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镁合金表面的LDHs膜及其原位结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4582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镁合金表面的LDHs膜的原位结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镁合金基底进行前处理;S2:将步骤S1处理后的镁合金基底浸泡在前驱体溶液中进行预处理;所述前驱体溶液溶质为硝酸铝、硝酸镁、柠檬酸三钠、酒石酸钾钠和乙二胺四乙酸四钠,溶剂为水。S3:调节步骤S2中的前驱体溶液的pH值为9~12,并将步骤S2处理后的镁合金基底放在调节pH值后的前驱体溶液中继续浸渍处理;S4:将步骤S3处理后得到的具有LDHs膜的镁合金表面用去离子水冲洗,再用热空气烘干。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能耗低、能用于大面积生产,并且制得的LDHs膜具有片状的层板结构,膜层致密性高,耐蚀性较好。耐蚀性较好。耐蚀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镁合金表面的LDHs膜及其原位结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镁合金的表面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镁合金表面的LDHs膜及其原位结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镁合金的高比强度、良好的铸造性以及密度低(约为钛合金的1/3)等特性,使其在高新科技产品如:航空航天产品零件、汽车工业、计算机产业,以及日常生活中体育用品、移动电话、家用设备等都有广泛应用。但是,镁合金较高的化学活性,导致其耐腐蚀能力差,因而也使其部分应用受到限制。
[0003]为了提高镁合金的防腐性能,人们已制备出各种镁合金防腐涂层,如化学转化膜、微弧氧化膜、聚合物涂层、电化学沉积镀层、等离子电解氧化涂层、超疏水涂层和激光表面处理涂层等。其中化学转化膜可以在金属基底表面原位合成,从而表现出较好的结合力,同时该技术工艺简单、能耗低且不受工件尺寸、形状限制,因此在金属防腐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目前镁合金表面的化学转化工艺中,采用铬酸盐生成的化学转化膜耐蚀性相对较出色,且与基体的结合力良好。但是,铬酸盐中含有Cr
6+
离子,对人体有致癌性和致畸作用。因此需要寻找能够替代铬酸盐转化膜的新型环保转化膜。
[0004]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简称:LDH或LDHs)LDHs是一种阴离子型插层材料,其通式为[M2+1

x M3+x(OH)2]x+
(A
n

)
x/n
·
m H2O,其中,M<br/>2+
和M
3+
代表占据层状层中八面体孔的阳离子,A
n

表示层间电荷补偿阴离子,n是插层间阴离子的电荷,m是水分子的数量,x表示M
3+
/(M
2+
+M
3+
)的摩尔比。现有研究表明:LDHs膜层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物理屏障作用,且独特的层间阴离子交换能力使它们能够捕获侵蚀性阴离子,从而大幅改善镁合金的耐蚀性能,因此在腐蚀防护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现有的制备LDHs膜的方法大都通过水热法,但是,水热法需要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导致设备要求高,能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针对以上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能用于大面积生产的镁合金表面的LDHs膜原位结晶制备方法。
[0006]为了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镁合金表面的LDHs膜的原位结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对镁合金基底进行前处理;
[0008]S2:将步骤S1处理后的镁合金基底浸泡在前驱体溶液中进行预处理;所述前驱体溶液溶质为硝酸铝、硝酸镁、柠檬酸三钠、酒石酸钾钠和乙二胺四乙酸四钠,溶剂为水。
[0009]S3:调节步骤S2中的前驱体溶液的pH值为9~12,并将步骤S2处理后的镁合金基底放在调节pH值后的前驱体溶液中继续浸渍处理;
[0010]S4:将步骤S3处理后得到的具有LDHs膜的镁合金表面用去离子水冲洗,再用热空气烘干。
[00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采用原位结晶法,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通过简单的浸渍即可在镁合金表面获得LDHs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获得的LDHs膜不仅与水热法以及电沉积法所得LDHs膜具有相同的层状结构和组成成分,而且耐蚀性较高。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能耗低、能用于大面积生产,并且通过该制备方法获得的LDHs膜具有片状的层板结构,膜层致密性高,耐蚀性较好。
[0012]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前驱体溶液中溶质按物质的量浓度计,硝酸铝的浓度为:0.1~0.5mol/L,硝酸镁浓度为:0.05~0.25mol/L,柠檬酸三钠的浓度为:0.01~0.05mol/L,酒石酸钾钠的浓度为:0.01~0.05mol/L,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的浓度为:0.04~0.2mol/L。
[0013]优选地,步骤S2中,预处理的温度为20~50℃,预处理时间为10~30min。
[0014]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前处理包括前期包覆和打磨抛光清洗处理。
[0015]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前期包覆步骤为:将镁合金基底用聚四氟乙烯包覆,只裸露出1cm2的镁合金表面用作后期处理和耐腐蚀性能测试。
[0016]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打磨抛光清洗处理包括以下步骤:镁合金基底分别用200目、400目、800目、1200目、2000目的砂纸打磨,并采用粒径为2.5~5μm的Al2O3抛光粉对打磨后的镁合金基底进行抛光处理,最后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进行除油和清洗并吹干。
[0017]优选地,步骤S3中,采用浓度为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步骤S2中的前驱体溶液的pH值。
[0018]优选地,步骤S3中,浸渍处理的温度为25~65℃,处理时间为1~6h。
[0019]优选地,步骤S4中,热空气烘干温度为40~80℃,烘干时间为0.5~3h。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采用上述镁合金表面的LDHs膜的原位结晶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LDHs膜。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耗低、工艺简单的镁合金表面的LDHs膜原位结晶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抛光、除油处理后的镁合金基底直接在特定的前驱体溶液中,通过调整前驱体溶液的组成、溶液pH、浸渍时间、浸渍温度等参数获得镁合金表面的Mg

