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结构及泡沫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33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泵体结构,包括:进气筒,其内部设有进气腔,进气筒的底部设有回气孔;进液筒,其连接于进气筒的底部;下盖,其连接于进气筒的底部,下盖、进液筒的外侧壁、进气筒的底壁之间围成空腔,下盖与进液筒之间留有回气通道;弹性止流阀,其设置于空腔中,弹性止流阀用于弹性封盖回气孔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泵体结构,弹性止流阀被保护在空腔中,下盖阻挡大量飞溅的液体,减少弹性止流阀由于液体长时间浸泡而硬化的部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泡沫泵,包括:如上述的泵体结构;第一活塞组件;第二活塞组件;泡沫发生机构;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泡沫泵,泡沫产生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泡沫泵领域中。新型可应用于泡沫泵领域中。新型可应用于泡沫泵领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体结构及泡沫泵


[0001]本技术涉及泡沫泵领域,特别涉及泵体结构及泡沫泵。

技术介绍

[0002]储液容器储存有洗手液或洗面奶等清洁液体,泡沫泵安装于储液容器上,泡沫泵具有气体腔与液体腔,储液容器中的液体被吸入液体腔中,通过按压活塞将气体腔中的空气与液体腔中的液体混合后形成泡沫喷出。泡沫泵一般在气体腔中设有连通储液容器内腔的回气孔,通过回气孔向储液容器中补充气体以平衡储液容器中的气压,并且设置弹性止流阀封堵回气孔,避免液体从回气孔倒流。然而,当储液容器倾倒或摇晃时,储液容器中的液体容易接触并附着到弹性止流阀的表面,液体长时间接触弹性止流阀,造成弹性止流阀硬化并丧失止流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体结构及泡沫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泵体结构,包括:
[0006]进气筒,其内部设有进气腔,所述进气筒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进气筒下方空间的回气孔;
[0007]进液筒,其连接于所述进气筒的底部;
[0008]下盖,其连接于所述进气筒的底部,所述下盖、所述进液筒的外侧壁、所述进气筒的底壁之间围成空腔,所述下盖与所述进液筒之间留有连通所述空腔与所述下盖下方空间的回气通道;
[0009]弹性止流阀,其设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弹性止流阀用于弹性封盖所述回气孔的底部。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泵体结构装配到泡沫泵并一起安装到储液容器,进液筒用于吸取储液容器中的液体,而进气筒底部的回气孔用于连通进气腔与储液容器的内腔,弹性止流阀用于弹性覆盖回气孔底部,避免储液容器中的液体从回气孔倒流到进气腔中;当储液容器中的液体经进液筒排出后,储液容器中的气压降低,由于进气腔的气压大于储液容器的气压,进气筒的气体从回气孔挤压弹性止流阀的顶部向下变形,使弹性止流阀与回气孔的底部出现间隙,使气体从回气孔进入空腔中,空腔中的气体经回气通道进入储液容器中以平衡储液容器的气压;当进气腔与储液容器的气压平衡后,弹性止流阀的顶部回复原状并封盖回气孔,当储液容器倾倒或摇晃时,由于弹性止流阀被保护在空腔中,液体难以飞溅到弹性止流阀上,下盖阻挡大量飞溅的液体,若液体通过回气通道进入空腔中,由于空腔的体积较小,进入空腔中的液体量较少,降低液体与弹性止流阀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弹性止流阀被液体浸泡的面积,减少弹性止流阀由于液体长时间浸泡而硬化的部位。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盖设有上下贯通的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套设于所述进液筒的外部,所述空腔围绕所述进液筒的外周一圈,所述回气通道位于所述装配孔的内壁与所述进液筒的外侧壁之间,所述弹性止流阀沿所述空腔环绕套设于所述进液筒的外部,所述下盖的顶部抵接于所述弹性止流阀。
[0012]下盖的装配孔套设于进液筒的外部,使下盖、进液筒的外侧壁、进气筒的底壁形成环形的空腔,弹性止流阀沿着环形的空腔套设于进液筒的外部,使得弹性止流阀与进液筒连接在一起,利用下盖的顶部抵接于弹性止流阀,避免弹性止流阀从进液筒向下松脱,使弹性止流阀能够稳固安装在进液筒的外部,当气体从回气孔挤压弹性止流阀的顶部时,弹性止流阀被下盖阻止而无法向下移动,确保弹性止流阀回复原状时能够封盖于回气孔的底部。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筒的底面设有向上凹陷的凹腔,所述回气孔位于所述凹腔的顶壁,所述进液筒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凹腔的顶壁,所述下盖的外侧壁与所述凹腔的内侧壁密封连接。
[0014]回气孔位于进气筒底面的凹腔中,下盖的外侧壁与凹腔的内侧壁密封连接,凹腔的顶壁、进液筒的外侧壁、下盖之间形成较为封闭的空腔,且回气通道成为连通空腔与下方空间的唯一通道,当空腔中的气体经回气通道流向下方空间时,气体能够推动空腔中的气体从回气通道向下排出,有助于减少空腔中堆积的液体。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腔的顶壁设有连通所述回气孔底部的第一导气槽,所述第一导气槽向所述进液筒延伸,所述进液筒的外侧壁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气槽,所述第二导气槽连通所述第一导气槽,所述弹性止流阀的顶部弹性封盖于所述回气孔与所述第一导气槽,所述弹性止流阀的内孔壁弹性封盖于所述第二导气槽。
