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多层立体互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3972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曲面多层立体互联结构,所述曲面多层立体互联结构至少包括:基体,基体配置为实现本曲面多层立体互联结构的电信号传递和力学承载;第一吸波层,第一吸波层覆盖于所述基体之上,并由具有电磁波吸收功能的材料制得;第一介质层,第一介质层为透波泡沫材料,第一介质层为辐射图形层的依附基层,并基于预设电性能需求完成材料选择;第一预浸料层,第一预浸料层设置于第一介质层之上;第一辐射图形层,所述第一辐射图形层制备于第一预浸料层之上,其中的图形不限于采用预制掩膜法、激光加工法或者机械加工法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具有宽带、轻量化、低损耗、一致性高、电性能稳定、高强度和高可靠性特征,适合批量化制造。适合批量化制造。适合批量化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曲面多层立体互联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立体电路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低损耗和高一致性特征的曲面多层立体互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曲面多层立体互联结构由于其外形为曲面的需求,一般其核心的辐射部位都是一层或多层薄层金属面,曲面状又可分为可展开曲面和不可展开曲面。又由于使用需求,这种曲面辐射体有很高的力学性能要求。在这种力学性能要求的情况下,这层薄层的金属面的结构强度本身不可能满足,因此必须要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必须要非金属材料,需要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如良好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且还需要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环境适应性能。
[0003]随着电路性能需求的提升,一方面,辐射体金属图形的精度和线宽线距等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从无源向有源发展,这就提出了在辐射体上增加阻容器件的需求;更进一步,从单层辐射体向多层辐射体发展,且对层间互联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0004]随着物理性能需求的提升,就对辐射体本身的物理性能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包括相对密度、尺寸精度特征、介质电性能特征(介电常数、损耗角正切)、可靠性要求(结构刚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面多层立体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多层立体互联结构至少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配置为实现本曲面多层立体互联结构的电信号传递和力学承载;第一吸波层(2),所述第一吸波层(2)覆盖于所述基体(1)之上,并由具有电磁波吸收功能的材料制得;第一介质层(4),第一介质层(4)为透波泡沫材料,所述第一介质层(4)为第一辐射图形层(7)的依附基层,并基于预设电性能需求完成材料选择;第一预浸料层(5),所述第一预浸料层(5)设置于第一介质层(4)之上;第一辐射图形层(7),所述第一辐射图形层(7)制备于第一预浸料层(5)之上,其中的图形不限于采用预制掩膜法、激光加工法或者机械加工法制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多层立体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4)与第一吸波层(2)之间设有第一胶膜层(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多层立体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图形层(7)设置于所述第一预浸料层(5)的顶侧或底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面多层立体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多层立体互联结构还包括若干循环设置于第一辐射图形层(7)外侧的:第二介质层(9)、第二预浸料层(10)和第二辐射图形层(12),直至第N介质层、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石张怡刘镜波邓超范民徐利明万养涛赵行健关迪周雅慧羊慧李鹏全旭林况泽林陈曦杨培刚刘正勇曹洪志谷岩峰王庆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