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用裁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62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型建筑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用裁切设备,包括裁切机;所述裁切机的电锯片的后侧设有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包括连接杆、连接块和打磨单元;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接在裁切机壳体上,连接杆的另一端固接连接块的端面上;所述连接块的横切面呈“工”字形状,连接块的两内凹部分内安装多个打磨单元打磨轮对板材的切割断口进行打磨,将端口边缘位置的毛刺和尖锐边角打磨光滑圆润,减少切割后毛刺边角将一些塑料薄膜建材刮蹭撕裂的可能性,同时减少尖锐毛刺将工人手部擦伤的可能性,同时实现板材一边切割,一边进行断开口打磨,使得板材在切割之后,便可投入使用,减少后续再经打磨的麻烦。减少后续再经打磨的麻烦。减少后续再经打磨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用裁切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建筑材加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用裁切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新型建材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种,行业内将新型建筑材料的范围作了明确的界定,即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四大类,且新型建筑材料原料用的较多的其中一种为塑料,具有优秀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形,相比现在的砖瓦、灰砂石,使用寿命更长,且质量更轻,得到广泛应用,且塑料新型建筑材料在生产之后,需要将其剪切成块状或者条状,根据购买方进行尺寸设计切割。
[0003]公开号为CN108189094B,提供了一种塑料板用切割装置,包括机座和切割刀,机座上设有支撑板和加工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上设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一端上设有电机,且电机的转轴与切割刀固接,升降板的另一端设有铁质的斜楔块;加工台上设有加工槽,加工槽的两侧分别铰接有摇臂,且摇臂与加工台之间设有第二弹簧;加工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上转动连接有导向轮;加工台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上设有与斜楔块相抵的永磁铁,且永磁铁朝向加工台倾斜,永磁铁的厚度大于斜楔块的厚度。本方案主要解决了目前塑料板切割方式不便收集粉屑的问题。
[0004]上述提供的切割装置,主要解决了目前塑料板切割方式不便收集粉屑的问题,但但是塑料板材在切割后,尚且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塑料板材切口位置残留毛刺或者尖锐部位,在投入使用过程中,难免会伤及到操作人员的手部,或者毛刺尖锐部位将塑料薄膜刮蹭拉扯撕裂,塑料薄膜失去对塑料板材的密封遮盖效果。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用裁切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用裁切设备,包括裁切机,所述裁切机的电锯片的后侧设有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包括连接杆、连接块和打磨单元;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接在裁切机壳体上,连接杆的另一端固接连接块的端面上;所述连接块的横切面呈“工”字形状,连接块的两内凹部分内安装多个打磨单元;所述打磨单元包括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打磨轮;所述连接块的上端和下端内部安装电机,两个电机的输出端相对设置,电机的输出端固接主动齿轮,每个主动齿轮的两侧啮合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固接打磨轮,打磨轮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连接块的两内凹部水平侧壁上,打磨轮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块的内凹面竖直侧壁上,且连接块内同一
侧内凹部分的两个打磨轮呈“八”字形设置,且该两个打磨轮的另一端相互靠近设置;裁切机在沿着板材表面移动切割过程中,将连接块从板材的一侧嵌入切割缝内,此时板材的切割断开面置于连接块的内凹部位内,驱动电机,电机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打磨轮转动,打磨轮对板材的切割断口进行打磨,将端口边缘位置的毛刺和尖锐边角打磨光滑圆润,减少切割后毛刺边角将一些塑料薄膜建材刮蹭撕裂的可能性,同时减少尖锐毛刺将工人手部擦伤的可能性。
[0008]优选的,每个所述打磨轮的下半部分呈子弹头形状,每个打磨轮的中间位置呈弧形状;打磨轮形状的设计,使得打磨轮对板材断开面打磨之后,呈现一种圆滑圆润的光滑表面,减轻板材边缘对操作人员手部虎口部位的挤压疼痛感。
