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定子绕组用导线棒的浸渍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4194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机定子绕组所用的导线棒的浸渍一种方法及一种装置,其中每一个配有完成的绝缘层(12)的导线棒(10)在其整个长度上套一个气密的不渗透流体的套子(14)。被套子包封起来的导线棒放在一个压制装置(24)以压力P1予以全面施压。以压力P2<P1将浸渍流体注入到已绝缘的导线棒(10)和套子(14)之间的间隙(26)中。这样在其整个长度上被涂有浸渍树脂的、被套子(14)包封的导线棒(10)在硬化温度条件下按形状和尺寸加以压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定子绕组用的导线棒的浸渍方法,这些导线棒在其表面上都配有一种绝缘层,该绝缘层是通过将每个导线棒缠绕一种绝缘带的做法而形成的,为此最好用一种玻璃质的或云母质的绝缘带,这种绝缘带放在一个与一压热器相连的浸渍池中,用一种绝缘剂作为浸渍液加以浸渍,为此目的最好用可时效硬化的人造树脂做成的绝缘剂,于此,在浸渍流体硬化之前,将导线棒放在一种压模中按所要的形状和尺寸加以压制。众所周知,电机定子绕组用的导线棒都配有一绝缘层,然后才将它们插入为此目的所设置的定子槽中。导线棒的绝缘层通常是用一种含云母的绝缘带最好是一种云母带缠绕而成,该绝缘带用一种浸渍流体加以浸渍。浸渍流体最好由一种可时效硬化的人造树脂组成,它一方面用来固定绕组,另一方面用于改善绝缘,借以防止有可能的吸湿现象。浸渍剂的施用通常是在一个安置在一压热器中的所谓浸渍池里进行的。于此,首先在压热器中瞬时地调制出一个负压,借此驱除可能聚积在绕组和导线棒之间的气体,气体的聚积会造成对浸渍剂涂敷的一种障碍。为了浸渍目的,在浸渍池中灌注浸渍流体,然后将有关的导线棒浸入其中,从而被浸渍流体所浸湿。随后在压热器中调制出一个超压,以便达到将浸渍流体压入绝缘缠绕带中的目的。一旦确认绝缘缠绕带中所有的空隙都填充了浸渍流体,便在压热器中再调定出环境压力,并将剩余的浸渍流体灌回到贮存容器中。为了淹没浸渍池中的一个导线棒所需的浸渍流体量大约是浸渍一个导线棒实际所需量的10至50倍,又因为要尽可能回收利用其必有的剩余量,例如为了爱惜资源以及为了减少这种人造树脂的变质问题,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来实现浸渍处理,例如在适当较低温度下,这些条件不影响或者只是不明显地影响树脂稳定性,因为否则不能再保证剩余的浸渍流体的重新的可加工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应如此调制浸渍流体的粘度,使得一方面可保证缠绕带的充分浸渍,另一方面在硬化过程中没有浸渍流体再出来。在浸渍处理之后,即缠绕带浸够了浸渍流体之后,便可进行浸渍流体的硬化处理,最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以便缩短硬化时间。顾及到做好浸入准备的导线棒的轮廓和尺寸稳定性要求,导线棒在浸渍之前或在浸渍过程中要置于加压之下,借以确保导线棒的横断面在导线棒插入定子中时不致于引起配合上的问题。上述加压可按不同方式进行,即可以局部地或全面地,既可在环境温度下,也可在较高温度下例如在一个炉子中进行。有时候这种在浸渍前的加压可按所谓的干式加压来执行,不同于所谓的湿式加压,湿式加压是在完成浸渍之后执行的。在湿式加压之前,导线棒要用一种分离膜加以缠绕,借以防止加压工具粘附在导线棒上。此外,对绝缘带加压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取得最佳的电性质和机械性质、这些性质基本上取决于浸渍流体含量与云母或玻璃的比率。可以看出,按照上面所描述的方法进行浸渍,其生产成本是很高的,而且很费时间。因此,从这种技术状况出发,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进一步发展开头述及的一种方法,从而达到在减少浸渍流体需用量的同时,减少导线棒浸渍所需的时间。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任务是结合前序通过权利要求1中所述特征加以解决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有利的发展和改进见各项从属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因此,按照本专利技术,每个准备好的具有绝缘缠绕带的导线棒在其整个长度上配有一个耐压的不渗透流体的护套。在此情况下,被包封起来的导线棒放在一个加压装置中以压力P1实施全面加荷,于此,以压力P2<P1将浸渍流体注入到经过绝缘的导线棒和护套之间的间隙中,这样在其整个长度上涂有浸渍树脂的由护套包封起来的导线棒,在硬化温度条件下,压制出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如同与以往的方法进行对比可以清楚看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既可大大地降低设备费用,又可大大降低工艺费用。代替在一个容积大的浸渍池中进行浸渍的做法,现在只要在比较紧挨导线棒的护套内于一定压力下用浸渍流体进行涂敷就行了。上述护套同时还起着分离膜的作用,以防止同压制装置的夹紧爪相粘贴。在这里,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改进,类似软管的对压制装置起分离膜作用的护套在实现硬化之后可以取下,这就是说,按照护套所用材料品质之不同,使用现有的破坏方法或别的便于重新加以利用的方法将之取下。