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的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279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的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背面粘接有内胆层。所述内胆层和所述无纺布层外围两侧均粘接有封边层,所述封边层外侧面粘接有麻纤维层,所述内胆层外围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横置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内胆层外围两侧通过横置架粘接固定无纺布层,同时通过内胆层和内胆层外围的无纺布层两侧边缘处通过封边层进行粘接稳固,使得无纺布层能够与内胆层稳固的粘接在一起,提高了内胆层两侧无纺布层之间稳固的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的麻纤维水刺无纺布


[0001]本技术是关于水刺无纺布
,特别是关于一种耐磨的麻纤维水刺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水刺无纺布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得到的织物即为水刺无纺布。其纤维原料来源广泛,可以是涤纶、锦纶、丙纶、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超细纤维、天丝、蚕丝、竹纤维、木浆纤维、海藻纤维等。随着部分水刺无纺布的不断应用,其缺点也在不断凸现出来。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水刺无纺布适用范围较小,且不可拼接,功能较少,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耐摩擦,较容易损坏,且过于单一。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的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其用于解决对于水刺无纺布适用范围较小,且不可拼接,功能较少,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耐摩擦,较容易损坏,且过于单一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的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背面粘接有内胆层,所述内胆层、所述无纺布层外围两侧均粘接有封边层,所述封边层外侧面粘接有麻纤维层,所述内胆层外围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横置架。
[000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胆层上表面贯穿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壁间距值为一毫米。
[000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横置架一侧面贯穿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无纺布层粘接于所述限位槽内壁中,且无纺布层与所述限位槽内壁呈过盈配合。
[000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槽为半圆弧形结构,所述限位槽数量与所述无纺布层数量一一对应,且多个所述限位槽构成网状结构。
[00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胆层与所述无纺布层间距值和所述无纺布层与所述麻纤维层之间间距值相等,所述内胆层、所述无纺布层、所述麻纤维层尺寸均相等。
[00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胆层为疏松多孔状结构,且内胆层材质为纤维材质,所述麻纤维层为多孔状结构。
[00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麻纤维层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麻纤维层内侧面分别粘接于两个所述无纺布层外侧面中部,两个所述麻纤维层两侧分别粘接于两个所述封边层外围两侧边缘处。
[00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麻纤维层材质为纤维状结构,且麻纤维层为中空
矩形结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技术通过在内胆层外围两侧通过横置架粘接固定无纺布层,同时通过内胆层和内胆层外围的无纺布层两侧边缘处通过封边层进行粘接稳固,使得无纺布层能够与内胆层稳固的粘接在一起,提高了内胆层两侧无纺布层之间稳固的连接。通过在无纺布层外围粘接麻纤维层,使得该水刺无纺布能够拼接,更加厚实,实现了该无纺布层更加耐磨。此外,解决了对于水刺无纺布适用范围较小,且不可拼接,功能较少,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耐摩擦,较容易损坏,且过于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内胆层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0]1、内胆层;101、贯穿孔;2、无纺布层;3、麻纤维层;4、封边层;5、横置架;50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2]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耐磨的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层2。无纺布层2背面粘接有内胆层1。内胆层1、无纺布层2外围两侧均粘接有封边层4。封边层4外侧面粘接有麻纤维层3,内胆层1外围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横置架5。
[0024]其中,内胆层1上表面贯穿开设有贯穿孔101。贯穿孔101内壁间距值在一实施例种为一毫米。横置架5一侧面贯穿开设有限位槽501,无纺布层2粘接于限位槽501内壁中,且无纺布层2与限位槽501内壁呈过盈配合,限位槽501为半圆弧形结构。限位槽501数量与无纺布层2数量一一对应,且多个限位槽501构成网状结构,内胆层1与无纺布层2间距值和无纺布层2与麻纤维层3之间间距值相等。
[0025]在一实施例中,内胆层1、无纺布层2、麻纤维层3尺寸均相等。内胆层1为疏松多孔状结构,且内胆层1材质为纤维材质,麻纤维层3为多孔状结构。麻纤维层3数量为两个,两个麻纤维层3内侧面分别粘接于两个无纺布层2外侧面中部。两个麻纤维层3两侧分别粘接于两个封边层4外围两侧边缘处,麻纤维层3材质为纤维状结构,且麻纤维层3为中空矩形结构。
[0026]通过在内胆层1外围两侧通过横置架5粘接固定无纺布层2,同时通过内胆层1和内胆层1外围的无纺布层2两侧边缘处通过封边层4进行粘接稳固,使得无纺布层2能够与内胆层1稳固的粘接在一起,提高了内胆层1两侧无纺布层2之间稳固的连接。通过在无纺布层2
外围粘接麻纤维层3,使得该水刺无纺布能够拼接,更加厚实,实现了该无纺布层2更加耐磨。此外,解决了对于水刺无纺布适用范围较小,且不可拼接,功能较少,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耐摩擦,较容易损坏,且过于单一的问题。
[0027]工作原理:先将内胆层1外围两侧通过横置架5的限位槽501粘接固定无纺布层2,再通过内胆层1和内胆层1外围的无纺布层2两侧边缘处通过封边层4进行粘接稳固,使得无纺布层2能够与内胆层1稳固的粘接在一起,提高了内胆层1两侧无纺布层2之间稳固的连接,最后,通过在无纺布层2外围粘接麻纤维层3,使得该水刺无纺布能够拼接,更加厚实,实现了该无纺布层2更加耐磨。
[0028]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的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层(2)背面粘接有内胆层(1),所述内胆层(1)、所述无纺布层(2)外围两侧均粘接有封边层(4),所述封边层(4)外侧面粘接有麻纤维层(3),所述内胆层(1)外围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横置架(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的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层(1)上表面贯穿开设有贯穿孔(101),所述贯穿孔(101)内壁间距值为一毫米。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的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置架(5)一侧面贯穿开设有限位槽(501),所述无纺布层(2)粘接于所述限位槽(501)内壁中,且无纺布层(2)与所述限位槽(501)内壁呈过盈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磨的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501)为半圆弧形结构,所述限位槽(501)数量与所述无纺布层(2)数量一一对应,且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锋韩雪龙韩一雨滕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圣菲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