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寒地水稻秸秆秋季打浆还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6604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寒地水稻秸秆秋季打浆还田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秋季稻田落干至花达水状态,对水稻秸秆进行收割。寒地土壤上冻后形成冰层覆盖,能够减少因冬春风大,使土层变薄的问题。其次,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了土壤冻结前的水、光、热资源,促进秸秆腐解。而且,秸秆在冬春季冻融交替过程中再次腐烂,降低了常规秸秆还田措施下存在的秸秆漂浮和有害气体产生等问题。此外,秋季秸秆打浆还田,春季秸秆完全腐烂后释放了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减少了第二年水稻生产的化肥使用量,并且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地力,提高水稻产量。提高水稻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寒地水稻秸秆秋季打浆还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寒地水稻秸秆秋季打浆还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供应的同时,剩余水稻秸秆的处理成为一大难题。水稻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提升土壤地力的措施。但是,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土壤冻结时间长,冬春风大,风蚀严重。目前,虽有20%的稻秸还田,但是还田方式以秋翻春打浆为主,部分地区采用春翻春打浆和春原茬打浆。这些技术存在的问题一是翻耕后土壤疏松,加剧了土壤风蚀;二是秸秆腐解时间慢,病虫草害难控制,导致水稻生长季出现秸秆漂浮、有害气体产生以及病虫草害频发等问题,既不利于农业生产,也对环境造成了危害。
[0003]水稻秸秆秋打浆还田是一种有效解决土壤风蚀和提升土壤地力的措施。秋打浆还田是指在水稻收获季,将秸秆粉碎抛撒覆盖地表,并利用稻田残水打浆还田的一种方式。相比于传统的秸秆还田方式,稻秸秋打浆还田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形成冰层覆盖,降低土壤风蚀。秋季秸秆打浆还田,冬季稻田上冻形成冰层覆盖,减少东北因冬春风大,使土层变薄的问题。二是促进秸秆腐解,改善水稻生产过程的逆境。秋季秸秆打浆还田,首先利用了东北地区土壤冻结前的水、光、热资源,促进秸秆腐解。其次,秸秆在冬季冻融交替过程中再次腐烂,降低了常规秸秆还田措施下,水稻种植季出现的秸秆漂浮和有害气体产生等问题。三是减轻病虫害和草害,降低农药施用量。利用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回暖期间冻溶交替等特点,对饱和水土壤和秸秆中的病原菌、虫蛹、幼虫以及水田中草籽等形成冻害,使有害生物和草籽失去复活和萌发的能力,减轻病虫害和草害的发生,从而降低农药施用量;四是秸秆释放养分,减少化肥施用量。秋季秸秆打浆还田,春季秸秆完全腐烂后释放了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既提升了土壤地力,又减少了第二年水稻生产的化肥使用量。
[000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810933862.8公开了一种寒地稻草全量还田的施肥方法以及种植水稻的方法。其方法在于秋收后将秸秆全部造粒得到秸秆颗粒肥,而后将颗粒肥、有机肥和化肥共同施入土壤中。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有效提高了秸秆的腐烂程度,避免了水稻生长过程中因秸秆腐解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该方法需要大量人力和配套机械,执行难度较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811761191.1公开了一种北方寒区水稻秸秆促腐全量深翻还田的方法。其方法在于水稻成熟后进行机械收割、粉碎并抛撒于地表,然后用灭茬机二次粉碎,粉碎长度小于15公分。然后在稻草表面喷洒尿素水溶液,利用铧式犁翻埋至25公分以下。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提高了稻秸粉碎程度、调节了稻草的C/N比和增加了秸秆翻埋深度,从而增加了稻草的分解速度。但是,该方法是旱整地还田,仍会面临土壤风蚀问题,以及东北地区冬季土壤冻结时间长,秸秆腐解速度慢等问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2110201461.5公开了一种寒地秋季水稻秸秆还田的方法。其方法在于水稻收割后,将水稻秸秆与稻田土壤混合;浇水,浸润秸秆,同时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10~15天后,采集腐烂的秸秆置于纤维素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混合菌母液;将混合菌母液加入到纤维素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获得混
