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58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泵站,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排涝泵站本体,其两侧安装有分流机构,其中端安装有泄流闸门;泄流闸门开启时,被坝体所阻隔的洪涝经泄流闸门排出;所述分流机构包括:两个收线器,其分别安装在排涝泵站本体两侧的顶部;两块护板,其分别安装在排涝泵站本体内壁两侧的中端;若干道泄流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收线器令护板在排涝泵站本体内壁两侧上垂直移动,使得护板解除对泄流缺口的遮挡,进而让洪涝经泄流缺口流入进分流通道内,并借助抽泵排出的设置,减轻了泄流闸门在进行排放时的负载压力,一定的延长了该水利工程用排涝泵站的使用年限,增强了实际排涝效果。增强了实际排涝效果。增强了实际排涝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泵站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泵站。

技术介绍

[0002]水利工程是指防洪、排涝、灌溉、水力发电、引(供)水、滩涂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各类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拆除等项目)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水利工程是以消除水害为主要目的而产生的,其主要特点有:规模大,工程复杂;综合性强,影响大;效益具有随机性;对环境有很大影响。
[0003]水利工程在进行排涝时,泄流闸门作为主要排涝窗口,其在排放时会使得自身处于满载的情况,这种满载的情况,对泄流闸门,及安装有泄流闸门的排涝泵站的使用寿命有着很大的影响。
[0004]为延长排涝泵站以及泄流闸门的使用寿命,申请人提出一种新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泵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泵站,搭载安装在坝体上;
[0007]其包括:
[0008]排涝泵站本体,其两侧安装有分流机构,其中端安装有泄流闸门;
[0009]泄流闸门开启时,被坝体所阻隔的洪涝经泄流闸门排出;
[0010]所述分流机构包括:
[0011]两个收线器,其分别安装在排涝泵站本体两侧的顶部;
[0012]两块护板,其分别安装在排涝泵站本体内壁两侧的中端;
[0013]若干道泄流缺口,其分开设在排涝泵站本体内壁底端的两侧;以及<br/>[0014]两个分流通道,其分别修建在排涝泵站本体外壁底端的两侧,且分流通道借助泄流缺口和排涝泵站本体的内部相连通,分流通道内部朝向泄流闸门的一端处安装有增大吸力的抽泵;
[0015]所述收线器在运行时,令护板在排涝泵站本体内壁两侧上垂直移动,并使得护板解除对泄流缺口的遮挡,进而让洪涝经泄流缺口流入进分流通道内,并借助抽泵排出。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护板顶部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牵引钩;
[0017]所述收线器的收线端设置有两个,两个收线端分别和两个牵引钩相对应,收线端盘绕固定有拉力绳,拉力绳的一端捆绑在所述牵引钩外。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护板的末端处铰接有过滤架,过滤架呈“7”字型结构;
[0019]所述排涝泵站本体底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滑槽;
[0020]过滤架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柱,连接柱插接在滑槽内,且连接柱和滑槽之间为活动
连接;
[0021]所述护板在将泄流缺口遮挡时,过滤架转动,并让连接柱从滑槽内抽出。
[0022]更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架上安装有连接柱的一端处,安装有可转动的过滤翻板,过滤架和过滤翻板均用于过滤阻隔洪涝中的杂质垃圾。
[0023]更进一步地,所述排涝泵站本体内壁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导向滑轮架,导向滑轮架的输出端为可转动的滑轮;
[0024]同侧的导向滑轮架介于所述收线器和所述护板之间,
