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独立式精度检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38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段独立式精度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第一检测组件及第二检测组件在同一水平平面上两两一组形成四个检测点,检测点处形成圆形检测平面,包括二次检测位置,第一次检测为物料右侧边角移动至第一检测组件的圆形检测平面中心位置处,第二次检测为物料左侧边角移动至第二检测组件的圆形检测平面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四个CCD镜头可拍摄的圆形检测面为四个检测基点,以检测基点的精度实现偏光片贴合正面贴合精度检测,有效地覆盖了整个贴附面,且适应上下两贴附面检测。下两贴附面检测。下两贴附面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段独立式精度检测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指一种分段独立式精度检测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玻璃基材及偏光片是手机屏及电视屏等领域的生产组装过程中,最基础的组装物料,玻璃基材为载体,通过将偏光片贴附在玻璃基材表面以实现各种光学需求。根据玻璃基材的特性不同,又分为柔性屏或硬性屏,在显示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将偏光片贴附至玻璃基材表面。随着显示屏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国外显示屏制造厂商已经逐步将自动化产线引入屏幕制造,国内屏幕制造厂商近几年也在加大投入,不断地进行产业改造升级,将传统的手工组装产线替换为自动化产线。
[0003]在偏光片贴合完成后需要对偏光片贴合精度进行检测,以便将贴合过程中因位置或角度出现偏差而出现的不良品筛选出来,再将贴合良品传递至下一工站进行后续的加工工序。在进行贴合精度检测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技术问题:1、贴合表面检测一般采用CCD镜头进行表面拍摄后,将拍摄的检测面传递至工控机后,经工控机分析表面质量,从而区别良品及不良品,在针对面状结构的表面检测时,CCD检测镜头的拍摄面无法完全覆盖检测屏幕表面;2、贴合工艺存在上表面或下表面贴附的情况,因此同时解决自动化检测过程中针对上表面或下表面检测问题;3、对于偏光片贴附精度的检测,由于片状结构的偏光片贴附边沿为四条侧边,需要解决贴附边沿的检测问题,通过贴附边沿的精度判断整面的贴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四个CCD镜头可拍摄的圆形检测面为四个检测基点,以检测基点的精度实现偏光片贴合正面贴合精度检测,且有效地覆盖了整个贴附面,且适应上下两贴附面检测的分段独立式精度检测机构。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段独立式精度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第一检测组件及第二检测组件沿物料直线移动方向间隔设置,在同一水平平面上两两一组形成四个检测点,检测点处形成圆形检测平面,片状物料在直线移动时,包括二次检测位置,其中第一次检测为物料右侧边角移动至第一检测组件的圆形检测平面中心位置处,第二次检测为物料左侧边角移动至第二检测组件的圆形检测平面中心位置。
[0006]优选的,设置于物料直线移动路径下方,用于检测物料底面,其中,上述第一检测组件及第二检测组件分别包括下检测直线模组、下检测支座、下检测CCD及下检测光源,其中,上述下检测直线模组水平设置在机台上,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下检测直线模组间隔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的下检测支座竖直连接在下检测直线模组的输出端上;上述下检测CCD竖直设置在下检测支座的侧壁上,且镜头朝上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的下检测光源设置于下检测支座的顶部,且下检测光源的中部开设有拍摄透孔,拍摄透孔对应设置于下检测CCD的上部。
[0009]优选的,设置于物料直线移动路径上方,用于检测物料顶面,包括第三检测组件和第四检测组件,第三检测组件及第四检测组件沿物料直线移动方向间隔设置,在同一水平平面上两两一组形成四个检测点,检测点处形成圆形检测平面,片状物料由左至右直线移动时,包括二次检测位置,其中第一次检测为物料右侧边角移动至第三检测组件的圆形检测平面中心位置处,第二次检测为物料左侧边角移动至第四检测组件的圆形检测平面中心位置。
