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偏心效应提高轧机辊系工作时的接触刚度的轧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190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偏心效应提高轧机辊系工作时的接触刚度的轧辊系统,包括偏心调整机构和惯性协调机构;惯性协调机构包括偏心协调机构和固定协调机构;偏心调整机构包括第一承载盘,第一滑楔调整组件,第一滑楔调整组件动作使工作辊偏心;偏心协调机构包括第二承载盘,第二滑楔调整组件,第二滑楔调整组件动作以调整第二承载盘的偏心量;固定协调机构包括支撑第二承载盘的滚子、支撑滚子且可上下移动的螺纹套筒组件,螺纹套筒组件设置在机架上,通过螺纹套筒组件的旋转而使滚子上下移动以支撑第二承载盘。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工作辊在保留自身偏心效应的同时,在旋转过程中消除了由于工作辊偏心造成的轧件表面轧制质量不均匀的现象。象。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偏心效应提高轧机辊系工作时的接触刚度的轧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轧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偏心效应提高轧机辊系工作时的接触刚度的轧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轧机作为机械行业的重要设备,对于轧件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直接与工件接触的工作辊是关键因素,优化工作辊的结构是提高轧机轧制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大多数技术都是从防止工作辊偏心出发,提高轧机辊系结构的稳定性,其只考虑到了工作辊偏心有害的一面,并未考虑工作辊偏心后轧制力增大的一面。
[0003]专利CN109877163B公布了一种轧机轧辊试验中心调整装置,包括导向框架、随动结构、微调模块、轧辊轴承座。所述中心调整机构包括随动结构以及微调模块;所述微调模块设有四个并且以所述轧辊轴承座的轴心旋转对称设置,所述微调模块通过随动结构与所述导向框架滑动连接。所述轧机轧辊试验中心调整装置通过调整微调模块能够对轧机轧辊轴承座进行单一运动方向和复合运动方向上的调心,从而达到校正轧辊安装中心出现的偏差;还可通过调整微调模块来改变轧机轧辊的中心位置,模拟轧机轧辊在偏心状态下的工作情况。该装置虽然模拟了轧辊偏心之后轧制力增大时的工作情况,但是其并没有消除轧辊偏心之后造成的轧件表面质量不均匀的现象,不能利用此装置进行轧件生产操作;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可以利用轧机工作辊偏心力的结构来提高轧机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利的利用偏心效应提高轧机辊系工作时的接触刚度的轧辊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偏心效应提高轧机辊系工作时的接触刚度的轧辊系统,包括设置于工作辊轴向两侧的偏心调整机构和惯性协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协调机构位于偏心调整机构的外侧,所述惯性协调机构包括偏心协调机构和固定协调机构;所述偏心调整机构包括套设在工作辊外周的第一承载盘,设置于工作辊与第一承载盘之间的第一滑楔调整组件,所述第一滑楔调整组件动作使工作辊偏心;所述偏心协调机构包括套设在工作辊外周的第二承载盘,设置于工作辊与第二承载盘之间的第二滑楔调整组件,所述第二滑楔调整组件动作以调整第二承载盘的偏心量;所述固定协调机构包括支撑第二承载盘的滚子、支撑滚子且可上下移动的螺纹套筒组件,所述螺纹套筒组件设置在机架上,通过螺纹套筒组件的旋转而使滚子上下移动以支撑第二承载盘。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楔调整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承载盘内腔的第一调整套,设置于第一承载盘内腔且与第一调整套斜面接触的第一上滑楔和第一下滑楔,分别作用于第一上滑楔和第一下滑楔的第一上气缸和第一下气缸,第一上气缸和第一下气缸动作,使第
一上滑楔和第一下滑楔作用于第一调整套进而作用于滚子轴承以调整工作辊的偏心量。
[0007]进一步的,所述偏心调整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轴承座,套设在轴承座内部的第一承载盘,套设在工作辊外周且位于第一承载盘内部的滚子轴承,第一轴承端盖、第二轴承端盖,所述第一轴承端盖、第二轴承端盖分别固定连接在轴承座的轴向两端,轴承座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第一承载盘固定套接在轴承座内;第一上滑楔设置在第一调整套顶端外侧壁与第一承载盘顶端内侧壁之间,第一下滑楔设置在第一调整套底端外侧壁与第一承载盘底端内侧壁之间,第一上滑楔、第一下滑楔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并通过第一斜面与设置在第一调整套顶端侧壁、第一调整套底端侧壁的第二斜面相抵接;所述第一上气缸设置在第一上滑楔与第二轴承端盖之间,第一下气缸设置在第一下滑楔与第二轴承端盖之间;所述滚子轴承固定套接在第一调整套以及设置在第一承载盘中心位置的第一中心孔内,工作辊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轴承端盖、滚子轴承、第二轴承端盖后与惯性协调机构相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载盘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调整套的第一矩形槽,第一矩形槽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避让第一上滑楔、第一下滑楔的第二矩形槽,第二矩形槽与第一矩形槽相连通;第二矩形槽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与设置在第一上滑楔上端面、第一下滑楔下端面的第一导向凸起相适配;所述第一调整套的第二斜面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与设置在第一上滑楔第一斜面、第一下滑楔第一斜面上的第二导向凸起相适配。
