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435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包括内胆层和无纺布层。所述内胆层上下两侧面均粘接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外围粘接有麻纤维层,所述内胆层、所述无纺布层、所述麻纤维层两侧面具粘接有封边层,所述内胆层上下两面均设置有消毒因子,所述内胆层上表面四个内角处均贯穿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表面贯穿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封边层内侧面顶部内角处贯穿连接有限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水刺无纺布在保证多孔透气的情况下更加厚实,同时在内胆层两外侧面通过贯穿孔将消毒因子锁定在无纺布层内侧面,使得该水刺无纺布对消毒因子存储更稳定。稳定。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纤维水刺无纺布


[0001]本技术是关于无水刺无纺布
,特别是关于一种麻纤维水刺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水刺无纺布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得到的织物即为水刺无纺布,其纤维原料来源广泛,可以是涤纶、锦纶、丙纶、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超细纤维、天丝、蚕丝、竹纤维、木浆纤维、海藻纤维等,随着部分水刺无纺布的不断应用,其缺点也在不断凸现出来。
[0003]现有技术中水刺无纺布应用时通过表面喷涂消毒液的形式来生产消毒产品,此过程中通过设备挤压后,使得消毒液含量较低,得到的水刺无纺布具有消毒效果较差,不符合生产消毒设备的要求。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其用于解决水刺无纺布没有很好的消毒作用,不符合生产消毒设备的要求。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包括内胆层和无纺布层。所述内胆层上下两侧面均粘接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外围粘接有麻纤维层,所述内胆层、所述无纺布层、所述麻纤维层两侧面具粘接有封边层,所述内胆层上下两面均设置有消毒因子,所述内胆层上表面四个内角处均贯穿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表面贯穿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封边层内侧面顶部内角处贯穿连接有限位杆。
[000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胆层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开设有贯穿孔,所述消毒因子填充于所述贯穿孔内壁中。
[000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麻纤维层为疏松多孔状结构,所述麻纤维层尺寸与所述内胆层、所述无纺布层的尺寸均相等。
[000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边层中空矩形结构,且封边层为纤维材质,所述封边层内侧面顶部粘接于所述麻纤维层上表面一侧边缘处,所述封边层内侧面底部粘接于所述麻纤维层下表面一侧边缘处。
[00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贯穿孔与所述消毒因子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消毒因子与所述贯穿孔内壁呈间隙配合。
[00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纺布层为纤维网状结构,所述无纺布层与所述内胆层之间间距值和所述无纺布层与所述麻纤维层之间间距值相等。
[00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杆为塑形圆柱体结构,且限位杆为纤维材质,所述限位杆底端贯穿麻纤维层延伸至所述限位孔内壁中。
