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锚索用超大直径钢绞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6951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矿用锚索用超大直径钢绞线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钢绞线采用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锚索用超大直径钢绞线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矿用钢绞线
,特别涉及一种矿用锚索用超大直径钢绞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矿山资源的不断开采,更多的煤矿进入到深度开采阶段,矿山深度开采,增大了围岩的失稳性和支护难度,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同时深度开采,也使施工环境等工况条件变得极为复杂,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的“煤安监技装[2019]21号”文件《关于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要求强化冲击地压矿井巷道支护,要求合理选择巷道支护形式与参数,提出了“厚煤层沿底托顶煤掘进的巷道选择锚杆锚索支护时,

锚索直径不得小于20mm,延展率必须大于5%
…”
等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巷道支护的安全系数,某煤矿客户提出了超大直径钢绞线的需要,钢绞线捻制后的外接圆直径要达到35mm左右。
[0003]而矿用钢绞线目前没有专用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GB/T5224

201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适用于矿用钢绞线,但在国家标准中,1
×
19W结构钢绞线的最大直径为28.6mm,该直径以上的产品在国内外相关产品标准中均未涉及,属于空白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矿用锚索用超大直径钢绞线及其制造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之一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矿用锚索用超大直径钢绞线,其特征在于:钢绞线采用1
×
19丝瓦林吞结构,19根丝一次性捻制,采用13.5倍捻距,中心丝的直径为7.74mm, 外层粗丝直径为8.01mm,外层细丝直径为6.07mm,内层丝直径为7.43mm,钢绞线的公称直径为34.6mm,上偏差为+0.40mm,下偏差为

0.15mm。
[0006]进一步:钢绞线的公称抗拉强度为1770 MPa级别,对应的最大力不小于1395 kN、0.2%屈服力不小于1186;最大力总伸长率≥3.5%;伸直性≤15 mm。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之一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用锚索用超大直径钢绞线的制造方法,工序为:盘条的选取

检、试验

酸洗、磷化

检验

拉拔

半成品检、试验

捻股

稳定化处理

层绕

成品检、试验

包装

入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条选取工序中,四种配丝直径采用了同种牌号、同一规格的盘条,其化学成分为:C:0.807

0.840%、Si:0.464

0.589%、Mn:0.731

0.858%、P:0.007

0.020;S:0.004

0.011;Cr:0.175

0.255%、Ni:0.011

0.024%、Cu:0.018

0.033%、V:0.110

0.128,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0008]进一步的:在酸洗、磷化工序中,酸洗在加热且盐酸液循环流动的环境下进行,并
在盐酸液中添加有抑制剂;酸洗后冲洗的时间≥0.75min,磷化工艺温度为65

75℃,烘干时间≥0.2min,盘条表面处理后磷化膜的厚度≥7.0g/m2。
[0009]进一步的:在拉拔工序中,所述中心丝由14.0mm盘条经过8道次拉拔至7.74mm,所述外层粗丝由14.0mm盘条经过7道次拉拔至8.01mm,所述内层丝由14.0mm盘条经过8道次拉拔至7.43mm,所述外层细丝由14.0mm盘条经过9道次拉拔至6.07mm:四种配丝所用原料的抗拉强度为≥1330MPa;中心丝、内层丝、外层粗丝拉拔后的抗拉强度达到1860MPa级别;外层细丝拉拔后的抗拉强度达到2000MPa以上级别。
[0010]进一步的:在捻制工序中,采用13.5倍捻距进行捻制,在捻制工序采用的矫直变形器的外圆为φ120mm,采用V型槽设计,槽宽42mm,槽深10mm;在捻制工序采用的压线模的内孔取36.2mm。
[0011]进一步的:在稳定化处理工序中,回火温度取410~420℃,生产线的运行速度低于12m/min,钢绞线的张力控制在钢绞线最大力35%

