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填埋及牧草混播改良盐碱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176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秸秆填埋及牧草混播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属于盐碱地土壤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盐碱地开沟,沟内填埋秸秆,混播牧草,所述牧草为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小花碱茅及林纳燕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秸秆构建重度盐碱地混播牧草种植的有益微生境,在重度盐碱地形成快速有效的植被覆盖,形成土壤环境的有益改良;通过种植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小花碱茅、林纳燕麦混播草本植物形成“时间+空间”效应,达到重度盐碱地长效治理的目的。长效治理的目的。长效治理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填埋及牧草混播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盐碱土壤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秸秆填埋及牧草混播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土壤盐碱化问题是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人口不断増加以及耕地面积减少,土壤盐碱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尤其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化致使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发展。因此,盐碱地改良对于西北干旱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0003]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中国3大内陆盆地之一,总面积25.8万km2,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大幅度递减。按荒漠土类可分为石膏荒漠土和盐化荒漠土,柴达木盆地多分布草甸土,一般均有盐渍化现象。
[0004]针对柴达木盆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及水文地质,考虑经济因素,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根据以往的盐碱地治理效果分析,化学改良见效快,能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但投资较大,不经济,不适合大范围使用;物理改良投资低,对环境影响小,但改良后持续时间短,随着降雨或地下水位抬升,土壤会再次发生盐碱化现象,而且物理改良工作量大,耗时长,目前不常使用;生物改良是目前使用最广的措施,然而,对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一般植物物种很难适应该地区气候条件,无法有效治理土壤盐碱化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填埋及牧草混播改良盐碱地的方法,通过填埋秸秆和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小花碱茅及林纳燕麦混播,形成土壤环境的有益改良,达到重度盐碱地长效治理的目的。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秸秆填埋及牧草混播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盐碱地开沟,沟内填埋秸秆,混播牧草,所述牧草为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小花碱茅及林纳燕麦。
[0008]优选的是,所述开沟沟宽10

15cm,沟深4

6cm,沟距10

20cm。
[0009]优选的是,所述秸秆为禾本科植物秸秆。
[0010]更优选的是,所述秸秆为麦草和/或稻草,填充量为开沟立体结构的70%

100%。
[0011]更优选的是,所述秸秆填埋前粉碎,粉碎长度为1

2cm。
[0012]优选的是,所述牧草按青海扁茎早熟禾15kg

18kg/hm2、同德小花碱茅10kg

12kg/hm2及林纳燕麦150kg

200kg/hm2混播。
[0013]更优选的是,所述牧草种子播前浸入清水中进行浸润,浸润时间为30

60min。
[0014]优选的是,所述牧草混播方法为:将所述牧草种子与肥料均匀混合,在沟内均匀撒播。
[0015]更优选的是,所述肥料为磷酸二铵,施用量为145kg

150kg/hm2。
[0016]优选的是,所述混播牧草后,沟内覆土填实。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秸秆填埋及牧草混播改良盐碱地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在重度盐碱地上利用耐贫瘠、高抗的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小花碱茅+林纳燕麦通过时间、空间组合配置建植,利用秸秆填埋在建植当年营造牧草快速生长及扎根的有效微生境,通过林纳燕麦的快速生长特性在建植当年稳定微生境,同时获得有效的根系及掉落物残茬,为多年生牧草第2

4年生长获得有效的营养环境。利用同德小花碱茅的抗盐、耐盐特性改良盐碱地盐碱化,降低盐化比例,利用青海扁茎早熟禾根茎繁殖的生活策略建植有效的地下根系管网,促进土壤的快速改良。通过该方法,能够快速在重度盐碱地形成植被覆盖,通过多种牧草的时间空间组合利用,达到重度盐碱地长效治理的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秸秆构建重度盐碱地混播牧草种植的有益微生境,在重度盐碱地形成快速有效的植被覆盖,形成土壤环境的有益改良。通过种植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小花碱茅、林纳燕麦混播草本植物形成时间+空间效应,达到重度盐碱地长效治理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图1:本专利技术建植结构剖面图;
[0021]图2:本专利技术建植结构时空扩展图;
[0022]图3:1~5年植物高度变化;
[0023]图4:3

~4

龄根系生长变化对比(CI

600微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秸秆填埋及牧草混播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盐碱地开沟,沟内填埋秸秆,混播牧草,所述牧草为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小花碱茅及林纳燕麦。
[0025]青海扁茎早熟禾(Poapratensis cv.Qinghai),为多年生根茎型禾草,该品种具有横向蔓延的匍匐根状茎,耐寒性强,在

35℃环境下能安全越冬,抗旱、耐贫瘠,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0026]同德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Griseb)Scribn&Merr.cv.Tongde),碱茅属植物,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盐碱。
[0027]林纳燕麦(AvenasativaL.cv.LENA),为皮燕麦品种,一年生草本,须根较坚韧,生长势强,抗倒伏,抗旱、耐贫瘠。
[0028]本专利技术通过林纳燕麦的快速生长特性在建植当年稳定微生境,同时获得有效的根系及掉落物残茬,为多年生牧草第2

4年生长获得有效的营养环境;利用同德小花碱茅的抗盐、耐盐特性改良盐碱地盐碱化,降低盐化比例,利用青海扁茎早熟禾根茎繁殖的生活策略建植有效的地下根系管网,促进土壤的快速改良。
[0029]本专利技术优选开沟沟宽10

15cm,沟深4

6cm,沟距10

20cm;进一步优选开沟为开口宽15cm、沟底宽10cm的凹型沟,沟深5cm,沟距15cm。
[0030]本专利技术秸秆优选为草本植物秸秆,可选的为麦草和/或稻草,进一步优选为麦草和稻草混合,更优选麦草与稻草等比例混合。本专利技术优选麦草和/或稻草粉碎至1

2cm,进一步
优选1.5cm。
[0031]本专利技术优选秸秆填充量为开沟立体结构的70%

100%,进一步优选秸秆填充量为开沟立体结构的70%

85%,更优选75%。
[0032]本专利技术优选牧草按青海扁茎早熟禾播种量为15kg

18kg/hm2,进一步优选播种量为16

17kg/hm2,更优选16.5kg/hm2;优选牧草同德小花碱茅播种量为10kg

12kg/hm2,进一步优选播种量为11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填埋及牧草混播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盐碱地开沟,沟内填埋秸秆,混播牧草,所述牧草为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小花碱茅及林纳燕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填埋及牧草混播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沟宽10

15cm,沟深4

6cm,沟距10

2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填埋及牧草混播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为禾本科植物秸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填埋及牧草混播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为麦草和/或稻草;所述秸秆的填充量为开沟立体结构容积的70%

10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填埋及牧草混播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填埋前粉碎,粉碎长度为1

2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填埋及牧草混播改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小星鲍根生琚泽亮张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