合菌液;将混合菌液喷洒在破碎、浸润后的秸秆表面,同时撒入有机肥,旋耕并浇水。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人为浇水,而且制备混合菌液需要一定技术要求,对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2110579018.1公开了一种水稻秸秆秋季水耙浆还田的方法,该方法在于:在秋季水稻收获后至耕层冻结前,收割、粉碎水稻秸秆,将粉碎后的水稻秸秆均匀铺撒在田间;灌水泡田3~5天;进行旋耕作业,混合水稻秸秆和泥浆。该方法的缺点在于未充分利用耕层冻结前的自然水、热资源,而且需人工灌水,东北冷凉地区秋冬季稻田灌水需求较难实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610758867.2公开了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其方法在于在春季将秸秆进行粉碎,粉碎秸秆拢成堆状,用塑料薄膜覆盖秸秆无氧呕熟3

7天,揭去薄膜,有氧呕熟7~15天,然后将秸秆铺撒于田地中,然后即可耕种。该方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秸秆的腐解度,但是未充分利用东北冷凉地区冬春冻融交替过程对秸秆纤维的破碎作用,秸秆腐解时间较短。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911416914.5和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710894731.9分别公开了一种利用水稻秸秆快速降解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和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的方法,其方法均在于在秸秆腐熟过程种添加发酵剂或者液态酶制剂,实现秸秆促腐作用。
[0005]总结以上专利技术专利可知,我国东北寒地的水稻秸秆还田方法,或是将秸秆外移造粒,再次施用于田间;或是在春季秸秆粉碎还田,并利用菌剂促进秸秆腐解;或是需要在秋冬季人工灌水。均未充分利用东北冷凉地区秋季水稻收获后至耕层冻结前的自然水、光、热资源对秸秆的初次腐解作用,也未考虑冬春季冻融交替对秸秆纤维的破碎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寒地水稻秸秆秋季打浆还田方法,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寒地的气候条件,对水稻秸秆纤维进行破碎,从而改善土壤地力。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寒地水稻秸秆秋季打浆还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在秋季稻田落干至花达水状态,对水稻秸秆进行收割;
[0009]将所述收割后的水稻秸秆撒施于稻田表面后,施用秸秆促腐剂,进行打浆和平地。
[0010]优选的,所述打浆的深度为10~15cm。
[0011]优选的,所述收割后的水稻秸秆的粒径≤10cm。
[0012]优选的,所述收割后的水稻秸秆的粒径为5~10cm。
[0013]优选的,所述水稻的品种包括早熟品种。
[0014]优选的,所述秸秆促腐剂的施用方式包括喷施。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寒地水稻秸秆秋季打浆还田方法,本专利技术在秋季稻田落干至花达水状态,对水稻秸秆进行收割。寒地土壤上冻后形成冰层覆盖,能够减少因冬春风大,使土层变薄的问题。其次,本专利技术利用了土壤冻结前的水、光、热资源,促进秸秆腐解。而且,秸秆在冬春季冻融交替过程中再次腐烂,降低了常规秸秆还田措施下存在的秸秆漂浮和有害气体产生等问题。此外,秋季秸秆打浆还田,春季秸秆完全腐烂后释放了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减少了第二年水稻生产的化肥使用量,并且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地力,提高水稻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寒地水稻秸秆秋季打浆还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在秋季稻田落干至花达水状态,对水稻秸秆进行收割;
[0018]将所述收割后的水稻秸秆撒施于稻田表面后,施用秸秆促腐剂,进行打浆和平地。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寒地优选为中国东北地区。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水稻适期播种,适期收获,在产量和品质相当的条件下,所述水稻的品种优选为早熟品种,以便早收割,早打浆,充分利用秋季的水热资源。打浆时间越早越好,温度越高越好。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稻田落干至花达水状态前,水稻成熟期不人为排水,利用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寒地水稻秸秆秋季打浆还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秋季稻田落干至花达水状态,对水稻秸秆进行收割;将所述收割后的水稻秸秆撒施于稻田表面后,施用秸秆促腐剂,进行打浆和平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秸秆打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浆的深度为10~1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秸秆打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斌樊秉乾王洪媛杨波牛世伟谭可菲宫亮孙文涛王玉峰宋吉青侯立刚彭畅马波韩守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