[00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孔为塑形圆柱体结构,所述限位孔为纤维材质,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孔内壁呈过盈配合。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技术通过在内胆层两侧面均粘接有无纺布层,而无纺布层外侧面粘接有麻纤维层,将内胆层、无纺布层、麻纤维层两侧通过封边层粘接稳定,使得该水刺无纺布在保证多孔透气的情况下更加厚实,避免传统的无纺布层单薄,容易扯碎。同时在内胆层两外侧面通过贯穿孔将消毒因子锁定在无纺布层内侧面,使得该水刺无纺布对消毒因子存储更稳定。而麻纤维层、无纺布层、内胆层之间内角处通过具有弹性的限位杆与限位孔中支撑,避免后期在加工消毒器材时,设备挤压,将消毒因子破坏,从而影响该水刺无纺布消毒效果,解决了水刺无纺布应用时通过表面喷涂消毒液的形式来生产消毒产品。此过程中通过设备挤压后,使得消毒液含量较低,得到的水刺无纺布具有消毒效果较差,不符合生产消毒设备的要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层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消毒因子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3中A出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0]1、内胆层;2、无纺布层;3、麻纤维层;4、封边层;5、贯穿孔;6、消毒因子;7、连接柱;8、限位孔;9、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2]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包括内胆层1和无纺布层2。内胆层1上下两侧面均粘接有无纺布层2。无纺布层2外围粘接有麻纤维层3,内胆层1、无纺布层2、麻纤维层3两侧面具粘接有封边层4;
[0024]内胆层1上下两面均设置有消毒因子6。内胆层1上表面四个内角处均贯穿连接有连接柱7,连接柱7上表面贯穿开设有限位孔8,封边层4内侧面顶部内角处贯穿连接有限位杆9。
[0025]其中,内胆层1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开设有贯穿孔5,消毒因子6填充于贯穿孔5内壁中。麻纤维层3为疏松多孔状结构,麻纤维层3尺寸与内胆层1、无纺布层2尺寸相等。封边层4中空矩形结构,且封边层4为纤维材质,封边层4内侧面顶部粘接于麻纤维层3上表面一侧边缘处,封边层4内侧面底部粘接于麻纤维层3下表面一侧边缘处。
[0026]贯穿孔5与消毒因子6的数量一一对应,消毒因子6与贯穿孔5内壁呈间隙配合,无纺布层2为纤维网状结构。无纺布层2与内胆层1之间间距值和无纺布层2与麻纤维层3之间
间距值相等。限位杆9为塑形圆柱体结构,且限位杆9为纤维材质,限位杆9底端贯穿麻纤维层3延伸至限位孔8内壁中,限位孔8为塑形圆柱体结构,限位孔8为纤维材质,限位杆9与限位孔8内壁呈过盈配合。
[0027]其中,通过在内胆层1两侧面均粘接有无纺布层2,而无纺布层2外侧面粘接有麻纤维层3,将内胆层1、无纺布层2、麻纤维层3两侧通过封边层4粘接稳定,使得该水刺无纺布在保证多孔透气的情况下更加厚实,避免传统的无纺布层2单薄,容易扯碎。在内胆层1两外侧面通过贯穿孔5将消毒因子6锁定在无纺布层2内侧面,使得该水刺无纺布对消毒因子6存储更稳定。而麻纤维层3、无纺布层2、内胆层1之间内角处通过具有弹性的限位杆9与限位孔8中支撑,避免后期在加工消毒器材时,设备挤压,将消毒因子6破坏,从而影响该水刺无纺布消毒效果。
[0028]工作原理:先将内胆层1表面通过贯穿孔5将消毒因子6填充进入,再通过在内胆层1两侧面均粘接有无纺布层2。而无纺布层2外侧面粘接有麻纤维层3,将内胆层1、无纺布层2、麻纤维层3两侧通过封边层4粘接稳定,使得该水刺无纺布在保证多孔透气的情况下更加厚实,避免传统的无纺布层2单薄,容易扯碎。最后,将麻纤维层3、无纺布层2、内胆层1之间内角处通过具有弹性的限位杆9与限位孔8中支撑连接稳固,避免后期在加工消毒器材时,设备挤压,将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包括内胆层(1)和无纺布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层(1)上下两侧面均粘接有无纺布层(2),所述无纺布层(2)外围粘接有麻纤维层(3),所述内胆层(1)、所述无纺布层(2)、所述麻纤维层(3)两侧面具粘接有封边层(4),所述内胆层(1)上下两面均设置有消毒因子(6),所述内胆层(1)上表面四个内角处均贯穿连接有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上表面贯穿开设有限位孔(8),所述封边层(4)内侧面顶部内角处贯穿连接有限位杆(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层(1)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开设有贯穿孔(5),所述消毒因子(6)填充于所述贯穿孔(5)内壁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麻纤维层(3)为疏松多孔状结构,所述麻纤维层(3)尺寸与所述内胆层(1)、所述无纺布层(2)的尺寸均相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麻纤维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层(4)中空矩形结构,且封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锋韩雪龙韩一雨滕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圣菲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