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既有钢结构加固改造的传力转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117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既有钢结构加固改造的传力转换结构,包括水平向既有钢梁和倾斜向既有钢梁,所述水平向既有钢梁上还设有既有结构横梁;所述水平向既有钢梁上翼缘的侧端设有接长钢梁,接长钢梁端部的上方设有组合立柱,组合立柱与倾斜向既有钢梁相连;所述组合立柱包括两块前后分布的腹板,两块腹板之间的中部设有与倾斜向既有钢梁相对应的安装腔,安装腔下方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侧下翼缘板和右侧下翼缘板,安装腔上方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侧上翼缘板和右侧上翼缘板;所述腹板外侧还设有竖向加劲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特点。降低成本的特点。降低成本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既有钢结构加固改造的传力转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既有钢结构改造工程,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既有钢结构加固改造的传力转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的加固改造在近几年加固改造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尤其在公共建筑中,对已施工建筑物功能变更或建筑幕墙造型调整,使得加固改造既有钢结构成为业内的新要求和新常态。
[0003]既有钢结构改造中,经常会遇到原有受力构件连接于需改造部位,若采用传统的技术处理则需要将原有受力构件全部拆除,后期重新安装原有结构,这样不仅会对既有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破坏,而且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成本高,还无法保证重新安装的构件与既有结构之间的有效二次连接。因此,现有的技术存在着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既有钢结构加固改造的传力转换结构。本技术具有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特点。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既有钢结构加固改造的传力转换结构,包括水平向既有钢梁和倾斜向既有钢梁,所述水平向既有钢梁上还设有既有结构横梁;所述水平向既有钢梁上翼缘的侧端设有接长钢梁,接长钢梁端部的上方设有组合立柱,组合立柱与倾斜向既有钢梁相连;所述组合立柱包括两块前后分布的腹板,两块腹板之间的中部设有与倾斜向既有钢梁相对应的安装腔,安装腔下方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侧下翼缘板和右侧下翼缘板,安装腔上方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侧上翼缘板和右侧上翼缘板;所述腹板外侧还设有竖向加劲板。
[0006]前述的一种应用于既有钢结构加固改造的传力转换结构中,所述接长钢梁上设有两根分别与左侧下翼缘板和右侧下翼缘板位置相对应的组合立柱加劲板,组合立柱加劲板之间还设有横梁。
[0007]前述的一种应用于既有钢结构加固改造的传力转换结构中,所述水平向既有钢梁上设有与接长钢梁的下翼缘相对应的接长梁加劲板。
[0008]前述的一种应用于既有钢结构加固改造的传力转换结构中,倾斜向既有钢梁侧端还设有钢梁封口板。
[0009]前述的一种应用于既有钢结构加固改造的传力转换结构中,接长钢梁的上翼缘比下翼缘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水平向既有钢梁和倾斜向既有钢梁之间设置接长钢梁和组合立柱,并通过设置竖向加劲板、组合立柱加劲板、接长梁加劲板,来确保新增的接长钢梁、组合立柱与水平向既有钢梁和倾斜向既有钢梁之间的有效连接、结构内力
得到有效的传递和转换,不仅安全适用耐久,同时省去拆除所有既有钢梁和钢柱工序,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在重新安装新增钢柱和钢梁时,免去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撑措施,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既有钢结构的结构视图;
[0013]图3是图1中的A

