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性矿井水产生地现场一体化防治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5233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酸性矿井水产生地现场一体化防治系统及方法,包括前处理部分、治理部分、固液分离部分和防回酸部分,前处理部分的出口与治理部分的进口连接,治理部分的第一个出口与固液分离部分的进口连接,治理部分的第二个出口和固液分离部分的液体出口均与防回酸部分的进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原理科学,易于操作,可用于煤矿现场对酸性矿井水的处理,使处理过后的废水能够排放标准且不再返酸,微生物电解装置降解废水中硫酸根离子更加彻底,不仅可以节约能源,避免pH调节药剂的投加,同时降低处理成本和避免了二次污染,处理后得到精硫矿,同时具备经济和环境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废水环保治理,具体涉及一种酸性矿井水产生地现场一体化防治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酸性矿井水是很多煤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因其硫酸根浓度较高,ph值偏低,且含有很多重金属离子,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排放时面临的处理过程较为繁杂,因而处理成本很高,现有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吸附法、中和法、生物法等,但是由于这些技术由于用途单一使得无法完全处理酸性矿井水,造成指标不治本的现状。且由于现有的技术大都是针对治理,只考虑排放时的超标,但对于从源头上的酸性矿井水的产生却没有过多关注,使得处理后的酸性水即使达标,也会有继续酸化,失去了治理本身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酸性矿井水产生地现场一体化防治系统及方法,从而防止出现反酸化现象,达到酸性矿井水的真实一体化处理目的,同时实现精硫矿回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完美结合。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酸性矿井水产生地现场一体化防治系统,包括前处理部分、治理部分、固液分离部分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酸性矿井水产生地现场一体化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部分、治理部分、固液分离部分和防回酸部分,前处理部分的出口与治理部分的进口连接,治理部分的第一个出口与固液分离部分的进口连接,治理部分的第二个出口和固液分离部分的液体出口均与防回酸部分的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矿井水产生地现场一体化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前处理部分包括前处理池,前处理池内部自前上后依次设有格栅装置、絮凝剂均匀添加装置、海绵质吸附装置和PH调节氢氧化钙添加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酸性矿井水产生地现场一体化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治理部分采用微生物电解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性矿井水产生地现场一体化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部分、治理部分、固液分离部分和防回酸部分,前处理部分的出口与治理部分的进口连接,治理部分的第一个出口与固液分离部分的进口连接,治理部分的第二个出口和固液分离部分的液体出口均与防回酸部分的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矿井水产生地现场一体化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前处理部分包括前处理池,前处理池内部自前上后依次设有格栅装置、絮凝剂均匀添加装置、海绵质吸附装置和ph调节氢氧化钙添加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酸性矿井水产生地现场一体化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治理部分采用微生物电解装置,微生物电解装置包括直流稳压电源、电解池、蠕动泵、阳极铁板、阴极铁板、阳极碳毡、阴极石墨棒、质子交换膜、电压电流调节器和数据记录仪,电解池左侧上部设有电解进液口,蠕动泵抽取前处理部分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电解进液口注入到电解池内,电解池右侧下部设有电解出液口,电解池右侧顶部设有气体收集口,质子交换膜设在电解池中部将电解池分隔为左侧的阳极室和右侧的阴极室,阳极铁板和阴极铁板分别设在阳极室和阴极室内,阳极碳毡设在阳极铁板上,阴极石墨棒连接在阴极铁板上,阳极铁板通过第一钛丝与直流稳压电源的正极连接,电压电流调节器和数据记录仪设置在第一钛丝上,阴极铁板通过第二钛丝与直流稳压电源的负极连接,阳极室和阴极室内均设有搅拌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酸性矿井水产生地现场一体化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固液分离部分包括离心式固液分离器和沉淀池,离心式固液分离器的分离进液口与电解池右侧下部的电解出液口连接,离心式固液分离器的底部出液口与沉淀池的进液口连接,离心式固液分离器的顶部出液口和沉淀池的出液口均与防回酸部分的进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酸性矿井水产生地现场一体化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防回酸部分包括含铝黏土矿物投加装置和复合防酸菌剂添加装置,含铝黏土矿物投加装置向电解处理和固液分离后的废水内投加含铝黏土矿物,复合防酸菌剂添加装置向电解处理和固液分离后的废水内添加复合防酸菌剂。

6.采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酸性矿井水产生地现场一体化防治系统的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大平孟红伟禹志加李国红习通王心义刘海林侯振环廖佳佳贾留奇杨振威刘小满任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