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口径钢管除内毛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417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口径钢管除内毛刺装置,解决了避免了常规人工打磨小钢管内壁时的各种不便,抛光效率低下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压紧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气缸、底台与压紧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对称的连接台,两连接台之间中心处设有竖直的升降板,升降板与底座固定连接,其上设有升降槽,升降槽内设有第一丝杆、限位杆与升降块,第一丝杆两端与升降槽上下两端转动连接,限位杆与升降槽上下两端固定连接,升降块与升降槽滑移连接,其一端与限位杆同轴间隙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丝杆螺纹配合,升降块凸出升降槽且与压紧台固定连接,第一电机与升降板顶部固定连接,其输出轴与第一丝杆固定连接。丝杆固定连接。丝杆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口径钢管除内毛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管除内毛刺装置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小口径钢管除内毛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管是具有空心截面,其长度远大于直径或周长的钢材,按截面形状分为圆形、方形、矩形和异形钢管;按材质分为碳素结构钢钢管、低合金结构钢钢管、合金钢钢管和复合钢管;按用途分为输送管道用、工程结构用、热工设备用、石油化工工业用、机械制造用、地质钻探用、高压设备用钢管等,在现阶段对小口径钢管内壁的抛光大多由人工作业完成,者不利于量产,易产生资源浪费。
[0003]目前,公开号为CN10777551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小口径钢管用内抛光装置,包括转动电机和装配杆,所述转动电机与装配杆之间通过若干根连接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相靠近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相连接,且所述连接杆与转动电机和装配杆之间也通过连接机构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公端与连接母端,所述连接公端上的一端两侧开设有插块,且所述连接母端上设有与插块相匹配的插槽,所述插块与插槽之间插设有轴销,所述装配杆安装有若干抛光轮。
[0004]上述装置虽然有利于提高对钢管内部的抛光效率,有利于使用,但不能对不同口径尺寸的钢管进行打磨抛光,采用常规人工抛光的方式也更为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常规人工打磨小钢管内壁时的各种不便,抛光效率高的小口径钢管除内毛刺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口径钢管除内毛刺装置,包括底座与钢管,所述底座上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气缸、底台与压紧台,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对称的连接台,所述两连接台之间中心处设有竖直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与底座固定连接,其上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内设有第一丝杆、限位杆与升降块,所述第一丝杆两端与所述升降槽上下两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升降槽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块与所述升降槽滑移连接,其一端与所述限位杆同轴间隙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配合,所述升降块凸出所述升降槽且与所述压紧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升降板顶部固定连接,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丝杆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在两连接台间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输出轴与所述底台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台位于所述凹槽内并与凹槽间隔设置,所述底台上固定连接有盛放台,所述盛放台与所述压紧台相对设置,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抛光部件,所述抛光部件用以对钢管内抛光打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在第一电机的正反转动下,与升降槽滑移连接的升降块在限位杆与升降槽的限位作用下,能够沿着第一丝杆上下做直线运动,继而升降块实
