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树贵专利>正文

地下连续灌注混凝土桩墙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647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7
地下连续灌注混凝土桩墙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地基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利用钻机钻进多个A桩孔并注满泥浆;在所有A桩孔内放入钢筒模型;在A1桩孔与A2桩孔之间钻进B1桩孔至设计深度,在A2桩孔与A3桩孔之间钻进B2桩孔至设计深度,向B1桩孔及B2桩孔内注入泥浆,然后,拔出A1桩孔内的钢筒模型,在A1桩孔内放入钢圆护筒,之后,拔出A2桩孔内的钢筒模型,再在A2桩孔内放入钢圆护筒,依次类推,直至将最后一根钢圆护筒放入An桩孔内;在B1桩孔内灌注混凝土,在A1桩孔内安放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后,拔出A1桩孔内的钢护圆筒,使A1桩和B1桩的混凝土在未凝固前连成一体,依次类推,直至完成混凝土桩墙的整体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地下连续灌注混凝土桩墙的施工。墙的施工。墙的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连续灌注混凝土桩墙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地基基坑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连续灌注混凝土桩墙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在建筑领域地基基坑支护采用以下四种施工方法:
[0003]1、桩间旋喷加固:即在建筑物四周打桩,混凝土灌注桩护壁,桩施工完毕,在桩与桩之间旋喷水泥浆,加固土体、止水的方法。这种方法施工速度慢,工期长,造价高,止水效果差,尤其在沙层、卵石层的地质条件下,极易漏水,在岩石层无法施工。
[0004]2、建造混凝土咬合桩:先做混凝土导墙,然后钻多个B桩桩孔并灌注混凝土成多个B桩,待混凝土上强度时,施工B1桩、B2桩之间的A1桩,A1桩与B1桩、B2桩咬合连接(即在B1桩与B2桩之间打A1桩孔并使A1桩孔与B1桩及B2桩咬合,在A1桩孔内安放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成A1桩之后,依次施工A1桩以后的各A桩)。
[0005]这种方法采用全回转钻机驱动钢护筒旋挖钻机取土,全护筒跟进,施工速度极慢,且A1桩施工消耗时间大约12小时(为施工30米桩长的施工时间,B桩施工时间大约4个小时),造价高,浪费被切掉的混凝土,不仅增大施工难度,而且还会增加运输的费用。由于施工时间长,降低工作效率,增加油料及钻具消耗,附属设备闲置,且不能有效止水。施工完毕,基坑开挖后,漏水点很多,在切两根B桩的时候,侧壁上的泥土会带入B桩的桩身,影响止水效果,导致漏水,无法有效止水。开挖后,止水处理困难,费用不可控。
[0006]3、建造地下连续墙:其止水、挡土效果好。但是,施工速度极慢,施工难度大,效率低,造价高,且不是连续灌注混凝土,不适合在岩石地质条件下施工。
[0007]4、基坑四周打桩:即在泥浆护壁桩桩外侧做一道水泥搅拌桩止水墙,其工期长,造价高,止水效果受地质条件影响,止水效果差,在岩石层无法施工,在卵石层施工难度大,止水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地下连续灌注混凝土桩墙的施工方法。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地下连续灌注混凝土桩墙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步骤一:利用钻机钻进多个A桩孔至设计深度,所述多个A桩孔由首端A桩孔至末端A桩孔依次定义为A1桩孔至An桩孔,n为除零以外的自然数;并在所有A桩孔内注满泥浆;
[0012]步骤二:先准备多个钢筒模型,每个钢筒模型由两个凸圆弧侧壁和两个凹圆弧侧壁组成,所述两个凸圆弧侧壁和两个凹圆弧侧壁分别对称设置,两个凸圆弧侧壁位于同侧的一端与凹圆弧侧壁的两端相连接;之后,依次在A1桩孔至An桩孔内放入钢筒模型,并要求每相邻两个钢筒模型的凹圆弧侧壁相对设置,钢筒模型的两个凸圆弧侧壁与A桩孔内壁相
贴设置;
[0013]步骤三:在A1桩孔与A2桩孔之间钻进B1桩孔至设计深度,在A2桩孔与A3桩孔之间钻进B2桩孔至设计深度,要求B1桩孔以及B2桩孔孔壁与相邻的两个钢筒模型的凹圆弧侧壁的外表面相重合;之后,向B1桩孔及B2桩孔内注入泥浆,然后,拔出A1桩孔内的钢筒模型,在A1桩孔内放入一根钢圆护筒,之后,拔出A2桩孔内的钢筒模型,再在A2桩孔内放入一根钢圆护筒,依次类推,直至将最后一根钢圆护筒放入An桩孔内;
[0014]步骤四:在B1桩孔内下入导管,灌注混凝土至设计桩顶标高得到B1桩,随后,在A1桩孔内安放钢筋笼并下入导管,灌注混凝土至设计桩顶标高,之后,拔出A1桩孔内的钢圆护筒得到A1桩,A1桩和B1桩的混凝土在未凝固前连成一体;在B2桩孔内下入导管,灌注混凝土至设计桩顶标高得到B2桩,然后在A2桩孔内安放钢筋笼,下入导管,灌注混凝土至设计桩顶标高,之后拔出A2桩孔内的钢圆护筒7得到A2桩,A2桩、B1桩及B2桩融为一体,依次类推,直至完成混凝土桩墙的整体施工。