A向视图;
[0014]图4是图1中的B

B向视图;
[0015]图5是图1中的C

C向视图;
[0016]图6是图1中的D

D向视图。
[0017]附图中的标记为:1

既有结构钢立柱,2

倾斜向既有钢梁,21

倾斜向既有钢梁切割段,3

水平向既有钢梁,4

既有结构横梁,5

接长钢梁,51

接长梁加劲板,6

横梁,7

组合立柱加劲板,8

腹板,9

竖向加劲板,10

左侧下翼缘板,11

右侧下翼缘板,12

左侧上翼缘板,13

右侧上翼缘板,14

钢梁封口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19]实施例。一种应用于既有钢结构加固改造的传力转换结构,构成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水平向既有钢梁3和倾斜向既有钢梁2,所述水平向既有钢梁3上还设有既有结构横梁4;所述水平向既有钢梁3上翼缘的侧端设有接长钢梁5,接长钢梁5端部的上方设有组合立柱,组合立柱与倾斜向既有钢梁2相连;所述组合立柱包括两块前后分布的腹板8,两块腹板8之间的中部设有与倾斜向既有钢梁2相对应的安装腔,安装腔下方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侧下翼缘板10和右侧下翼缘板11,安装腔上方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侧上翼缘板12和右侧上翼缘板13;所述腹板8外侧还设有竖向加劲板9。
[0020]竖向加劲板9位于倾斜向既有钢梁范围与右侧下翼缘板11和右侧上翼缘板13对应位置。
[0021]所述接长钢梁5上设有两根分别与左侧下翼缘板10和右侧下翼缘板11位置相对应的组合立柱加劲板7,组合立柱加劲板7之间还设有横梁6。
[0022]所述水平向既有钢梁3上设有与接长钢梁5的下翼缘相对应的接长梁加劲板51。
[0023]倾斜向既有钢梁2侧端还设有钢梁封口板14。
[0024]接长钢梁5的上翼缘比下翼缘宽。
[0025]初始阶段时,保留既有结构钢立柱1和倾斜向既有钢梁切割段21,等传力转换结构安装完成后,将既有结构钢立柱和倾斜向既有钢梁切割段割除。
[0026]包括:既有结构钢立柱1、倾斜向既有钢梁2和水平向既有钢梁3,既有结构钢立柱1和倾斜向既有钢梁2和水平向既有钢梁3;
[0027]水平向既有钢梁3上新增了接长钢梁5,同时在新增的接长钢梁5下翼缘对应位置
的水平向既有钢梁上增加接长梁加劲板,使得接长钢梁5下翼缘的压力有效传递给水平向既有钢梁3;新增的组合立柱的腹板8下端与接长钢梁5连接,上部与倾斜向既有钢梁2通过角焊缝连接;组合立柱的左侧下翼缘板10与接长钢梁5、组合立柱的腹板8、倾斜向既有钢梁2连接;组合立柱右侧下翼缘板11与接长钢梁5、组合立柱的腹板8、倾斜向既有钢梁2连接;组合立柱左侧上翼缘板12与组合立柱腹板8、倾斜向既有钢梁2连接;组合立柱右侧上翼缘板13与组合立柱的腹板8、倾斜向既有钢梁2连接;接长钢梁5上设有与组合立柱下翼缘板位置对应的组合立柱加劲板7,保证新增组合立柱所受弯矩可以有效传递给新增的接长钢梁5;在新增的组合立柱腹板8外侧既有钢梁范围与右侧下翼缘板和右侧上翼缘板对应位置设置竖向加劲板9,保证节点的刚度和有效传力;在新增的接长钢梁5端部增加横梁6,保证新增的接长钢梁5平面外的稳定性;
[0028]水平向既有钢梁3上新增接长钢梁5,水平向既有钢梁3和新增接长钢梁5通过全剖口焊缝连接,并满足设计所需的焊缝等级要求。
[0029]新增接长钢梁5下翼缘对应位置的水平向既有钢梁3增加加劲板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既有钢结构加固改造的传力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向既有钢梁(3)和倾斜向既有钢梁(2),所述水平向既有钢梁(3)上还设有既有结构横梁(4);所述水平向既有钢梁(3)上翼缘的侧端设有接长钢梁(5),接长钢梁(5)端部的上方设有组合立柱,组合立柱与倾斜向既有钢梁(2)相连;所述组合立柱包括两块前后分布的腹板(8),两块腹板(8)之间的中部设有与倾斜向既有钢梁(2)相对应的安装腔,安装腔下方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侧下翼缘板(10)和右侧下翼缘板(11),安装腔上方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侧上翼缘板(12)和右侧上翼缘板(13);所述腹板(8)外侧还设有竖向加劲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雪峰吴映栋连烈军侯敬会林康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杰地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