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作动器(1),包括:内轭铁(3);与内轭铁(3)之间构成第1间隙(6)及第2间隙(7)的外轭铁(4);在间隙(6、7)内具有平板状的磁铁(9)的可动体(5),在卷绕有线圈(8)的线圈架(80)的筒体部(81)上形成卡合突起(82),该卡合突起(82)与第1相对部分(410)及第2相对部分(420)卡合,防止相对部分(410、420)被磁铁(9)吸引而位移。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可靠地防止外轭铁的与内轭铁相对部分因磁铁的吸引力而位移。(*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性作动器及使用该作动器的泵装置和空压机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活塞在缸内作直线运动的泵装置和空压机装置所使用的作动器,因为使用了输出旋转运动的电动机,因而在电机的输出轴与活塞之间使用曲柄轴,通过该曲柄轴将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因此,存在力的传递效率低的问题。为此,如图5所示,已有的线性作动器包括内轭铁103;外轭铁104,其构成与内轭铁103分离设置的第1间隙109A及第2间隙109B,且其相对于该内轭铁103在与移动方向即轴线方向正交的位置相对;发生交变磁场的线圈108,该交变磁场以外轭铁104、第1间隙109A、内轭铁103、第2间隙109B作为磁通道;在内轭铁103与外轭铁104之间与交变磁场连动地在轴线方向上交替地被驱动的可动体106。但是,图5所示结构的线性作动器中,外轭铁104的与内轭铁103相对部分,有可能因磁铁106的吸引力而进行位移、导致与磁铁106接触。另外,每当磁铁106朝轴线方向移动,被磁铁106吸引的部分由外轭铁104的上述相对部分替换,在用于泵装置和空压机装置中时以高速在轴线方向交替驱动的场合,存在发生磁振动的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可靠地防止外轭铁的与内轭铁相对部分因磁铁的吸引力而位移的线性作动器及使用该作动器的泵装置和空压机装置。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特点是,包括内轭铁;与内轭铁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规定间隙而配置的外轭铁;在所述外轭铁与内轭铁之间产生磁场的线圈;卷绕该线圈的绝缘性的线圈架;位于所述内轭铁与所述外轭铁之间的磁铁;以及与该磁铁一体朝轴向移动的可动体,所述外轭铁具有与所述内轭铁相对的第1相对部分、和在所述轴向与所述第1相对部分分开的第2相对部分,所述线圈架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通过使所述外轭铁的所述第1相对部分及第2相对部分的双方进行卡合,能防止该相对部分被所述磁铁吸引而位移。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线性作动器中,比如,一旦向线圈通上交流电流,则在外轭铁与内轭铁之间产生交变磁场,可动体与该交变磁场连动地在轴线方向被往复驱动。因此,能使可动体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另外,在卷绕有线圈的线圈架上形成有使外轭铁的第1相对部分及第2相对部分的双方进行卡合的卡合部,因而第1相对部分及第2相对部分即使受到磁铁的吸引力也不会位移。另外,即使被磁铁吸引的部分由2个相对部分替换,所述第1相对部分及第2相对部分也不会位移,从而可防止磁振动的发生。上述专利技术中,包括为形成与内轭铁的外周面分开的第1间隙及第2间隙而配置在该内轭铁的周围的外轭铁;以及以所述外轭铁、所述第1间隙、所述内轭铁、所述第2间隙及所述外轭铁作为磁通道,在所述第1间隙及所述第2间隙产生交变磁场的线圈,所述外轭铁,其前端侧作为从位于所述线圈的外周侧的部分通过该线圈的两端面构成所述第1间隙的第1相对部分及构成所述第2间隙的第2相对部分,延伸至与所述内轭铁相对的位置,所述线圈卷绕在绝缘性的线圈架上,该线圈架至少能确保该线圈与所述外轭铁的所述第1相对部分及所述第2相对部分的绝缘,该线圈架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通过使所述外轭铁的所述第1相对部分及所述第2相对部分的双方进行卡合,能防止该相对部分被所述磁铁吸引而位移。上述线性作动器中,一旦向线圈通上交流电流,则在经过外轭铁、第1间隙、内轭铁、第2间隙再到外轭铁的磁通道中产生交变磁场,可动体能与该交变磁场连动地在轴线方向被往复驱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卡合部,比如由从所述线圈侧朝所述内轭铁突出的卡合突起构成,所述外轭铁的所述第1相对部分的前端部分及所述相对部分的前端部分分别从轴线方向的两侧而与所述卡合突起卡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轭铁具有从所述线圈的轴线方向的两侧进行覆盖的截面为U字形的第1外轭铁构件和第2外轭铁构件,所述第1外轭铁构件及所述第2外轭铁构件在位于所述线圈的外周侧的部分,端部之间相互抵接,而位于所述线圈的内周侧的所述第1相对部分的前端部分及所述第2相对部分的前端部分,最好分别在轴线方向具有规定的间隙地从轴线方向的两侧与所述卡合突起卡合。