[0015]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是水下连续灌注混凝土,并以钢筒模型和钢圆护筒交替使用,实现混凝土连续灌注,使桩与桩之间形成一体的无缝给合的一个整体,达到滴水不漏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施工简便,利用钻机打桩孔效率高,造价低。以一根直径为1.0米、深为20米的桩为例,仅需2小时即能完成桩施工,每延长米机械费用仅为200元。本专利技术适合在各种地质条件下施工。
[0016]本专利技术与咬合桩、旋喷桩、连续墙、护壁桩桩外水泥搅拌止水墙相比较:
[0017]咬合桩的A桩与B桩在咬合时侧壁泥土处理不净,使得咬合面给合不好,达不到有效止水。咬合桩施工一根桩需要8至10小时完成,A桩、B桩施工机械费用平均单价为每延长米500元。咬合桩造成材料浪费,基坑开挖后处理漏水点不仅增加费用,还延长工期。
[0018]旋喷桩为在桩与桩之间旋转喷射水泥浆的一种施工方法。支护桩施工一根时间需约2小时,桩与桩之间旋喷一根桩时间需约4小时,施工效率低。支护桩和旋喷桩施工每延长米机械费用大约为300元。桩与桩之间的缝隙水泥浆喷射不到位,喷射的水泥浆与支护桩结合不好,达不到有效止水的效果,且施工受地质条件限制。
[0019]连续墙每幅每米施工机械费用大约为520元,连续墙施工一幅20米深需约24小时完成,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4根桩的施工时间,连续墙不是连续灌注混凝土,且施工受地质条件限制。
[0020]护壁桩桩外水泥搅拌止水墙,水下灌注桩和桩外搅拌止水墙施工机械费用为每延长米大约480元,水下灌注桩和桩外搅拌止水墙施工一根时间为4小时左右,由于受地质条件限制(如:卵石地质、地下砖头瓦块),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均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且在岩石层无法施工。
[0021]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本专利技术为连续水下灌注混凝土,使桩与桩无缝给合连成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的止水墙,达到滴水不漏的效果,且施工工艺简单、易操作,利用钻机打桩孔效率高,施工费用较低,施工不受地质条件限制。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地下连续灌注混凝土桩墙的施工方法步骤一中A桩成孔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地下连续灌注混凝土桩墙的施工方法步骤二中在A桩孔内安放钢筒模型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中钢筒模型的俯视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地下连续灌注混凝土桩墙的施工方法步骤三中在A1桩孔与A2桩孔2之间钻进B1桩孔,在A2桩孔与A3桩孔之间钻进B2桩孔的示意图;
[0027]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中A桩孔未表示;
[0028]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地下连续灌注混凝土桩墙的施工方法步骤三中拔出A桩孔内的钢筒模型的示意图;
[0029]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中A桩孔未表示;
[0030]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地下连续灌注混凝土桩墙的施工方法步骤三中在A桩孔内安放钢圆护筒的示意图;
[0031]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0032]图11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得到的地下连续灌注混凝土桩墙的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灌注混凝土桩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钻机钻进多个A桩孔至设计深度,所述多个A桩孔由首端A桩孔至末端A桩孔依次定义为A1桩孔(1)至An桩孔,n为除零以外的自然数;并在所有A桩孔内注满泥浆;步骤二:先准备多个钢筒模型(5),每个钢筒模型(5)由两个凸圆弧侧壁(5

1)和两个凹圆弧侧壁(5

2)组成,所述两个凸圆弧侧壁(5

1)和两个凹圆弧侧壁(5

2)分别对称设置,两个凸圆弧侧壁(5

1)位于同侧的一端与凹圆弧侧壁(5

2)的两端相连接;之后,依次在A1桩孔(1)至An桩孔内放入钢筒模型(5),并要求每相邻两个钢筒模型(5)的凹圆弧侧壁(5

2)相对设置,钢筒模型(5)的两个凸圆弧侧壁(5

1)与A桩孔内壁相贴设置;步骤三:在A1桩孔(1)与A2桩孔(2)之间钻进B1桩孔(4)至设计深度,在A2桩孔(2)与A3桩孔(3)之间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树贵
申请(专利权)人:邱树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