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车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26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车厢板技术领域内的一种便于安装的车厢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主板,主板的左右两端分别插接有左边板和右边板,左边板包括边板本体,边板本体上设有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边板本体的上下两端设有上插接部和下插接部,主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加强筋,上连接件包括上水平部,上水平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上竖直部,下连接件包括下水平部,下水平部上设有向上延伸的下竖直部,左边板插接到主板上时,上插接部抵触在上水平部的下侧,下插接部支撑在下水平部的上侧,连接部二的内侧压紧主板朝后的一侧,右边板与左边板的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方便,维修方便。维修方便。维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车厢板


[0001]本技术属于车厢板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车厢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公路货物运输中实际使用的货物装载形式多种多样。货物必须通过足够强度的结构、支撑、垫料、支撑杆、拉紧或以上方式的结合牢固地固定于车上,载货车辆的车厢板一般是由钢板压制而成,车厢由车厢底板、车厢板、插桩等构成,车厢板和插桩之间通过铰链实现连接,铰链通常安装在车厢板前后面上。
[0003]现有技术中的车厢板,一般都是需要大量的零部件,需要多名工人将各个部件精准对齐,再用焊枪进行焊接,工人劳动强度大,对齐容易不精准,导致产品质量低,而且,车厢板在载货运输过程中,车厢板不同部位由于受力不同,容易出现坑洼凹陷,但是只能整体更换,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装不便、维修不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车厢板,此装置安装方便,维修方便。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车厢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主板,所述主板的左右两端分别插接有左边板和右边板,所述左边板包括边板本体,所述边板本体在前后方向上设有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所述边板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插接部和下插接部,所述主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加强筋,所述上连接件包括上水平部,所述上水平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上竖直部,所述下连接件包括下水平部,所述下水平部上设有向上延伸的下竖直部,左边板插接到主板上时,所述上插接部抵触在上水平部的下侧,下插接部支撑在下水平部的上侧,所述连接部二的内侧压紧主板朝后的一侧,上竖直部与下竖直部均与连接部一朝里的一侧相贴合,所述右边板与左边板的结构相同。
[0006]本技术中,将左边板朝向主板左侧所在方向移动,上插接部可沿着上水平部的下侧移动,下插接部可沿着下水平部的上侧移动,实现导向和定位,使上连接件插接到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之间,下连接件也插接到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之间,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刚好将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相配合并夹紧,同理,可快速将右边板插接到主板的右侧,实现左边板与右边板和主板之间的快速插接,加强筋提高主板的连接强度和耐磨性能,长期使用磨损时,可快速更换各个组件,使用方便;可应用于车厢板的连接工作中。
[0007]为了实现加强筋的可拆卸连接,所述加强筋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上端设有固定板,所述上水平部上排布有若干个可与固定板相配合的安装槽,安装槽处的上水平部上还开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板与安装槽配合时,所述加强板伸出安装孔向下延伸。
[0008]为了提高加强筋与主板的连接强度,所述下竖直部的上端设有向上且向里倾斜延
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开有若干个与安装孔一一对应的插孔,所述加强板的下端穿过插孔支撑在下水平部上。
[0009]为了方便连接,所述加强板左右两侧的固定板上开有连接孔一,所述上水平部上设有与连接孔一同轴心的连接孔二。
[0010]为了提高连接强度,所述连接部一上设有加强部,所述左边板插接在主板上时,所述加强部在上竖直部与延伸部之间。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固定耳,所述下竖直部上排布有若干个铰接件,所述铰接件与固定耳相铰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边板与右边板上分别设有连接耳。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主板,101 上连接件,101a 上水平部,101b 上竖直部,101c安装槽,101d 安装孔,102e 连接孔二,102 下连接件,102a 下水平部,102b 下竖直部,102c 延伸部,102d 插孔,2 左边板,201 边板本体,202 连接部一,203 连接部二,204 上插接部,205 下插接部,206 加强部,3 右边板,4 加强筋,401 加强板,402 固定板,403 连接孔一,5 固定耳,6 铰接件,7 连接耳,8 车架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如图1~5所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车厢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主板1,主板1的左右两端分别插接有左边板2和右边板3,左边板2与右边板3上分别设有连接耳7,左边板2包括边板本体201,边板本体201在前后方向上设有连接部一202和连接部二203,边板本体20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插接部204和下插接部205,主板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连接件101和下连接件102,上连接件101与下连接件102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加强筋4,加强筋4包括加强板401,加强板401的上端设有固定板402,上水平部101a上排布有若干个可与固定板402相配合的安装槽101c,安装槽101c处的上水平部101a上还开有安装孔101d,固定板402与安装槽101c配合时,加强板401伸出安装孔101d向下延伸,下竖直部102b的上端设有向上且向里倾斜延伸的延伸部102c,延伸部102c上开有若干个与安装孔101d一一对应的插孔102d,加强板401的下端穿过插孔102d支撑在下水平部102a上,加强板401左右两侧的固定板402上开有连接孔一403,上水平部101a上设有与连接孔一403同轴心的连接孔二102e;上连接件101包括上水平部101a,上水平部101a上设有向下延伸的上竖直部101b,下连接件102包括下水平部102a,下水平部102a上设有向上延伸的下竖直部102b,左边板2插接到主板1上时,上插接部204抵触在上水平部101a的下侧,下插接部205支撑在下水平部102a的上侧,连接部二203的内侧压紧主板1朝后的一侧,上竖直部101b与下竖直部102b均与连接部一202朝里的
一侧相贴合,连接部一202上设有加强部206,左边板2插接在主板1上时,加强部206在上竖直部101b与延伸部102c之间,右边板3与左边板2的结构相同,还包括固定耳5,下竖直部102b上排布有若干个铰接件6,铰接件6与固定耳5相铰接。
[0021]本技术利用铰接件6和固定耳5,可将主板1与车架横梁8连接,将左边板2朝向主板1左侧所在方向移动,上插接部204可沿着上水平部101a的下侧移动,下插接部205可沿着下水平部102a的上侧移动,实现导向和定位,使上连接件101插接到连接部一202与连接部二203之间,下连接件102也插接到连接部一202与连接部二203之间,连接部一202与连接部二203不仅将主板1与上竖直部101b配合和夹紧,而且将主板1与下竖直部102b配合和夹紧配合并夹紧,同理,可快速将右边板3插接到主板1的右侧,实现左边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车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主板,所述主板的左右两端分别插接有左边板和右边板,所述左边板包括边板本体,所述边板本体在前后方向上设有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所述边板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插接部和下插接部,所述主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加强筋,所述上连接件包括上水平部,所述上水平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上竖直部,所述下连接件包括下水平部,所述下水平部上设有向上延伸的下竖直部,左边板插接到主板上时,所述上插接部抵触在上水平部的下侧,下插接部支撑在下水平部的上侧,所述连接部二的内侧压紧主板朝后的一侧,上竖直部与下竖直部均与连接部一朝里的一侧相贴合,所述右边板与左边板的结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车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上端设有固定板,所述上水平部上排布有若干个可与固定板相配合的安装槽,安装槽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发成叶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亚龙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