[0016]凹腔顶壁的第一导气槽与进液筒外侧壁的第二导气槽连通,使回气孔、第一导气槽、第二导气槽之间形成气流通道,而弹性止流阀弹性封盖于该气流通道,避免液体从该气流通道倒流到回气孔中,当进气腔与下方空间出现气压差时,进气腔的气体先填充于回气孔、第一导气槽、第二导气槽中并推挤弹性止流阀的相应位置,随后气体再挤压弹性止流阀的底部向外扩张并流动到下方空间中,有助于减少进气筒与下方空间连通所需的气压差。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止流阀分为上部与下部,所述上部被弹性抵压于所述凹腔的内侧壁与所述进液筒的外侧壁之间,所述上部的顶壁弹性封盖于所述回气孔与所述第一导气槽,所述上部的内侧壁弹性封盖于所述第二导气槽,所述下部的内侧壁贴合于所述进液筒的外侧壁,所述下部的外侧壁与所述下盖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盖的顶部抵接于所述上部的底部。
[0018]弹性止流阀分为上部与下部,上部被弹性抵压于凹腔的内侧壁与进液筒的外侧壁之间,且下盖的顶部抵接于上部的底部,使上部被稳固固定,避免上部向下移动,保证上部的顶壁弹性封盖于回气孔的底部与第一导气槽的底部、上部的内侧壁弹性封盖于第二导气槽,而下部的内侧壁贴合于进液筒的外侧壁,下部的外侧壁与下盖之间留有间隙,使下部具有向外扩张的余量,当进气腔与下方空间出现气压差时,进气腔的气体先填充到回气孔、第一导气槽、第二导气槽,随后气体向外扩张下部,气体从下部与进液筒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动到空腔中,气体从回气通道流向下方空间。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配孔的内侧壁与所述进液筒的外侧壁密
封连接,所述装配孔的内侧壁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进液筒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回气通道。
[0020]下盖装配孔的内侧壁与进液筒的外侧壁密封连接,装配孔内侧壁的凹槽与进液筒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回气通道,使液体无法经过装配孔的内侧壁与进液筒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渗入空腔中,确保回气通道为连通空腔与下方空间的单一通道,当液体从回气通道进入空腔时,液体流入空腔需要流经回气通道、空腔中的气体流向下方空间需要流经回气通道,空腔中的气体有效地阻碍液体流入,大幅度减少液体流入空腔。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液筒的外侧壁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弹性止流阀的内孔壁抵接于所述环形凸起。
[0022]进液筒外侧壁的环形凸起与弹性止流阀的内孔相抵,有助于固定弹性止流阀,避免弹性止流阀从进液筒松脱。
[0023]一种泡沫泵,包括:
[0024]如上述的泵体结构,所述进液筒的内部具有进液腔,所述进液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筒(100),其内部设有进气腔(110),所述进气筒(100)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进气腔(110)与所述进气筒(100)下方空间的回气孔(120);进液筒(200),其连接于所述进气筒(100)的底部;下盖(400),其连接于所述进气筒(100)的底部,所述下盖(400)、所述进液筒(200)的外侧壁、所述进气筒(100)的底壁之间围成空腔(401),所述下盖(400)与所述进液筒(200)之间留有连通所述空腔(401)与所述下盖(400)下方空间的回气通道(402);弹性止流阀(300),其设置于所述空腔(401)中,所述弹性止流阀(300)用于弹性封盖所述回气孔(120)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400)设有上下贯通的装配孔(410),所述装配孔(410)套设于所述进液筒(200)的外部,所述空腔(401)围绕所述进液筒(200)的外周一圈,所述回气通道(402)位于所述装配孔(410)的内壁与所述进液筒(200)的外侧壁之间,所述弹性止流阀(300)沿所述空腔(401)环绕套设于所述进液筒(200)的外部,所述下盖(400)的顶部抵接于所述弹性止流阀(3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筒(100)的底面设有向上凹陷的凹腔(130),所述回气孔(120)位于所述凹腔(130)的顶壁,所述进液筒(200)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凹腔(130)的顶壁,所述下盖(400)的外侧壁与所述凹腔(130)的内侧壁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130)的顶壁设有连通所述回气孔(120)底部的第一导气槽(1301),所述第一导气槽(1301)向所述进液筒(200)延伸,所述进液筒(200)的外侧壁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气槽(2001),所述第二导气槽(2001)连通所述第一导气槽(1301),所述弹性止流阀(300)的顶部弹性封盖于所述回气孔(120)与所述第一导气槽(1301),所述弹性止流阀(300)的内孔壁弹性封盖于所述第二导气槽(20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止流阀(300)分为上部(301)与下部(302),所述上部(301)被弹性抵压于所述凹腔(130)的内侧壁与所述进液筒(200)的外侧壁之间,所述上部(301)的顶壁弹性封盖于所述回气孔(1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剑文杨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长拓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