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及其制备的清水混凝土路沿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71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及其制备的清水混凝土路沿石,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以单位立方混凝土含量计的组份为:水泥260kg~290kg,碎石870kg~900kg,砂710kg~750kg,外加剂8kg~10kg,硅灰80kg~100kg,矿渣粉250kg~300kg,水160kg~200kg。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清水混凝土坍落扩展度在650~750mm,接近自密实混凝土;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水泥用量更低,矿渣粉用量更高,混凝土早期强度高,生产周期更短,颜色经过矿渣粉和硅灰的协调,十分接近石材,并且运用了混凝土外观防渗防污处理技术,使制备的产品适应路沿石的使用环境,并且,利于构件的清洁,还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还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还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及其制备的清水混凝土路沿石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及其制备的清水混凝土路沿石。

技术介绍

[0002]清水混凝土又称装饰混凝土,通过一次浇注成型,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表面作为饰面,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无需另外涂装、贴瓷砖、贴石材等工序。清水混凝土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提高混凝土环保性能。因此,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大型公共建筑越来越多地采用饰面清水混凝土,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作为饰面效果。
[0003]路沿石,又称路缘石,是设在路面与其他构造物之间的标石。路沿石材质主要有两种:天然石材和混凝土,采用天然石材加工的路沿石,由于所选石材质地较硬,加工费用往往较高,并且这些石材资源有限。而采用清水混凝土为基材的路沿石,一般以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料通过简单浇筑工艺制得,其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操作容易,生产成本较低等优点,因此清水混凝土路沿石被广泛应用。但现有技术中清水混凝土路沿石存在的缺点主要在于:(1)产品内部及表面弥散有很多微小气孔,微小气孔会降低混凝土路沿石的防水能力和强度;(2)部分混凝土路沿石产品外观暗淡、粗糙,有的还会出现分层、色差等现象,影响美观;(3)传统的清水混凝土对砂石的粒径、粒型、级配、洁净程度均要求较高,生产制造成本高。
[0004]基于上述理由,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流动性更好、强度更高的清水混凝土,并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生产出工作性能更优异的清水混凝土路沿石以满足生产企业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及其制备的清水混凝土路沿石,解决或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
[0006]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以单位立方混凝土含量计的组份为:水泥260kg~290kg,碎石870kg~900kg,砂710kg~750kg,外加剂8kg~10kg,硅灰80kg~100kg,矿渣粉250kg~300kg,水160kg~200kg。
[0008]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以单位立方混凝土含量计的组份为:水泥272kg~276kg,碎石892kg~900kg,砂728kg~735kg,外加剂8.9kg~9.6kg,硅灰81kg~83kg,矿渣粉270kg~285kg,水175kg~185kg。
[0009]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水泥优选为P.O42.5水泥。
[0010]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碎石的粒径为5~20mm。所述碎石优选由10~20nm
的碎石A和5~10nm的碎石B组成。
[0011]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碎石A与碎石B的质量比为(2~2.5):1。
[0012]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砂优选为中砂。
[0013]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0014]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矿渣粉为S95级矿渣粉。
[0015]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水优选采用自来水。
[001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水混凝土路沿石的制备方法,所述清水混凝土路沿石是以上述所述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为原料制备而成,具体制备工艺如下:
[0017](1)清洗模具:将路沿石模具置于盐酸水溶液中浸泡,然后用水冲洗,晾干;