[0025]拉力绳挂在所述滑轮的外部。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该水利工程用排涝泵站,通过收线器令护板在排涝泵站本体内壁两侧上垂直移动,使得护板解除对泄流缺口的遮挡,进而让洪涝经泄流缺口流入进分流通道内,并借助抽泵排出的设置,减轻了泄流闸门在进行排放时的负载压力,一定的延长了该水利工程用排涝泵站的使用年限,增强了实际排涝效果。
[0028]同时,过滤架和过滤翻板的设置,避免了泄流缺口被洪涝中的杂质垃圾所堵塞。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等轴测图;
[0030]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3为本技术的左右二等角轴测图。
[0032]图中:1、排涝泵站本体;2、泄流闸门;3、分流机构;301、收线器;302、拉力绳;303、牵引钩;304、护板;305、过滤架;306、过滤翻板;307、滑槽;308、泄流缺口;309、导向滑轮架;4、抽泵;5、搭载架;6、分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水利工程在进行排涝时,泄流闸门作为主要排涝窗口,其在排放时会使得自身处于满载的情况,这种满载的情况,对泄流闸门,及安装有泄流闸门的排涝泵站的使用寿命有着很大的影响。
[0035]为延长排涝泵站以及泄流闸门的使用寿命,申请人提出一种新型装置。
[0036]参考图1-图3可知,该装置搭载安装在坝体上;
[0037]包括:
[0038]排涝泵站本体1,其两侧安装有分流机构3,其中端安装有泄流闸门2;
[0039]泄流闸门2开启时,被坝体所阻隔的洪涝经泄流闸门2排出;
[0040]分流机构3包括:
[0041]两个收线器301,其分别安装在排涝泵站本体1两侧的顶部,需补充的是,在本申请中,排涝泵站本体1外部两侧的顶部固定有搭载架5,收线器301的底座同时固定在搭载架5
的顶部和排涝泵站本体1的顶部,即收线器301底座的两端分别与搭载架5的顶部和排涝泵站本体1的顶部相固定。
[0042]需强调的是,本申请通过收线器301令护板304在排涝泵站本体1内壁两侧上垂直移动,使得护板304解除对泄流缺口308的遮挡,进而让洪涝经泄流缺口308流入进分流通道6内,并借助抽泵4排出的设置,减轻了泄流闸门2在进行排放时的负载压力,一定的延长了该水利工程用排涝泵站的使用年限,增强了实际排涝效果。
[0043]实施例一、
[0044]参考图2可知,在本申请中,
[0045]两块护板304,其分别安装在排涝泵站本体1内壁两侧的中端;
[0046]若干道泄流缺口308,其分开设在排涝泵站本体1内壁底端的两侧;以及
[0047]两个分流通道6,其分别修建在排涝泵站本体1外壁底端的两侧,且分流通道6借助泄流缺口308和排涝泵站本体1的内部相连通,分流通道6内部朝向泄流闸门2的一端处安装有增大吸力的抽泵4;
[0048]收线器301在运行时,令护板304在排涝泵站本体1内壁两侧上垂直移动,并使得护板304解除对泄流缺口308的遮挡,进而让洪涝经泄流缺口308流入进分流通道6内,并借助抽泵4排出。
[0049]实施例二、
[0050]参考图2还可知,在本申请中,
[0051]护板304顶部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牵引钩303;
[0052]收线器301的收线端设置有两个,两个收线端分别和两个牵引钩303相对应,收线端盘绕固定有拉力绳302,拉力绳302的一端捆绑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泵站,搭载安装在坝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涝泵站本体,其两侧安装有分流机构,其中端安装有泄流闸门;泄流闸门开启时,被坝体所阻隔的洪涝经泄流闸门排出;所述分流机构包括:两个收线器,其分别安装在排涝泵站本体两侧的顶部;两块护板,其分别安装在排涝泵站本体内壁两侧的中端;若干道泄流缺口,其分开设在排涝泵站本体内壁底端的两侧;以及两个分流通道,其分别修建在排涝泵站本体外壁底端的两侧,且分流通道借助泄流缺口和排涝泵站本体的内部相连通,分流通道内部朝向泄流闸门的一端处安装有增大吸力的抽泵;所述收线器在运行时,令护板在排涝泵站本体内壁两侧上垂直移动,并使得护板解除对泄流缺口的遮挡,进而让洪涝经泄流缺口流入进分流通道内,并借助抽泵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顶部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牵引钩;所述收线器的收线端设置有两个,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智勇陈炜宋畅陈攀平明陈诚徐哲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