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采样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水中进行科学研究时,经常涉及到对水下原位采集设备、水下检测设备的固定。针对上述需求,目前往往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固定:
[0003](1)利用固定竖杆进行固定。
[0004]该种方式将多段相互连接的固定杆竖直插入水中,固定杆侧部设置安装架,实验设备放置在安装工位中。但在水体流速较大的情况下,该种方式不能稳定且长时间放置在水中,易受到固定杆冲刷松动而产生固定装置位移的情况,固定效果不理想。
[0005](2)利用重物进行固定。
[0006]该种方式一般具有基座、锚定支架和浮球,基座为块状的重物,下表面设有十字凹槽,在十字凹槽的交叉处开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连接杆穿过安装孔伸出在基座的上面,连接杆的上端通过连接绳索与浮球连接,水下实验设备固定于连接杆与浮球之间的连接绳索上。但该种方式防护效果不理想,当水体环境复杂,很容易导致实验设备的损坏。 >[0007]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框架(1),所述固定框架(1)的顶部开口,所述固定框架(1)中前、后侧设置有多个卡簧(2),所述卡簧(2)与柔性网兜(3)的边缘连接,以形成放置水下设备(9)的弧形空间,所述固定框架(1)的顶面、底面及侧面均设置有弹簧网(4),以实现对水下设备(9)的多方位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1)包括有第一竖直杆(11)、第二竖直杆(12)、第三竖直杆(13)及第四竖直杆(14),所述第一竖直杆(11)与第二竖直杆(12)之间、第二竖直杆(12)与第三竖直杆(13)之间、第三竖直杆(13)与第四竖直杆(14)之间、第一竖直杆(11)与第四竖直杆(14)之间及固定框架(1)的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水平杆(15),以保证对水下设备(9)保护的前提下降低对水体的影响,所述弹簧网(4)与水平杆(15)连接,以实现对水下设备(9)的多方位保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杆(11)与第二竖直杆(12)之间设置有柔性支撑结构(6),以实现对水下设备(9)侧面的支撑以提高稳定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结构(6)包括有第一支撑杆(61)、第二支撑杆(62)及第三支撑杆(63),所述第一支撑杆(61)、第二支撑杆(62)的一端对应与第一竖直杆(11)、第二竖直杆(12)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61)、第二支撑杆(62)的另一端均与第三支撑杆(63)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水下设备(...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