[0018](2)配料:按配比向搅拌机内依次投入水泥、碎石、砂、硅灰、矿渣粉进行干拌,充分混匀;然后按配比向搅拌机内投放外加剂和水,继续搅拌混匀,得到清水混凝土,尽快运送至浇筑地点;
[0019](3)浇筑:开启附着式振捣器并进行下料,下料达到规定模具高度后停止下料,分三层进行浇筑,第一层振捣时间为1.5~2.5分钟,第二层、第三层的振捣时间均为0.5~1.5分钟,持续振捣总时间为3.5~4.5分钟;
[0020](4)收光抹面:用抹刀对混凝土进行两次收光抹平,在初次碾压抹平后,静置20~30分钟,然后进行第2次收光抹面;
[0021](5)养护:采用塑料薄膜遮盖外露的混凝土面,然后覆盖油布进行自然养护或者加热养护;
[0022](6)脱模:检查确认产品符合脱模强度后,揭开油布,将模具翻转,脱模;
[0023](7)后处理:分两次向脱模得到的产品表面涂覆保护剂,两次涂覆的时间间隔为2~3h,涂覆结束后,晾干,得到所述的清水混凝土路沿石。
[0024]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中盐酸水溶液中盐酸与水的体积比优选为1:2~5,较优选为1:3。盐酸水溶液中盐酸占比太高易挥发刺激性气体,并且还会腐蚀磨具;盐酸水溶液中盐酸占比太低会导致模具上混凝土难清洗。
[0025]具体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2)中先干拌后加水搅拌其优势在于:原材料先干搅拌使得粉料硅灰更均匀分散,如不先干搅拌硅灰容易结团成球;粉料和骨料先干拌可使二者充分混合,混合更加均匀,有利于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和和易性。
[0026]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干拌和加水搅拌的时间总和为280s~320s,较优选为300s。如果搅拌时间较短,制备的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匀质性变差,强度降低,外观易出现色差;如搅拌时间过长,制备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易导致浇筑时存在分层、色差等现象。
[0027]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清水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控制为150mm,坍落度偏大会导致混凝土离析,石子沉底,导致外观出现色差,并且还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坍落度偏小会导致清水混凝土流动性差,浇筑振捣困难,产品气孔多,影响产品外观。
[0028]具体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2)中,将所述混凝土尽快运送至浇筑地点目的在于减少清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可采用下述方案进行:搅拌结束后,卸料,尽快通过叉车运输料斗到达模具停放处,运输料斗需安装减振设备,防止混凝土离析沁水。
[0029]具体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3)中,当能够观察到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的凹凸不平和泛气泡,则该层振捣结束。振捣时间不宜过久,防止混凝土骨料下沉,影响混凝土局部强度。石子沉底现象、当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明显时,应适当延长振捣时间。并且,本专利技术采用分层浇筑和分层振捣是为了是混凝土制品更加均匀,匀质性更好,同时可以充分排出气泡。
[0030]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3)中所述第一层振捣时间为2分钟,第二层、第三层的振捣时间均为1分钟,持续振动总时间为4分钟。
[0031]具体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4)中,两次收光抹平的目的在于:第一次是为了压平混凝土使其表面平整,第二次为了防止混凝土干缩裂纹。
[0032]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5)中所述自然养护或加热养护的时间均优选为12h。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以单位立方混凝土含量计的组份为:水泥260kg~290kg,碎石870kg~900kg,砂710kg~750kg,外加剂8kg~10kg,硅灰80kg~100kg,矿渣粉250kg~300kg,水160kg~200k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以单位立方混凝土含量计的组份为:水泥272kg~276kg,碎石892kg~900kg,砂728kg~735kg,外加剂8.9kg~9.6kg,硅灰81kg~83kg,矿渣粉270kg~285kg,水175kg~185k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P.O42.5水泥,所述砂为中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的粒径为5~20mm;所述碎石由10~20nm的碎石A和5~10nm的碎石B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减水剂,所述矿渣粉为S95级矿渣粉。6.一种清水混凝土路沿石的制备方法,所述清水混凝土路沿石是以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高强大流态清水混凝土为原料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工艺如下:(1)清洗模具:将路沿石模具置于盐酸水溶液中浸泡,然后用水冲洗,晾干;(2)配料:按配比向搅拌机内依次投入水泥、碎石、砂、硅灰、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正兵柳鹏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正茂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