如此结构,由于第1外轭铁构件及第2外轭铁构件在位于线圈的外周侧的部分,端部之间可靠地进行抵接,因此即使是以2个构件构成外轭铁的场合,也能可靠地在外轭铁确保磁通道。上述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外轭铁的所述第1相对部分的前端部分及所述第2相对部分的前端部分分别形成与设置在所述线圈架上的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凹部,所述卡合突起最好构成为具有比设置在所述第1相对部分的前端部分及所述第2相对部分的前端部分上的卡合凹部更朝所述内轭铁侧突出的小突起。如此结构,比如,即使因来自外部的振动而使第1相对部分及第2相对部分朝轴线方向进行振动的场合,第1相对部分与第2相对部分也能始终保持分开的状态。另外,本专利技术最好在所述第1相对部分的前端部分与所述小突起之间、以及所述第2相对部分的前端部分的与所述小突起之间,具有轴线方向规定的间隙。如此结构,第1外轭铁构件及第2外轭铁构件在位于线圈的外周侧的部分,端部之间可靠地进行抵接,因此即使是以2个构件构成外轭铁的场合,也能可靠地在外轭铁确保磁通道。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线性作动器,能很好地利用于供给各种流体的泵装置或空压机装置。如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的线性作动器中,一旦向线圈通电,则发生交变磁场,可动体与该交变磁场连动地在轴线方向上被往复驱动。因此,可从可动体输出往复直线运动。另外,由于卷绕有线圈的线圈架上形成有使外轭铁的第1相对部分及第2相对部分双方卡合的卡合部,因而第1相对部分及第2相对部分即使受到磁铁的吸引力也不会位移。另外,即使被磁铁吸引的部分由2个相对部分替换,也不会发生磁振动。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A)、(B)分别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线性作动器的主要部分的横剖视图及半剖视图。图2(A)、(B)、(C)分别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线性作动器中使用的线圈架、将外轭铁安装在线圈架上的状态、线圈架与外轭铁的卡合部的说明图。图3(A)、(B)是分别表示该线性作动器的动作说明图。图4(A)、(B)、(C)分别是表示具有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线性作动器的气泵装置的俯视图、剖视图及仰视图。图5是表示传统的线性作动器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作动器进行说明。(整体结构)图1(A)、(B)分别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线性作动器的主要部分的横剖视图及半剖视图。在图1(A)、(B)中,本实施例的线性作动器1用于供给各种流体的泵装置或空压机装置,因而其由对定子侧进行保持的框架2、相对于该框架2沿轴线L可往复移动的可动体5构成。本实施例中,在框架2上搭载有内轭铁3、配置在该内轭铁3的外侧的外轭铁4、以及配置在外轭铁4的内侧的线圈8。另外,可动体5在内轭铁3与外轭铁4之间具有磁铁9,与磁铁9一体构成。可动体5的底部51成为圆棒状或圆筒状的作动轴(未图示)的基端侧的固定部。本实施例中,从轴线方向看时,内轭铁3被分割配置在相当于正八角形的边的位置上,处于在圆周方向上等角度间隔配置8个的状态。各内轭铁3具有由磁性板的层叠体构成的平板状,与外轭铁4的相对面(外面)及其背面(内面)都是平面。从轴线方向看时,外轭铁4也被分割、配置在相当于正八角形的边的位置上,处于在圆周方向上等角度间隔配置8个的状态。外轭铁4由具有截面U字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作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轭铁;与该内轭铁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规定间隙而配置的外轭铁;在所述外轭铁与内轭铁之间产生磁场的线圈;卷绕该线圈的绝缘性的线圈架;位于所述内轭铁与所述外轭铁之间的磁铁;以及与该磁铁一体朝轴向移动的可动体, 所述外轭铁具有与所述内轭铁相对的第1相对部分、和在所述轴向与所述第1相对部分分开的第2相对部分,所述线圈架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所述外轭铁的所述第1相对部分及第2相对部分的双方卡合,防止该相对部分被所述磁铁吸引而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弓田行宣,伊藤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