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078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属于染整领域,包括向染槽提供染料母液的母液缸和补液缸,补液缸内设置有将补液缸分成待过滤区和已过滤区两部分的过滤板,待过滤区与母液缸连通,已过滤区连接有第二导管,第二导管分出多条支路与染槽连通,染槽连通有将染液回输至待过滤区的第三导管,该装置利用补液缸提前将染料母液提前稀释至一定程度,并建立染槽和补液缸之间的水循环,一方面,已在补液缸稀释到一定程度的染料母液进入染缸能更快扩散均匀,另一方面,染槽中的染液进入补液缸加快补液缸中染料稀释,另外,补液缸中的液体分成多路进入染槽,有利于避免染槽内各处浓度不均匀,有利于避免纱线出现色差。现色差。现色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属于染整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牛仔面料由靛蓝染色的经纱与本白的纬纱以三上一下织造而成。靛蓝染料不溶于水,染色时,需在碱性还原液中还原成可溶于水的钠盐结构的隐色体才能上染纤维,纤维上的隐色体在氧化架上经氧化后,恢复成不溶性的染料并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固着于纤维。染色时,纱线经过染槽会带走染槽的液体和染料分子,这就需要实时根据染槽中的剩余液体量和染液浓度添加染液。为了便于添加染液,通常将靛蓝染料配制成高浓度的靛蓝母液,在添加到染槽时按理论比例同时添加靛蓝母液和水,从而稀释靛蓝母液并混合到染槽的液体中。
[0003]实际上,染槽的体积较大,进入染槽中的靛蓝母液有时候不能够及时在染槽中均匀分散,使染槽中局部液体浓度仍然较高就染到纱线上,容易使纱线出现色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使染液母液添加到染槽中能更快分散均匀。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包括向染槽提供染料母液的母液缸和补液缸,所述补液缸内设置有将所述补液缸分成待过滤区和已过滤区两部分的过滤板,所述待过滤区与所述母液缸连通,所述已过滤区连接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分出多条支路与所述染槽连通,所述染槽连通有将染液回输至所述待过滤区的第三导管。
[0007]本申请提供的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利用补液缸将染料母液提前稀释至一定浓度再分成多路混入到染槽的染液中进一步稀释,能快速使染液的浓度均匀,有利于避免色差。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管或所述第三导管上设置有循环泵。循环泵用于驱动染液在染槽和补液缸中不断循环,加快染料母液在染液中扩散均匀。
[0009]进一步地,所述染槽中设置有氧化还原电位监测仪。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管的支路连通所述染槽的底部从下往上输送液体,所述第三导管连通所述染槽的上部。从下往上输送液体有利于增强染槽内的对流,加快染料扩散均匀。
[0011]进一步地,所述待过滤区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母液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导管按水流方向在所述第一阀门后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有净水补充管,所述净水补充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母液缸包括内桶和外桶,所述染料母液存放于所述内桶中,所述内桶的外周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净水补充管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
桶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的边缘与所述补液缸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板的中部设置有过滤膜或过滤网。可拆卸的过滤板有利于快速更换过滤板、快速清理滤渣。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竖直设置在所述补液缸中。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水平设置在所述补液缸中,所述待过滤区位于所述已过滤区的上方。
[0016]进一步地,所述母液缸连接有多个补液缸,一个所述补液缸与一个所述染槽循环连通。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加设补液缸提前将染料母液稀释至一定程度,并建立染槽和补液缸之间的水循环,一方面,已在补液缸稀释到一定程度的染料母液进入染槽能更快扩散均匀,另一方面,染槽中的染液进入补液缸加快补液缸中染料稀释,另外,补液缸中的液体分成多路进入染槽,有利于避免染槽内各处浓度不均匀,有利于避免纱线出现色差。
[0018]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2]附图标记:1、母液缸;11、内桶;12、外桶;13、喷淋装置;2、染槽;3、补液缸;31、过滤板;32、待过滤区;33、已过滤区;4、第一导管;41、净水补充管;42、第二阀门;43、第一阀门;5、第二导管;6、第三导管;7、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0025]为便于描述,以下将母液缸1中的液体称为母液(即染料母液),将补液缸3中的液
体称为中间液,将染槽2中的液体称为染液。图中不设有泵的地方可视为依靠重力输送,图中主要展示清楚各容器之间的连接关系,而各容器之间的高低关系、大小比例与实际有差异。
[0026]参照图1,一种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包括向染槽2提供染料母液的母液缸1和补液缸3,补液缸3内设置有将补液缸3分成待过滤区32和已过滤区33两部分的过滤板31,待过滤区32与母液缸1连通,已过滤区33连接有第二导管5,第二导管5分出多条支路与染槽2连通,染槽2连通有将染液回输至待过滤区32的第三导管6。具体地,第二导管5或第三导管6上设置有循环泵7。
[0027]参照图3(一条生产线通常有六至八个染槽2,图3中仅画出两个,省略剩余几个),母液缸1连接有多个补液缸3,一个补液缸3与一个染槽2循环连通。
[0028]本技术加设补液缸3提前将染料母液提前稀释至一定程度,并建立染槽2和补液缸3之间的水循环,通过循环泵7加快水流速度,加快染料扩散,一方面,母液稀释成中间液后再进入染槽2能更快扩散均匀,另一方面,染槽2中的染液进入补液缸3能加快中间液稀释,另外,中间液分成多路进入染槽2,能更快地扩散均匀,有利于避免染槽2内各处浓度不均匀,有利于避免纱线出现色差。
[0029]参照图2,第二导管5的支路连通染槽2的底部从下往上输送液体,第三导管6连通染槽2的上部。例如,第二导管5分成五条支路连接在染槽2的底部,中间液进入染槽2后从下往上扩散,能够增加染槽2内的对流,使染液更快均匀。第三导管6与染槽2的连接处低于染液液面,染槽2中混合均匀的上层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包括向染槽(2)提供染料母液的母液缸(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过滤板(31)分成待过滤区(32)和已过滤区(33)两部分的补液缸(3),所述待过滤区(32)与所述母液缸(1)连通,所述已过滤区(33)连接有第二导管(5),所述第二导管(5)分出多条支路与所述染槽(2)连通,所述染槽(2)连通有将染液回输至所述待过滤区(32)的第三导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5)或所述第三导管(6)上设置有循环泵(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槽(2)中设置有氧化还原电位监测仪(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5)的支路连通所述染槽(2)的底部从下往上输送液体,所述第三导管(6)连通所述染槽(2)的上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染色色差的补充液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过滤区(32)通过第一导管(4)与所述母液缸(1)连通,所述第一导管(4)上设置有第一阀门(43),所述第一导管(4)按水流方向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文源满荣梁汉锋张钰波柯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前进牛仔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