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颗粒复合水凝胶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3214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颗粒复合水凝胶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1)制备miR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颗粒复合水凝胶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材料的
,尤其是指一种纳米颗粒复合水凝胶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周围神经在人体内分布的广泛性,意外事故等引起的组织损伤往往会伴随着周围神经缺损。而周围神经缺损一旦发生很难实现自我修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如断端缝合术、自体或异体神经移植等目前又面临着各种问题,如难以修复长距离神经缺损和供体来源不足以及伦理限制等。近年来,人工神经导管的研究与开发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完全体内可降解的人工神经导管可以保护受损神经组织,引导并促进神经再生,且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0003]目前对于人工神经导管主要有以下性能要求:1、合适的的生物降解性;2、良好的生物相容性;3、相匹配的力学性能;4、具有促组织再生功能。但是单一材料很难同时满足以上全部特性,使用兼具不同优点的多种材料共同构造复合人工神经导管是目前的发展趋势。
[0004]明胶是胶原的进一步水解产物,保留了一些如RGD的胶原蛋白信号序列,可以更好地支持细胞的黏附和生长,但因其降解速率快,力学性能差的缺点难以应用在神经组织工程上。丝素蛋白是经FDA批准许可的生物材料,它主要是从家蚕丝中提取的,廉价又安全,且拥有足够的力学性能可以满足神经导管抗挤压扭折的要求。使用明胶和丝素蛋白材料可以兼具两者优点,制备出即拥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又满足力学性能要求的人工神经导管。
[0005]为了提高人工神经导管的促神经再生能力,在支架上负载细胞、神经生长因子、富血小板血浆等相应活性因子都是常用的方法,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可以营养神经元细胞,促进神经突起生长。MicroRNA是一类丰富的小的非编码RNA,作为基因表达和转录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在神经发育和神经再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周围神经系统损伤中,miRNA

29a能够调控PTEN基因表达,促进神经元轴突的伸长。使用ZIF

8纳米颗粒作为miRNA

29a的载体,将其与水凝胶导管复合,可以实现基因的有效递送增强导管的组织修复功能。同时 ZIF

8降解过程中的Zn
2+
也具有促神经再生作用。另外Zn
2+
和miRNA

29a还可以引导巨噬细胞由M1表型向M2表型转变,通过免疫调节,促进雪旺细胞成熟,分泌神经生长因子,进一步作用于神经再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了一种纳米颗粒复合水凝胶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纳米颗粒复合水凝胶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满足周围神经修复所需要的力学性能,其释放的 miRNA

29a@ZIF

8能够进一步加速神经修复过程,从而更好地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纳米颗粒复合水凝胶神经导
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将miRNA

29a溶解在DEPC水中,并与ZIF

8悬液混合后置于摇床上孵育,得到A溶液,随后将A溶液离心收集沉淀即得到miRNA

29a@ZIF

8纳米颗粒;将二次脱胶蚕丝充分溶解于溴化锂溶液中,使用去离子水透析一段时间并离心以除去杂质后,得到丝素蛋白溶液;将明胶溶解在2

马啉乙磺酸缓冲水溶液中,随后加入酪胺盐酸盐溶解充分,最后加入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

羟基琥珀酰亚胺,搅拌反应,去离子水环境下透析一段时间后,冻干即得到海绵状的酪胺改性明胶;
[0009]2)将miRNA

29a@ZIF

8纳米颗粒分散在丝素蛋白溶液中,得到B溶液;将酪胺改性明胶溶解在丝素蛋白溶液中,得到C溶液;将B溶液和C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注入管装模具中,置于特定温度的冰箱中,待形成热可逆水凝胶后,推出浸泡在双氧水中,交联一段时间后取出,切去导管两端,洗去未交联部分,即可得到纳米颗粒复合水凝胶神经导管。
[0010]进一步,ZIF

8悬液的浓度为1~3mg/ml,其中最佳浓度为1.5mg/ml。
[0011]进一步,miRNA

29a与ZIF

8纳米颗粒的重量比为2~6:100,最佳比为 4:100。
[0012]进一步,溴化锂溶液的浓度为9.3M。
[0013]进一步,酪胺盐酸盐的浓度为0.01g/ml,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

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浓度为0.74mg/ml、0.22mg/ml。
[0014]进一步,miRNA

29a@ZIF

8纳米颗粒在丝素蛋白溶液中的浓度为质量分数 0.12%~0.2%,其中最佳浓度为0.16%。
[0015]进一步,酪胺改性明胶在丝素蛋白溶液中的浓度为30w/v%。
[0016]进一步,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浓度为60~240Unit/ml,最佳浓度为60Unit/ml;双氧水的浓度为5~20mM,最佳浓度为10mM。
[0017]进一步,在步骤2)中,热可逆水凝胶浸泡双氧水交联的时间为5

20min,其中最佳时间为10min。
[0018]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颗粒复合水凝胶神经导管,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再生修复。
[00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颗粒复合水凝胶神经导管,为负载miRNA

29a@ZIF

8 的复合水凝胶人工神经导管,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人工神经导管存在的问题。
[0021]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明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内降解性能和粘附细胞能力,丝素蛋白廉价又安全,力学性能好,可以满足人工神经导管的力学要求。
[0022]3、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和浸泡双氧水交联的方式可以得到兼具两者优点的复合水凝胶神经导管,并通过控制浸泡双氧水的时间,可以方便快捷地调控神经导管的内径。
[0023]4、使用表面Zeta电位为正的ZIF

8纳米颗粒,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带负电的miRNA

29a,将其与水凝胶神经导管复合,通过miRNA

29a的调控作用促进神经元轴突的伸长,加速神经修复过程,此外mi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颗粒复合水凝胶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miRNA

29a溶解在DEPC水中,并与ZIF

8悬液混合后置于摇床上孵育,得到A溶液,随后将A溶液离心收集沉淀即得到miRNA

29a@ZIF

8纳米颗粒;将二次脱胶蚕丝充分溶解于溴化锂溶液中,使用去离子水透析一段时间并离心以除去杂质后,得到丝素蛋白溶液;将明胶溶解在2

马啉乙磺酸缓冲水溶液中,随后加入酪胺盐酸盐溶解充分,最后加入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

羟基琥珀酰亚胺,搅拌反应,去离子水环境下透析一段时间后,冻干即得到海绵状的酪胺改性明胶;2)将miRNA

29a@ZIF

8纳米颗粒分散在丝素蛋白溶液中,得到B溶液;将酪胺改性明胶溶解在丝素蛋白溶液中,得到C溶液;将B溶液和C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注入管装模具中,置于特定温度的冰箱中,待形成热可逆水凝胶后,推出浸泡在双氧水中,交联一段时间后取出,切去导管两端,洗去未交联部分,即可得到纳米颗粒复合水凝胶神经导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ZIF

8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会场曹晓东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