Al LDHs膜。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能耗低、能用于大面积生产;并且制得的LDHs膜具有片状的层板结构,膜层致密性高,耐蚀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镁合金表面的LDHs膜的SEM图
[0023]图2为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成品在3.5wt.%NaCl溶液中浸渍时的低频区阻抗图
[0024]图3为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成品在3.5wt.%NaCl溶液中浸渍时的极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例,对基于本专利技术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或改变都将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
[0026]实施例1:
[0027]按以下步骤在镁合金表面采用原位结晶法制备LDHs膜:
[0028]首先,将所选的裸露表面积为1cm2的镁合金电极,分别采用200目、400目、800目、1200目、2000目的砂纸和2.5μm的Al2O3抛光粉进行打磨抛光处理,并用无水乙醇和二次去离
子水进行除油、清洗并吹干;再将处理后的镁合金电极放在由0.1mol/L的硝酸铝,0.5mol/L的硝酸镁,0.01mol/L的柠檬酸三钠(金属离子络合剂),0.01mol/L的酒石酸钾钠和0.05mol/L的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组成的前驱体水溶液中,在20℃的条件下预处理10min;然后用1mol/L的氢氧化钠调节上述前驱体溶液的pH为9,继续将镁合金放在其中浸渍6h,浸泡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镁合金表面的LDHs膜的原位结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镁合金基底进行前处理;S2:将步骤S1处理后的镁合金基底浸泡在前驱体溶液中进行预处理;所述前驱体溶液溶质为硝酸铝、硝酸镁、柠檬酸三钠、酒石酸钾钠和乙二胺四乙酸四钠,溶剂为水。S3:调节步骤S2中的前驱体溶液的pH值为9~12,并将步骤S2处理后的镁合金基底放在调节pH值后的前驱体溶液中继续浸渍处理;S4:将步骤S3处理后得到的具有LDHs膜的镁合金表面用去离子水冲洗,再用热空气烘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表面的LDHs膜的原位结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前驱体溶液中溶质按物质的量浓度计,硝酸铝的浓度为:0.1~0.5mol/L,硝酸镁浓度为:0.05~0.25mol/L,柠檬酸三钠的浓度为:0.01~0.05mol/L,酒石酸钾钠的浓度为:0.01~0.05mol/L,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的浓度为:0.04~0.2mol/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表面的LDHs膜的原位结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预处理的温度为20~50℃,预处理时间为10~30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表面的LDHs膜的原位结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前处理包括前期包覆和打磨抛光清洗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初王乘风杜小青聂宝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