[0009]优选的,所述打磨轮的上半部位外圈均匀设有多个挤压囊,挤压囊上开设气孔,气孔排气方向倾斜指向连接块的内凹面竖直侧壁;相邻所述两个打磨单元之间的连接块内凹水平面开设排屑孔,排屑孔的下方设有收集壳,收集壳磁吸附在连接块的下表面;打磨在对板材边缘打磨后,碎屑溅落到板材断开口位置处的表面,若碎屑得不到处理,碎屑蔓延到板材的表面,在相邻板材贴附一下叠摞时,碎屑颗粒物将会刮蹭损伤板材的表面,因此通过设设置挤压囊,打磨轮在对板材打磨时,打磨轮上的挤压囊间接性挤压在板材的表面,同时挤压囊内的气体鼓出,并将板板材表面的碎屑吹落至排屑孔位置处,然后碎屑沿排屑孔掉落至收集壳内。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内凹面水面侧壁上开设转槽,转槽内设有挤压轮,挤压轮的中间转轴转动连接在转槽内,挤压轮的外圈挤压在打磨材料表面;板材切割断开后,已经断开部位的板材有一种翘起来的趋势,该趋势则会倾斜挤压在打磨轮上,增大板材与连接块之间相对移动的摩擦力,同时增大电机的功率,为此通过设置挤压轮,挤压将板材的断开口进行挤压限制,对断开口进行约束,减小板材断开口翘起幅度,从而减小板材对连接块的倾斜挤压力,保证连接块与板材断开口之间的相对移动顺畅性。
[0011]优选的,所述转槽倾斜开设,且转槽的方向倾斜指向连接块的内凹面中间位置,且转槽内与转轴连接点开设缓冲槽,缓冲槽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挤压在缓冲槽内,弹簧的另一端挤压在转轴上;转槽和挤压轮倾斜方向的设置,使得板材与连接块之间相对移动过程中,挤压轮有一种将板材向断开口位置推送的趋势,减小断开口相互分离的趋势,减小板材断开口翘起的趋势,使得打磨轮更有效的对断开口边角打磨抛光;以及弹簧的设置,使得挤压轮可适应于对不同厚度的板材挤压限制。
[0012]优选的,所述挤压轮的边缘设有环形状的挤压板,挤压板固接在挤压轮上,挤压板的外表面上均匀设有多排弹性触手,弹性触手倾斜指向连接块内凹方向;通过设置挤压板,增大挤压轮对板材的挤压面,同时在挤压板上设置多排弹性触手,增大挤压板与板材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板材与挤压板之间出现打滑的可能性。
[0013]优选的,所述转槽的槽口内侧设有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固定杆和清理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接在转槽的槽口内侧壁上,固定杆的另一端固接清理杆的中间位置,清理杆的端部嵌入在弹性触手与挤压板之间的围成区域内;弹性触手与板材表面进行挤压时,板材表面的部分碎屑会进入弹性触手与挤压板之间围成的区域内,导致碎屑粘附在弹性触手内部,影响弹性触手的挤压形变量,减小弹性触手对板材的挤压摩擦力,为此,通过设置清洁机构,在挤压板上的弹性触手转动到转槽内过程中,转槽槽口内的清理杆嵌入在
弹性触手内部,并将其内部包裹的碎屑推出,得益于弹性触手的形变,保证弹性触手对板材的摩擦力。
[0014]优选的,所述清理杆两端设置成尖端状,中间部位表面设有刮片;清理杆形状的设置,方便清理杆端部插入弹性触手内,防止挤压轮沿着缓冲槽移动时,清理杆的端部顶在弹性触手上,以及清理杆中间位置设置挂片,有益于将弹性触手内碎屑清洁更加彻底。
[0015]优选的,所述排屑孔的下端设有排屑管,排屑管连通收集壳,排屑管的外圈设有环形状的凸起;通过使用外界吸尘器,将吸尘器的管道插接在排屑管上,将碎屑集中收集,防止碎屑外洒。
[0016]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两侧开口呈广口状设置;连接块形状的设置,方便将板材的断开口嵌入在连接块的内凹部位内。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用裁切设备,包括裁切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机(1)的电锯片的后侧设有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包括连接杆(2)、连接块(3)和打磨单元;所述连接杆(2)的一端固接在裁切机(1)壳体上,连接杆(2)的另一端固接连接块(3)的端面上;所述连接块(3)的横切面呈“工”字形状,连接块(3)的两内凹部分内安装多个打磨单元;所述打磨单元包括电机(4)、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6)和打磨轮(7);所述连接块(3)的上端和下端内部安装电机(4),两个电机(4)的输出端相对设置,电机(4)的输出端固接主动齿轮(5),每个主动齿轮(5)的两侧啮合从动齿轮(6),从动齿轮(6)固接打磨轮(7),打磨轮(7)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连接块(3)的两内凹部水平侧壁上,打磨轮(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块(3)的内凹面竖直侧壁上,且连接块(3)内同一侧内凹部分的两个打磨轮(7)呈“八”字形设置,且该两个打磨轮(7)的另一端相互靠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用裁切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打磨轮(7)的下半部分呈子弹头形状,每个打磨轮(7)的中间位置呈弧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用裁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轮(7)的上半部位外圈均匀设有多个挤压囊(8),挤压囊(8)上开设气孔,气孔排气方向倾斜指向连接块(3)的内凹面竖直侧壁;相邻所述两个打磨单元之间的连接块(3)内凹水平面开设排屑孔(9),排屑孔(9)的下方设有收集壳(10),收集壳(10)磁吸附在连接块(3)的下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用裁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的内凹面水面侧壁上开设转槽(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海平孙国林夏惠东姜文朱怀华李磊吴健
申请(专利权)人:格莱思顿电气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