上述利用加压装置的夹紧爪向导线棒实施的加荷,其目的在于在浸渍流体硬化过程中确保导线棒所要求的轮廓和尺寸的稳定性,于此,所规定的对导线棒的压制可以随温度加荷一起进行。特别是最后提及的观点对于简化工艺过程具有很大的潜力,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在压制模中实现硬化,可以将原来的约50小时的生产时间大大缩短到五分之一左右;与此同时还可大大改善其轮廓和尺寸的稳定性,这一点有利于导线棒在定子中的装配省时,因为实际上不需要为配合而进行补以加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另一项有利的创新,导线棒在其直线性的中间部位在一个固定的压制装置中用抗弯的压制夹爪加荷,而在其弯曲的例如倒角的端部上则用活动的压制装置的压制夹爪施以全面加荷。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免去为了准确加荷而做的费时费事的调准工作。考虑到所述及的浸渍流体的硬化问题,下面的做法证明是有利的在提高的温度条件下,最好是T>80℃条件下,实现浸渍流体的硬化。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另一项具有优势的创新设定在较低温度下,例如在室温条件下,将浸渍流体送入到包封着导线棒的护套中;而且在浸渍流体的固化过程中一直保持浸渍流体的流体压力。按照以往使用的方法,用于电机的定子绕组的导线棒的浸渍装置,有这样一个浸渍装置它容纳着浸渍流体,以之用于浸渍配有绝缘带的导线棒;还有一个固定的带有夹紧爪的加压装置,导线棒至少可以部分地插入其中并受到加荷。利用上述沿用至今的装置难以实施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这是因为采用这种装置时导线棒的绝缘带的浸渍例如必须同其后的加压分开进行。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另一项任务是提供一种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实施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而且同时其构造简单,因而其操作也简单。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任务,依本专利技术设定浸渍装置是由一种软管状的柔韧的套子构成的,该套子在导线棒的整个长度上包封着导线棒;配备一个装置,以之用于将处于一定压力下的浸渍流体灌注到所述的软管状套子中;固定的加压装置的夹紧爪至少全面包住导线棒的直线部位;为了向导线棒的与其直线部位相连的弯曲的或倒角的部位加压,配备活动的类似于涨圈设计的加压装置,它们全面地包住导线棒。为了操作简单起见,类似于涨圈设计的加压装置是用压力软管做成的。它们分别包住有关导线棒的端部。上述压力软管在一定程度上是柔韧的,所以它们能够匹配导线棒的尺寸,另一方面还可以向导线棒的偏离于直线的端部全面加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项发展,软管状的套子是设计成气密的和不渗透流体的,其所具横断面略大于配有绝缘的即用绝缘带缠绕的导线棒的横断面。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结构形式,类似软管的套子是作为收缩软管设计而成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装置的另一个有利特征在于软管状的套子用作为对压制装置的分离膜,在实现硬化之后可以取下来。视所用的材料之不同可做这样的规定,即在取下时可将套子弄破。这样可以快速显露导线棒。但也可做这样的规定,即套子用一种不被浸渍剂濡湿的材料做成,或者使之具有一种特殊的涂层,例如用PTFE(聚四氟乙烯)涂层,这样在不破坏地取下之后可以再利用套子。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有利的发展和改善见各项从属权利要求中所述。根据一个用示意图表示的不按比例的实施例,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机定子绕组所用导线棒的浸渍方法,这种导线棒(10)各自在其表面上配有一绝缘层(12),这一绝缘层是通过用一种绝缘带最好用一种含云母的绝缘带缠绕每个导线棒(10)而形成的,绝缘带在一个与一压热器相连的浸渍池(14)中用一种绝缘性流体最好是可硬化的人造树脂加以浸渍,于此,导线棒在浸渍流体硬化之前放在一压制工具(24)中按其形状和尺寸加以压制,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配有完成的绝缘层(12)的导线棒(10)在其整个长度上配置一个耐压的和不渗透流体的套子(14);用套子包住的导线棒放在一个压制装置(24)中以压力P1进行全面加荷;以压力P2<P1在已绝缘的导线棒(10)和套子(14)之间的间隙(26)中注入浸渍流体;如此在其整个长度上施有浸渍树脂的、由套子(14)所包封的导线棒(10)在硬化温度下按形状和尺寸加以压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克莱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斯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