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和激光烧结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449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1
本申请提供一种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和激光烧结设备,循环系统包括负压泵、泄压组件、第一分离器、第一储粉件和送粉件。泄压组件包括排气管以及均设于排气管上的泄压阀和单向阀,排气管与负压泵的出气口连通,单向阀仅允许排气管中的流体外排。第一分离器的第一分离腔室与负压泵的出气口连通,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与负压泵的吸气口连通。第一储粉件的出料口与连通第一分离腔室和负压泵的出气口的管路连通。送粉件与第一分离器的出料口连通。本实施例的粉料循环系统通过采用闭环负压送粉,使得系统含氧量稳定,利于产品成型;粉料不易外泄,安全可靠。安全可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和激光烧结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3D成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和激光烧结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选择性激光烧结是一项具有数字化制造、高度柔性和适应性、直接CAD模型驱动、快速、材料类型丰富多样等鲜明特点的先进制造技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发展至今,己成为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一项支柱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烧结过程包含粉料供给、粉料回收以及粉料后处理。目前小型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的粉料供给和粉料回收一般采用人工操作方式,在烧结过程中由操作人员手动拆卸和替换粉料供给和回收的罐体。而在大型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的应用上,一般采用正压输送粉料方式,该方式易出现管路堵粉和回风管路夹带大量回流送粉,造成终止烧结和粉料浪费,同时也存在环境安全隐患,比如由于管道内为正压,如果管路上有漏气点,粉料就能从漏气点喷粉出来,污染空气,尤其在烧结活性金属(钛合金、铝合金等)时,这些金属粉料混入空气中,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和激光烧结设备,其能够减少粉料浪费,同时,减小安全隐患,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0004]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包括:
[0006]负压泵;
[0007]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排气管以及均设于所述排气管上的泄压阀和单向阀,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负压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单向阀仅允许所述排气管中的流体外排;
[0008]第一分离器,所述第一分离器的第一分离腔室与所述负压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负压泵的吸气口连通;
[0009]第一储粉件,所述第一储粉件的出料口与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室和所述负压泵的出气口的管路连通;
[0010]以及送粉件,所述送粉件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料口连通。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负压泵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负压泵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能够打开或关闭的输气孔;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孔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能够打开或关闭的出气孔。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负压泵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之间,用于过滤从所述第一分离器流向所述负压泵的流体。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离器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分离器的进气
口均设有第二阀门,每个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均设有第三阀门,每个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料口均设有第四阀门;每个所述第一分离器设有具有能在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一输气孔,所述第一输气孔用于通入惰性气体至所述第一分离腔室,以使对应的所述第一分离腔室中的粉料进入所述送粉件中。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粉件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五阀门。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分离器、筛选器和第二储粉件,所述第二分离器的第二分离腔室与所述负压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负压泵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分离器的出料口与所述筛选器连通,所述筛选器与所述第一储粉件连通,且二者之间设有第六阀门;所述第二储粉件用于承接工作腔室的溢粉,所述第二储粉件的出料口与所述负压泵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分离腔室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储粉件的出料口与所述负压泵的出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七阀门;所述第一储粉件的出料口与所述负压泵的出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八阀门。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分离器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分离器的进气口均设有第九阀门;每个所述第二分离器的出气口均设有第十阀门,每个所述第二分离器的出料口均设有第十一阀门;每个所述第二分离器设有具有能在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二输气孔,所述第二输气孔用于通入惰性气体至所述第二分离腔室,以使对应的所述第二分离腔室中的粉料进入所述筛选器中。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还包括粉料后处理件,所述粉料后处理件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负压泵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且所述第二分离器与所述粉料后处理件的连接处与所述负压泵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十二阀门,所述第二分离器与所述粉料后处理件的连接处与所述粉料后处理件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十三阀门;所述粉料后处理件的进口与所述负压泵的出气口连通,且连通二者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十四阀门。
[00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离器、所述第一储粉件、所述送粉件、所述第二分离器、所述第二储粉件上均设置有料位计。
[00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激光烧结设备,所述激光烧结设备包括:
[0020]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
[0021]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22]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采用闭环的方式使得粉料输送过程中与外部空气隔绝,粉料中不会有空气混入,系统管路含氧量稳定;采用负压输送粉料,不会存在粉料外喷的情况,不易污染空气环境,粉料输送过程中安全性非常高。具体的,在粉料输送过程中,泄压阀为持续打开状态,用于负压泵对前端管路抽真空时,排掉多余的气体。单向阀位于泄压阀的出气口的一侧,当第一储粉件中的粉料从出料口进入管路中时,管路落粉位置被粉料封堵,而负压泵持续对前端管路抽真空,前端管路内形成非常大的负压,同时负压泵后端管路产生非常大的正压,管路中多余气体经泄压阀从排气管排出。而当管路落粉位置的粉料被负压泵前端管路内的负压拉动后,负压泵的前端管路上的负压和后端管路上的正压在这一瞬间将发生互换,粉料会朝负压泵的吸气口方向发生位移,而负压泵后端管路内的气体随粉料朝负压泵的吸气口流动,如此,负压泵后端管路瞬间由正压转换为负压,而由于排气管上的泄压阀处于打开状态,并且泄压阀的出气口的一侧安装有单
向阀,单向阀起到防止排气管发生倒吸现象的作用,进而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系统管路内,影响系统的氧含量,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采用闭环负压送粉,使得系统含氧量稳定,利于产品成型;粉料不易外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0025]图标:
[0026]100

负压泵;101

泄压组件;1011

排气管;1012

泄压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泵;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排气管以及均设于所述排气管上的泄压阀和单向阀,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负压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单向阀仅允许所述排气管中的流体外排;第一分离器,所述第一分离器的第一分离腔室与所述负压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负压泵的吸气口连通;第一储粉件,所述第一储粉件的出料口与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室和所述负压泵的出气口的管路连通;以及送粉件,所述送粉件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料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负压泵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负压泵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能够打开或关闭的输气孔;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孔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能够打开或关闭的出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负压泵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之间,用于过滤从所述第一分离器流向所述负压泵的流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器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分离器的进气口均设有第二阀门,每个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均设有第三阀门,每个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料口均设有第四阀门;每个所述第一分离器设有具有能在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一输气孔,所述第一输气孔用于通入惰性气体至所述第一分离腔室,以使对应的所述第一分离腔室中的粉料进入所述送粉件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粉件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五阀门。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负压粉料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分离器、筛选器和第二储粉件,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恒畅周智阳梁冬生王文波曾艺伶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