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原位打印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952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原位打印支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基于微流控湿法纺丝技术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将具有中空通道、尺寸大小可控的水凝胶纤维层层堆砌成3D支架,可实现任意形状和深度的组织缺损的原位填补和即时修复。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具有光合作用活性的小球藻引入到水凝胶支架体系,赋予该支架光控产氧的特性,持续为缺氧性创面提供氧气供应,促进血管再生,进而提高其愈合速度和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微流控芯片和3D打印平台便于实现个性化定制,支架材料内部组成可精确调节,所制得的小球藻复合支架的宏观形状、通道尺寸、光合作用效率和组织再生活性能够有效调控,创面修复效果显著,可广泛适用于多种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应用。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原位打印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原位打印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创面频繁地发生于日常生活和外科手术等,创面修复是全世界医疗卫生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创面愈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且伤口本身具有多变性,包括缺损大小、形状、深度、损伤部位、患者是否有糖尿病或缺血性疾病等因素。大面积的皮肤缺损通常需要移植自体或同种异体移植物来填补缺口,但是存在供体不足、免疫排斥及感染风险等缺点。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替代物,组织工程支架已经被用于治疗各种伤口,特别是大面积伤口、深度伤口和慢性创面。然而,目前通常很难制造具有任意形状和尺寸的支架,以匹配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深度和形状的伤口。此外,支架内部的营养输送和氧气供应不足,特别是在较大尺寸支架的中心区域,会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并导致修复效果不佳。为此,人们通过将无机过氧化物、液体过氧化物或碳氟化合物掺入支架中,实现氧气原位输送的策略,可用于缓解全身缺氧、促进血管生成和胶原蛋白沉积,进而加速伤口愈合。但是,这些系统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原位打印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生成一维载活微藻的水凝胶中空纤维基元:设计和构建嵌套式入射通道微流控装置,选择合适浓度交联剂的水相溶液作为内相,选择不同组成配比的载活微藻的预聚物溶液作为外相,直接在空气中挤出初步成型的中空纤维,再经过紫外激光照射进行二重交联固化,制得尺寸均一、连续稳定的载活微藻水凝胶中空纤维材料;S2、原位打印制备三维载活微藻的水凝胶支架:将S1所制备的中空纤维基元通过3D打印的方式,在清洁平板上通过层层堆积的方式将纤维基元进行交叉排列,原位打印出具有三维连通多孔结构的载活微藻水凝胶纤维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创面修复的原位打印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微流控通道直径,以及内相、外相的流速,对所得的载活微藻水凝胶中空纤维的中空通道尺寸进行调控;通过改变含活微藻预聚物溶液的组成配比,以制备出成分可控的生物活性纤维支架;通过改变三维打印程序得到不同三维连通多孔结构、不同宏观外形或不同尺寸的纤维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创面修复的原位打印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嵌套式入射通道微流控装置,其微流控芯片由玻璃毛细管、载玻片、盖玻片、点样针头和速干胶组装而成;其中,玻璃毛细管由外相毛细管和内相毛细管同轴嵌套组装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创面修复的原位打印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外相为添加活微藻的海藻酸钠与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的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利王小成杨超宇李文钊赵远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深呼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