现带动压紧台的上下运动效果,从而气缸能够将底台从凹槽内向外托出,即实现底台高度的可变,在针对不同直径的小钢管时,能够根据需要将小钢管升起至固定所需的高度,最终再由抛光部件对钢管内壁进行抛光。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抛光部件包括第二丝杆、第二电机与抛光柱,所述第二丝杆两端与所述两连接台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连接台固定连接,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丝杆固定连接,所述抛光柱两端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配合,其中间部分与所述第二丝杆同轴间隙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具体使用时,将抛光柱穿插进钢管内,继而在第二电机的正反转动下,两端与第二丝杆螺纹配合的抛光柱能够沿着第二丝杆做直线往复运动,即抛光柱实现对钢管内壁的打磨抛光,避免了常规人工打磨小钢管内壁时的各种不便,抛光效率高。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抛光柱侧周与钢管内壁接触设置,所述第二丝杆位于盛放台与压紧台之间,所述第二丝杆可拆卸设置,所述抛光柱包括多种,所述每种抛光柱侧面直径与所述钢管内壁直径一一对应。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不同直径尺寸抛光柱的安装拆卸,满足了对不同大小直径的钢管内壁的抛光,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盛放台与压紧台相对的两面上设有防滑纹路。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路能够保证钢管压紧时更大的压紧力,固定效果更佳。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避免了常规人工打磨小钢管内壁时的各种不便的问题,抛光效率高,抛光过程均匀,抛光效果好,能够对不同大小直径的钢管内壁进行抛光,实用性强,总体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1的等轴测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1的正视图;
[0017]图3为实施例1图2的A向剖视图;
[0018]图4为实施例1图2的B向剖视图。
[0019]图中,1、底座;11、连接台;12、升降板;13、凹槽;2、压紧机构;21、第一电机;22、升降槽;23、第一丝杆;24、限位杆;25、升降块;26、压紧台;27、底台;28、盛放台;29、气缸;3、抛光部件;31、第二电机;32、第二丝杆;33、抛光柱;4、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1,一种小口径钢管除内毛刺装置,包括底座1与钢管:
[0022]如图1、图3所示,底座1上设有压紧机构2,压紧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1、气缸29、底台27与压紧台26,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对称的连接台11,两连接台11之间中心处设有竖直的升降板12,升降板12与底座1固定连接,其上设有升降槽22,升降槽22内设有第一丝杆23、限位杆24与升降块25,第一丝杆23两端与升降槽22上下两端转动连接,限位杆24与升降槽22上下两端固定连接,升降块25与升降槽22滑移连接,其一端与限位杆24同轴间隙连接,另一
端与第一丝杆23螺纹配合,升降块25凸出升降槽22且与压紧台26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1与升降板12顶部固定连接,其输出轴与第一丝杆23固定连接。
[0023]从而在第一电机21的正反转动下,与升降槽22滑移连接的升降块25在限位杆24与升降槽22的限位作用下,能够沿着第一丝杆23上下做直线运动,继而升降块25实现带动压紧台26的上下运动效果。
[0024]如图2、图4所示,底座1在两连接台11间还设有凹槽13,凹槽13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29,气缸29输出轴与所述底台27底部固定连接,底台27位于凹槽13内并与凹槽13间隔设置,底台27上固定连接有盛放台28,盛放台28与压紧台26相对设置,底座1上还设有抛光部件3,抛光部件3用以对钢管内壁抛光打磨。
[0025]从而气缸29能够将底台27从凹槽13内向外托出,即实现底台27高度的可变,在针对不同直径的小钢管时,能够根据需要将小钢管升起至固定所需的高度,最终再由抛光部件3对钢管内壁进行抛光。
[0026]如图2所示,抛光部件3包括第二丝杆32、第二电机31与抛光柱33,第二丝杆32两端与两连接台11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口径钢管除内毛刺装置,包括底座(1)与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压紧机构(2),所述压紧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1)、气缸(29)、底台(27)与压紧台(26),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对称的连接台(11),所述两连接台(11)之间中心处设有竖直的升降板(12),所述升降板(12)与底座(1)固定连接,其上设有升降槽(22),所述升降槽(22)内设有第一丝杆(23)、限位杆(24)与升降块(25),所述第一丝杆(23)两端与所述升降槽(22)上下两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24)与所述升降槽(22)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块(25)与所述升降槽(22)滑移连接,其一端与所述限位杆(24)同轴间隙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丝杆(23)螺纹配合,所述升降块(25)凸出所述升降槽(22)且与所述压紧台(2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1)与所述升降板(12)顶部固定连接,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丝杆(23)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在两连接台(11)间还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29),所述气缸(29)输出轴与所述底台(27)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台(27)位于所述凹槽(13)内并与凹槽(13)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由全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永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