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239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的连接装置,由密封钢管道、废气引流管、真空泵、密封帆布罩、橡皮气囊构成,其中密封钢管道对接并连通湿污泥仓和密封帆布罩相接连通;废气引流管自密封钢管道中下段一旁侧引出并接入锅炉一次风口,且真空泵接入废气引流管中用于维持密封帆布罩的负压,密封帆布罩与橡皮气囊相接成一体,橡皮气囊为中心轴水平设置的环,且环的大小适于淤泥车的卸料口相容其中,橡皮气囊接设有受控调整自身充盈状态的充气泵和放气阀。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能避免建设污泥卸料间并依靠简易的密封措施,大幅降低了真空泵功耗及药剂用量,节能且减少了建设及运营成本;同时密封措施更集中,能有效防范污染环境。能有效防范污染环境。能有效防范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的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淤泥处理站点的设备优化,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接淤泥运输车辆并从中向下沉式的湿污泥仓直接卸料的连接装置,属于污泥处理基础建设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生活污水的产量十分庞大。而针对性的处理也成为政府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在相对庞杂的污水处理诸多环节中,污泥干化便是需要借助成套设备将污泥中的水分抽干,从而进一步处理干化的污泥。
[0003]除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湿污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淤泥是从其它场所转运或汇聚至有能力淤泥处理的站点的。而对于外部转运而来的淤泥,需要从运输车辆上卸料至湿污泥仓,再进行后续的处理工艺。当前,由于湿污泥仓通常采用下沉式设计,在建设时已然位于地面之下且需要与外界环境持续保持密封,为衔接车辆卸料及向湿污泥仓转运,往往需要建设空间较大的污泥卸料间;也由此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点。
[0004]例如,一方面,污泥卸料间占地及建设费用大,增大了站点运营成本;再者为防止有害气体的外溢,需要用于维持负压的真空泵能耗巨大;然而尽管如此,仍无法达到理想的密封性能,存在污染环境的外泄风险。另一方面,污泥卸料间内的废弃物均需要经过生化处理,且药剂用量可观,在耗材方面增大的运营成本。
[0005]由此可见,对于淤泥车和湿污泥仓之间淤泥卸料过程的对接,期望从防污染物外溢、操作便捷并节省成本等多方面兼顾的角度,从硬件为主、软件为辅的装置上寻求突破,以填补该淤泥处理行业基建方面的空白。
>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连接装置,解决淤泥车与湿污泥仓之间直接淤泥转运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的连接装置,定位装接于下沉式的湿污泥仓所在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由密封钢管道、废气引流管、真空泵、密封帆布罩、橡皮气囊构成,其中所述密封钢管道的下端与湿污泥仓相接连通、而上端与密封帆布罩相接连通;所述废气引流管自密封钢管道中下段一旁侧引出并接入锅炉一次风口,且真空泵接入废气引流管中用于维持密封帆布罩的负压,所述密封帆布罩与橡皮气囊相接成一体,所述橡皮气囊为中心轴水平设置的环,且环的大小适于淤泥车的卸料口相容其中,橡皮气囊接设有受控调整自身充盈状态的充气泵和放气阀,且橡皮气囊在靠向密封帆布罩的内侧设有自复位式的临时隔断层。
[0008]上述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的连接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钢管道为长度伸缩可调的同轴套管,且密封钢管道的中段设有解锁调节密封帆布罩及橡皮气囊对应淤泥车高度并锁定的卡箍组件。
[0009]上述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的连接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帆布罩由塑性密封帆布
和柔性密封帆布构成,其中塑性密封帆布设为用于底部支撑的平板状,所述柔性密封帆布呈包裹状与塑性密封帆布相连成异型转向通道。
[0010]上述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的连接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塑性密封帆布沿淤泥流动方向设为向下倾斜状。
[0011]上述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的连接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泵通过软管接入橡皮气囊的一侧,且所述放气阀设于橡皮气囊远离充气泵的另一侧。
[0012]上述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的连接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泵、充气泵及放气阀均通过信号线路外接入淤泥处理站点的主控器并受控动作。
