不透水土工布;EF段与FG段顺接,EF段用定植桩密排固定,内衬不透水土工布;CJ段用定植桩间隔排固定,内衬单向透水土工布;JE段采用定植桩密排固定,内衬单向透水土工布;透水方向为从挺水植物水质净化区至沉水植物水质净化区;沉水植物水质净化区,由CJ段、JE段、DE段、CD段依次连接固定;CD段采用定植桩密排,内衬单向透水土工布,并与BC段顺接;DE段采用定植桩间隔排固定,内衬单向透水土工布并与EF段顺接接;CJ段与DE段分别位于沉水植物水质净化区的相对两端,引导水自CJ段至DE段的内部流动。
[0004]现有的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的不足之处:1、不能同时使用物理过滤和生物处理对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净化,不能差异化处理固体颗粒物以及悬浮颗粒物,导致对水体
的净化效果较差;2、不能降低水体中的局部流动速度,也不能降低流动水体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不利于水体的净化,导致对水体的净化效率较低;3、净化系统容易被破坏,不利于净化系统长期稳定的使用,增大了人工维护和修理的成本,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可先将所述净化系统置于所述湖泊河网中,所述挺水植物净化区可对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进行物理过滤,而通过所述第一透水布进入所述沉水植物净化区中的水则可在所述沉水植物净化区中进行生物净化,因此,本技术的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6]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包括吸附组件和拦截组件;
[0008]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第一框件、第一漂浮环和第一透水布,所述第一框件上端开口且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漂浮环经由所述第一透水布与所述第一框件的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透水布围合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水腔,所述第一漂浮环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透水布在水中漂浮起来,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一进水腔内设置有沉水植物以形成沉水植物净化区;
[0009]所述拦截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框件上,所述拦截组件与所述第一透水布之间形成有挺水植物净化区。
[0010]进一步的,所述拦截组件包括第二框件、第二漂浮环和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框件呈环形且中间形成有导通槽,所述第一框件对应所述导通槽与所述第二框件的底端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导通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框件的顶端向下凹陷以形成环形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漂浮环经由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二框件的外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一透水布之间围合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过滤腔,所述第二漂浮环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过滤网在水中漂浮起来,所述第二容纳腔和第一过滤腔内设置挺水植物以形成有所述挺水植物净化区。
[0011]进一步的,所述拦截组件还包括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绕设于所述第一透水布的外侧,且所述第二过滤网分别与所述第一漂浮环和第二框件相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光催化网,所述光催化网设于所述第一漂浮环的底端。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件对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铺设有湖泥层。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件对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铺设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位于所述湖泥层的上方。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均为尼龙网,所述第一透水布为透水土工布,所述第一漂浮环和第二漂浮环均为PE圆环,且所述第二漂浮环比第一漂浮环的直径大。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框件对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底部铺设有种植土层。
[0017]进一步的,所述净化系统还包括换泥组件,所述换泥组件用于更换所述第一框件
内的湖泥。
[0018]进一步的,所述净化系统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吸附组件和拦截组件固设于湖泊河网中。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先将所述净化系统置于所述湖泊河网中,所述挺水植物净化区可对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进行物理过滤,而通过所述第一透水布进入所述沉水植物净化区中的水则可在所述沉水植物净化区中进行生物净化;本技术的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能够同时使用物理过滤和生物处理对水体中的颗粒物净化,能够差异化处理固体颗粒物以及悬浮颗粒物,其中固体颗粒物由所述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组件和拦截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第一框件、第一漂浮环和第一透水布,所述第一框件上端开口且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漂浮环经由所述第一透水布与所述第一框件的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透水布围合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水腔,所述第一漂浮环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透水布在水中漂浮起来,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一进水腔内设置有沉水植物以形成沉水植物净化区;所述拦截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框件上,所述拦截组件与所述第一透水布之间形成有挺水植物净化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组件包括第二框件、第二漂浮环和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框件呈环形且中间形成有导通槽,所述第一框件对应所述导通槽与所述第二框件的底端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导通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框件的顶端向下凹陷以形成环形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漂浮环经由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二框件的外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一透水布之间围合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过滤腔,所述第二漂浮环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过滤网在水中漂浮起来,所述第二容纳腔和第一过滤腔内设置挺水植物以形成有所述挺水植物净化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湖泊河网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组件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明舒飞超孙彤马梅王震军何智勇江挺张丽刘文静徐哲文高杨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