[0009]进一步的,所述偏心协调机构中,第二滑楔调整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承载盘内腔且与工作辊通过平键连接的第二调整套,设置于第二承载盘内腔且与第二调整套斜面接触的第二上滑楔和第二下滑楔,分别作用于第二上滑楔和第二下滑楔的第二上气缸和第二下气缸,第二上气缸和第二下气缸动作使第二上滑楔和第二下滑楔作用于第二调整套,进而作用于第二承载盘以调整第二承载盘的偏心量。
[0010]进一步的,所述偏心协调机构还包括承载端盖,承载端盖与第二承载盘固定连接,第二承载盘底端与固定协调机构相连接;第二承载盘内固定套接有第二调整套,第二上滑楔设置在第二调整套顶端外侧壁与第二承载盘顶端内侧壁之间,第二下滑楔设置在第二调整套底端外侧壁与第二承载盘底端内侧壁之间,第二上滑楔、第二下滑楔一侧设置有第三斜面并通过第三斜面与设置在第二调整套顶端侧壁、第二调整套底端侧壁的第四斜面相抵接;所述第二上气缸设置在第二上滑楔与承载端盖之间,第二下气缸设置在第二下滑楔与承载端盖之间;所述工作辊的一端依次穿过设置在第二承载盘中心位置的第二中心孔、第二调整套、承载端盖后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协调机构中,螺纹套筒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固定柱,与固定柱外螺纹连接的套筒,设置于固定柱内腔可上下动作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通过销连接滚子,所述连接柱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挡板并通过固定挡板设置在套筒的顶端,在套筒相对于固定柱上下运动时,所述套筒作用于挡板使连接柱上的滚子上下移动支撑第二承载盘;所述固定协调机构还包括滚子,滚子的轴线方向与工作辊的轴线方向相一致,滚子顶端与第二承载盘底端相抵接;固定柱底端与设置在机架上的安装板固定连接,固定柱外侧螺纹连接有套筒,固定柱顶端设置有滑动凹槽,连接柱底端嵌接在滑动凹槽内且连接柱可在滑动凹槽内纵向滑动,连接柱外侧壁与滑动凹槽内侧壁键连接;固定挡板固定连接在连接柱中部外侧且固定挡板位于套筒上方。
[0012]进一步的,所述偏心调整机构有4个、惯性协调机构有2个,上工作辊轴向两端均设置有偏心调整机构,并通过偏心调整机构与机架相连接;下工作辊轴向两端均设置有偏心调整机构和惯性协调机构,偏心调整机构与惯性协调机构均与机架相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偏心调整机构对工作辊进行偏心量的调整,整个调整过程不需要拆卸零件,只需要通过上、下气缸带动上、下滑楔进行水平移动即可实现,操作起来简单快捷;同时本专利技术在保留工作辊偏心效应的前提下,其利用惯性协调机构消除了工作辊偏心之后造成的轧件表面质量不均匀的现象,有效提高了轧机的工作效率和轧件的轧制质量。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偏心效应提高轧机辊系工作时的接触刚度的轧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工作辊轴向两侧的偏心调整机构和惯性协调机构;所述惯性协调机构位于偏心调整机构的外侧,所述惯性协调机构包括偏心协调机构和固定协调机构;所述偏心调整机构包括套设在工作辊外周的第一承载盘,设置于工作辊与第一承载盘之间的第一滑楔调整组件,所述第一滑楔调整组件动作使工作辊偏心;所述偏心协调机构包括套设在工作辊外周的第二承载盘,设置于工作辊与第二承载盘之间的第二滑楔调整组件,所述第二滑楔调整组件动作以调整第二承载盘的偏心量,该偏心量与工作辊的偏心相适配;所述固定协调机构包括支撑第二承载盘的滚子、支撑滚子且可上下移动的螺纹套筒组件,所述螺纹套筒组件设置在机架上,通过螺纹套筒组件的旋转而使滚子上下移动以支撑第二承载盘。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偏心效应提高轧机辊系工作时的接触刚度的轧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调整机构中,第一滑楔调整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承载盘内腔的第一调整套,设置于第一承载盘内腔且与第一调整套斜面接触的第一上滑楔和第一下滑楔,分别作用于第一上滑楔和第一下滑楔的第一上气缸和第一下气缸;第一上气缸和第一下气缸动作,使第一上滑楔和第一下滑楔作用于第一调整套进而作用于滚子轴承以调整工作辊的偏心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偏心效应提高轧机辊系工作时的接触刚度的轧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调整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轴承座,套设在轴承座内部的第一承载盘,套设在工作辊外周且位于第一承载盘内部的滚子轴承,第一轴承端盖,第二轴承端盖;所述第一轴承端盖、第二轴承端盖分别固定连接在轴承座的轴向两端,轴承座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第一承载盘固定套接在轴承座内;第一上滑楔设置在第一调整套顶端外侧壁与第一承载盘顶端内侧壁之间,第一下滑楔设置在第一调整套底端外侧壁与第一承载盘底端内侧壁之间,第一上滑楔、第一下滑楔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并通过第一斜面与设置在第一调整套顶端侧壁、第一调整套底端侧壁的第二斜面相抵接;所述第一上气缸设置在第一上滑楔与第二轴承端盖之间,第一下气缸设置在第一下滑楔与第二轴承端盖之间;所述滚子轴承固定套接在第一调整套以及设置在第一承载盘中心位置的第一中心孔内,工作辊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轴承端盖、滚子轴承、第二轴承端盖后与惯性协调机构相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利用偏心效应提高轧机辊系工作时的接触刚度的轧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盘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调整套的第一矩形槽,第一矩形槽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避让第一上滑楔、第一下滑楔的第二矩形槽,第二矩形槽与第一矩形槽相连通;第二矩形槽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与设置在第一上滑楔上端面、第一下滑楔下端面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武张子懿黄丹范俊锴郭凯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