[0013]上述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的连接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泵、充气泵及放气阀的控制端共同接入淤泥车停车位旁侧所设的微型控制器,且所述微型控制器集成设有与移动终端交互指令的通信单元。
[0014]上述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的连接装置,进一步地,所述临时隔断层为顶部枢接于橡皮气囊的密封挡板,所述密封挡板受驱于卸料口的推力而向内翻转、开启卸料通道,且受驱于自重复位、封闭卸料通道。
[0015]上述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的连接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挡板接设有检测卸料通道启闭状态的传感器,且传感信号作为淤泥卸料的触发信号与淤泥处理站点的主控器或淤泥车停车位旁侧所设的微型控制器对接交互。
[0016]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性:通过橡皮气囊与淤泥车的卸料口直接对接并依靠可控的密封措施,便于淤泥车直接室外卸泥,从而避免建设污泥卸料间;大幅降低了真空泵功耗及药剂用量,节能且减少了建设及运营成本;同时密封措施更集中,能有效防范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连接装置一优选实施例应用于湿污泥仓的装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连接装置中橡皮气囊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晰的界定。
[0020]本专利技术设计者针对现有淤泥处理站点在基础建设方面的不足,尤其是污泥卸料间的建设和密封运维等成本居高不下的诸多不足,仰赖于长期的产线经验,创新提出了一种连接装置,能使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直接对接,以提高淤泥转运的效率,并低成本地防污染物外溢。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该连接装置3整体定位装接于下沉式的湿污泥仓2所在地面,为整体呈固定状态、局部外露于室外的设施。从该装置概述性的结构特征来看,其主要由密封钢管道31、废气引流管32、真空泵33、密封帆布罩、橡皮气囊35构成,其中密封钢管道31的下端与湿污泥仓2相接连通、而上端与密封帆布罩相接连通,整体成型为淤泥向湿污泥仓卸料的通道。由于该装置内腔直接与湿污泥仓相连通,因此为防止淤泥或湿污泥所产生的恶性臭气外溢至室外环境,需保持整个卸料通道的负压,故上述废气引流管32自密封钢
管道31中下段一旁侧引出并接入锅炉一次风口A,且真空泵33接入废气引流管32中用于产生并维持密封帆布罩内的负压。从卸料通道的前段来看,该密封帆布罩与橡皮气囊35相接成一体,而橡皮气囊35为中心轴水平设置的环,且环的大小适于淤泥车1的卸料口12相容其中;另外,该橡皮气囊35接设有受控调整自身充盈状态的充气泵5和放气阀6,且为防止在非卸料时段下湿污泥仓内的恶臭气体从橡皮气囊中溢出,该橡皮气囊在靠向密封帆布罩的内侧设有可自复位的临时隔断层。
[0022]基于以上概述方案需要功能说明的是:为取代传统污泥卸料间的功能并多方面克服其缺陷,该连接装置除上述相似且功耗大幅缩减的负压维持部件外,其创新特征主要体现在上述橡皮气囊。为了适于淤泥车倒车或前行而使其卸料口能自由进出橡皮气囊,该橡皮气囊的直径需一定程度地放大;而且,该淤泥车的料箱11在进行淤泥卸料时,需要受控倾斜(如图1所示),其卸料口12保持完全相容于橡皮气囊之中,则橡皮气囊的内廓幅度还需满足倾斜状的料箱11相容其中。而当卸料通道开启并进行淤泥卸料时,即使有负压存在,也难免淤泥产生的恶臭气体因翻滚而外溢。因此,需要对该橡皮气囊实施充气作业,使其膨胀并完全贴合料箱的外壁,并使卸料通道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而当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的连接装置,定位装接于下沉式的湿污泥仓所在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由密封钢管道、废气引流管、真空泵、密封帆布罩、橡皮气囊构成,其中所述密封钢管道的下端与湿污泥仓相接连通、而上端与密封帆布罩相接连通;所述废气引流管自密封钢管道中下段一旁侧引出并接入锅炉一次风口,且真空泵接入废气引流管中用于维持密封帆布罩的负压,所述密封帆布罩与橡皮气囊相接成一体,所述橡皮气囊为中心轴水平设置的环,且环的大小适于淤泥车的卸料口相容其中,橡皮气囊接设有受控调整自身充盈状态的充气泵和放气阀,且橡皮气囊在靠向密封帆布罩的内侧设有自复位式的临时隔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钢管道为长度伸缩可调的同轴套管,且密封钢管道的中段设有解锁调节密封帆布罩及橡皮气囊对应淤泥车高度并锁定的卡箍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淤泥车与湿污泥仓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帆布罩由塑性密封帆布和柔性密封帆布构成,其中塑性密封帆布设为用于底部支撑的平板状,所述柔性密封帆布呈包裹状与塑性密封帆布相连成异型转向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伟芳王玉龙王虎周颖高碧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