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止水支护一体化基坑支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94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止水支护一体化基坑支挡结构,用以设置在基坑和地面的交界处,且所述基坑凹设于所述地面下,包括多个直桩、多个斜桩和顶梁;多个所述直桩沿所述基坑和地面交界处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直桩的下端竖向插入地面下,且所述直桩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基坑底壁的的水平高度,多个所述直桩上端的水平高度介于所述基坑底壁的水平高度和地面的水平高度之间,且所述地面的地下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直桩之间连接有竖向方向设置的止水帷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止水帷幕与直桩和斜桩一体化,降低了基坑支护成本,局部采用直桩和斜桩组合,提高了支挡结构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其施工方便、快捷。快捷。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水支护一体化基坑支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止水支护一体化基坑支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止水帷幕指的是一个概念,是工程主体外围止水系列的总称,用于阻止或减少基坑侧壁及基坑底地下水流入基坑而采取的连续止水体,它的基坑围护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挡土桩部分,其主要的起到挡土墙的作用,形式可能有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或其它形式的桩,桩与桩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但是能挡土;第二部分是止水帷幕部分,其作用是使挡土墙后的土体固结,阻断基坑内外的水层交流,形式可能是水泥土搅拌桩或者压密注浆;第三部分是支撑,而地下连续墙是基坑围护的另一种形式,多用于深大的基坑。
[0003]而在传统的基坑支挡结构与支护结构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没有相互利用,其支护结构不稳定,施工不便,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止水支护一体化基坑支挡结构。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止水支护一体化基坑支挡结构,用以设置在基坑和地面的交界处,且所述基坑凹设于所述地面下,包括多个直桩、多个斜桩和顶梁;多个所述直桩沿所述基坑和地面交界处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直桩的下端竖向插入地面下,且所述直桩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基坑底壁的的水平高度,多个所述直桩上端的水平高度介于所述基坑底壁的水平高度和地面的水平高度之间,且所述地面的地下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直桩之间连接有竖向方向设置的止水帷幕,每个所述止水帷幕的上下两端与其两侧的两个直桩的上下两端齐平;所述顶梁埋设在所述地面下,且每个所述直桩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梁连接固定;多个所述斜桩和多个所述直桩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斜桩斜向插入地面的地下并靠近对应的所述直桩,且每个所述斜桩的上端靠近对应的所述直桩的上端,并与所述顶梁连接固定。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直桩嵌入基坑底部以下的深度为总长的1/2

1/3。
[0008]进一步,所述斜桩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50
°‑
70
°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直桩嵌入基坑底部以下的深度为总长的1/2

1/3以及斜桩的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50
°‑
70
°
的配合下,能够保证直桩和斜桩的支挡和支护的强度。
[0010]进一步,所述止水帷幕为平面型或向所述基坑方向凹向的弧面型。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止水帷幕为弧面型能够提高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
[0012]进一步,所述直桩和所述斜桩均为带筋高压旋喷桩,所述止水帷幕为高压旋喷桩
咬合连续墙。
[0013]进一步,所述直桩和所述斜桩均为钢板桩,所述止水帷幕为钢板咬合连续墙。
[0014]进一步,所述直桩和所述斜桩均为水泥搅拌桩,所述止水帷幕为水泥搅拌桩咬合连续墙。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情况选择不同的施工桩体,如带筋高压旋喷桩、钢板桩或水泥搅拌桩,提高其实用性。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顶梁与直桩和斜桩一体化,降低了基坑支护成本,局部采用直桩和斜桩组合,大大提高了支挡结构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其施工方便、快捷,提高了支挡结构体系的可靠度,该支挡结构便于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支挡结构的俯视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支挡结构的侧视结构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直桩;2、斜桩;3、顶梁;4、止水帷幕;5、基坑;6、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

2所示,一种止水支护一体化基坑支挡结构,用以设置在基坑5和地面6的交界处,且基坑5凹设于地面6下,包括多个直桩1、多个斜桩2和顶梁3;多个直桩1沿基坑5和地面6交界处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多个直桩1的下端竖向插入地面6下,且直桩1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基坑5底壁的的水平高度,多个直桩1上端的水平高度介于基坑5底壁的水平高度和地面6的水平高度之间,且地面6的地下位于任意相邻两个直桩1之间连接有竖向方向设置的止水帷幕4,每个止水帷幕4的上下两端与其两侧的两个直桩1的上下两端齐平;顶梁3埋设在地面6下,且每个直桩1的上端均与顶梁3连接固定;多个斜桩2和多个直桩1一一对应,每个斜桩2斜向插入地面6的地下并靠近对应的直桩1,且每个斜桩2的上端靠近对应的直桩1的上端,并与顶梁3连接固定。
[0023]其中,直桩1嵌入基坑5底部以下的深度为总长的1/2

1/3。
[0024]其中,斜桩2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50
°‑
70
°
。通过直桩1嵌入基坑5底部以下的深度为总长的1/2

1/3以及斜桩2的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50
°‑
70
°
的配合下,能够保证直桩1和斜桩2的支挡和支护的强度。
[0025]其中,止水帷幕4为平面型或向基坑5方向凹向的弧面型。通过止水帷幕4为弧面型能够提高止水帷幕4的止水效果。
[0026]优选的,本实施中,直桩1和斜桩2均为带筋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4为高压旋喷桩咬合连续墙。
[0027]优选的,本实施中,直桩1和斜桩2均为钢板桩,止水帷幕4为钢板咬合连续墙。
[0028]优选的,本实施中,直桩1和斜桩2均为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4为水泥搅拌桩咬合连续墙。能够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择不同的施工桩体,如带筋高压旋喷桩、钢板桩或水泥搅
拌桩,提高其实用性。
[0029]本技术通过顶梁3与直桩1和斜桩2一体化,降低了基坑支护成本,局部采用直桩1和斜桩2组合,大大提高了支挡结构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其施工方便、快捷,解决了传统装置支挡结构与支护结构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没有相互利用的问题。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水支护一体化基坑支挡结构,用以设置在基坑(5)和地面(6)的交界处,且所述基坑(5)凹设于所述地面(6)下,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直桩(1)、多个斜桩(2)和顶梁(3);多个所述直桩(1)沿所述基坑(5)和地面(6)交界处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直桩(1)的下端竖向插入地面(6)下,且所述直桩(1)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基坑(5)底壁的水平高度,多个所述直桩(1)上端的水平高度介于所述基坑(5)底壁的水平高度和地面(6)的水平高度之间,且所述地面(6)的地下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直桩(1)之间连接有竖向方向设置的止水帷幕(4),每个所述止水帷幕(4)的上下两端与其两侧的两个直桩(1)的上下两端齐平;所述顶梁(3)埋设在所述地面(6)下,且每个所述直桩(1)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梁(3)连接固定;多个所述斜桩(2)和多个所述直桩(1)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斜桩(2)斜向插入地面(6)的地下并靠近对应的所述直桩(1),且每个所述斜桩(2)的上端靠近对应的所述直桩(1)的上端,并与所述顶梁(3)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干飞郑刚李美霖周海祚刁钰赵瑜毕靖王超林张毅曹腾常书铭姜志恒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