[0010]优选的,所述的第三检测组件和第四检测组件分别包括检测支架、上检测直线模组、上检测支座、上检测CCD及上检测光源,其中,上述检测支架为U型架体结构,检测支架架设在物料移载平台上方;上述上检测直线模组设置在检测支架上,第三检测组件和第四检测组件的上检测直线模组间隔设置;上述上检测支座竖直连接在上检测直线模组的输出端上;上述上检测CCD竖直设置在上检测支座的侧壁上,且镜头朝下设置;上述上检测光源设置于上检测支座的下部,且上检测光源的中部开设有拍摄透孔,拍摄透孔对应设置于上检测CCD的下部。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以四个CCD镜头可拍摄的圆形检测面为四个检测基点,以检测基点的精度实现偏光片贴合正面贴合精度检测,且有效地覆盖了整个贴附面,且适应上下两贴附面检测功能分段独立式精度检测机构。本技术针对偏光片贴附至玻璃基材后的检测工艺进行研究创新,独创性地采用四个检测CCD组成整体的检测执行部件,CCD两两一组,分别左右间隔设置,两组CCD之间的间距与待检测的物料的宽度一致,同时两组CCD之间的间距可进行实时调整,以便适应不同尺寸的屏幕贴片精度检测。通过四个布局于同一平面的CCD,将传统单个CCD的检测面扩展为以四个CCD为边角的矩形检测平面,同时位于边角处的单个CCD形成的圆形检测面;从而解决了实际检测过程中传统的CCD检测平面无法覆盖屏幕待检平面的情况。同时,上述CCD边角布局结构,有效地利用偏光片贴合过程中如果出现精度误差,即位置误差或角度误差出现时,会直接在矩形屏幕的四个边角处出现偏光片与屏幕不对齐的情况,因此仅仅通过检测四个边角位置的贴合情况即可推断整片偏光片的贴合精度情况,通过该种工艺创新无需检测平面完全覆盖待检测面;适应所有矩形屏幕的检测工艺。本技术的精度检测工艺,整体包括二次检测,以四个CCD形成的圆形检测面为基准,屏幕的右侧两边角分别移动至左侧两CCD圆形检测面的圆心处时进行第一次检测;屏幕的左侧两边角移动至右侧两CCD圆形检测面处时进行第二次检测;通过二次检测实现对屏幕四个边角位置表面完全检测。另外,本技术还集成有上表面检测功能和下表面检测功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同时适应不同检测面的工艺需求,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9]图7为本技术检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1]实施例1:如图1至图3及图7所示,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段独立式精度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第一检测组件及第二检测组件沿物料直线移动方向间隔设置,在同一水平平面上两两一组形成四个检测点,检测点处形成圆形检测平面,片状物料在直线移动时,包括二次检测位置,其中第一次检测为物料右侧边角移动至第一检测组件的圆形检测平面中心位置处,第二次检测为物料左侧边角移动至第二检测组件的圆形检测平面中心位置。
[0022]优选的,设置于物料直线移动路径下方,用于检测物料底面,其中,上述第一检测组件及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独立式精度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第一检测组件及第二检测组件沿物料直线移动方向间隔设置,在同一水平平面上两两一组形成四个检测点,检测点处形成圆形检测平面,片状物料在直线移动时,包括二次检测位置,其中第一次检测为物料右侧边角移动至第一检测组件的圆形检测平面中心位置处,第二次检测为物料左侧边角移动至第二检测组件的圆形检测平面中心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独立式精度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物料直线移动路径下方,用于检测物料底面,其中,上述第一检测组件及第二检测组件分别包括下检测直线模组(41)、下检测支座(42)、下检测CCD(43)及下检测光源(44),其中,上述下检测直线模组(41)水平设置在机台上,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下检测直线模组(41)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段独立式精度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检测支座(42)竖直连接在下检测直线模组的输出端上;上述下检测CCD(43)竖直设置在下检测支座(42)的侧壁上,且镜头朝上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段独立式精度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检测光源(44)设置于下检测支座(42)的顶部,且下检测光源(44)的中部开设有拍摄透孔,拍摄透孔对应设置于下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军鹏康宏刚吴天才高国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易天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