40%;回火后的冷却采用直冷浸泡式的冷却方式。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钢绞线的原料盘条采用了高含量的Si、V合金元素,相比于现有常规产品采用的82B牌号盘条,提高了盘条的抗拉强度和塑韧性指标;相比于采用高含C量的合金盘条,没有离线盐(水)浴索氏体化等温处理工艺,原料的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0013]2、本专利技术在酸洗、磷化处理工序环节中实施了创新改进,在酸洗池中增加铺设了加热管路,加热盐酸液,有助于盐酸与氧化铁皮的反应,同时在酸洗池外增加了酸洗循环泵,在酸洗池的侧壁上设置出液口和回液口,并通过管路与酸洗循环泵连接,使盐酸液形成流动,起到搅拌酸洗液的作用,也有助于盐酸与氧化铁皮的反应,彻底洗净氧化铁皮,为后续获得均匀、牢固的磷化膜创造条件。在酸洗池中添加了抑制剂,避免了因盐酸加速反应而产生的过酸洗风险,从而对钢基造成的腐蚀,该抑制剂能够使盐酸只与氧化铁皮反应,可保护钢基,并有效减少盘条表面产生的氢脆,可降低后续拉拔工序中钢丝脆断的风险,同时也可降低盘条的钢耗,减少盐酸的用量。对酸洗、磷化工序中的温度和时间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盘条表面处理后磷化膜的厚度、并且磷化膜致密、均匀、牢固性提高,从而使成品钢绞线表面的耐腐蚀性能得到了提高,满足了矿用钢绞线耐腐蚀的性能要求。
[0014]3、本专利技术在拉拔工序环节,创新将外层细丝的抗拉强度设计到2000MPa以上;同时又针对原料的初始强度和按照四种配丝尺寸计算出的总压缩率,分别采用了7

9道次的拉拔工艺设计,通过提高外层细丝的抗拉强度,从而实现了提高钢绞线整体最大力水平的目的。
[0015]4、本专利技术在捻股工序环节,采用13.5倍捻距进行设计,保证了钢绞线结构的紧密性。
[0016]5、本专利技术在捻股工序环节对矫直变形器进行优化设计;在稳定化处理工序环节对冷却水槽实施了创新改进,将原来喷淋式冷却方式改为直冷浸泡式的冷却方式,并将冷却水管道直径由原来的10mm增加到16mm,使冷却水的供给量增加了约2倍左右;并提高回火工艺温度、同时降低车速和适当地降低张力,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提高钢绞线的伸直性
和降低钢绞线屈服力的目的。
[0017]综上,本专利技术从盘条成分改变及生产各工序环节的优化设计,使制造的钢绞线在满足大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锚索用超大直径钢绞线,其特征在于:钢绞线采用1
×
19丝瓦林吞结构,19根丝一次性捻制,采用13.5倍捻距,中心丝的直径为7.74mm, 外层粗丝直径为8.01mm,外层细丝直径为6.07mm,内层丝直径为7.43mm,钢绞线的公称直径为34.6mm,公称直径的上偏差为+0.40mm,公称直径的下偏差为

0.1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锚索用超大直径钢绞线,其特征在于:钢绞线的公称抗拉强度为1770 MPa级别,对应的最大力不小于1395 kN、0.2%屈服力不小于1186;最大力总伸长率≥3.5%;伸直性≤15mm。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用锚索用超大直径钢绞线的制造方法,工序为: 盘条的选取

检、试验

酸洗、磷化

检验

拉拔

半成品检、试验
ꢀ→
捻股

稳定化处理

层绕

成品检、试验

包装

入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条选取工序中,四种配丝直径采用了同种牌号、同一规格的盘条,其化学成分为:C:0.807

0.840%、Si:0.464

0.589%、Mn:0.731

0.858%、P:0.007

0.020;S:0.004

0.011;Cr:0.175

0.2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莉张翔李宝军赵学刚李建富潘捷吕芳王鸿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新天钢中兴盛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