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065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具有固定框架,并在固定框架上设置有弹簧网、柔性保护结构,有效避免石块冲击造成损伤,加强了对水下设备的防护;同时设有柔性支撑结构,该结构进一步固定水下设备;固定框架下方设有多角度转动的犁式固定杆和螺纹固定杆,可根据实际需求实现仪器设备在不同水体环境中的稳定固定;同时利用犁式固定杆和螺纹固定杆提升了固定框架的抓地力,增强了该装置的稳固性。强了该装置的稳固性。强了该装置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采样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水中进行科学研究时,经常涉及到对水下原位采集设备、水下检测设备的固定。针对上述需求,目前往往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固定:
[0003](1)利用固定竖杆进行固定。
[0004]该种方式将多段相互连接的固定杆竖直插入水中,固定杆侧部设置安装架,实验设备放置在安装工位中。但在水体流速较大的情况下,该种方式不能稳定且长时间放置在水中,易受到固定杆冲刷松动而产生固定装置位移的情况,固定效果不理想。
[0005](2)利用重物进行固定。
[0006]该种方式一般具有基座、锚定支架和浮球,基座为块状的重物,下表面设有十字凹槽,在十字凹槽的交叉处开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连接杆穿过安装孔伸出在基座的上面,连接杆的上端通过连接绳索与浮球连接,水下实验设备固定于连接杆与浮球之间的连接绳索上。但该种方式防护效果不理想,当水体环境复杂,很容易导致实验设备的损坏。
[0007]因此,急需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从而可解决现有装置存在的防护性差及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9]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提供的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包括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的顶部开口,所述固定框架中前、后侧设置有多个卡簧,所述卡簧与柔性网兜的边缘连接,以形成放置水下设备的弧形空间,所述固定框架的顶面、底面及侧面均设置有弹簧网,以实现对水下设备的多方位保护。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框架包括有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第三竖直杆及第四竖直杆,所述第一竖直杆与第二竖直杆之间、第二竖直杆与第三竖直杆之间、第三竖直杆与第四竖直杆之间、第一竖直杆与第四竖直杆之间及固定框架的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水平杆,以保证对水下设备保护的前提下降低对水体的影响,所述弹簧网与水平杆连接,以实现对水下设备的多方位保护。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竖直杆与第二竖直杆之间设置有柔性支撑结构,以实现对水下设备侧面的支撑以提高稳定性。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结构包括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对应与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均与第三支撑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水下设备的侧壁接触,以实现对水下设备的支撑,所述第三支撑杆由柔
性材料制成,以利用自身特性实现对水下设备的柔性支撑。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竖直杆及第二竖直杆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固定杆,以实现将水下设备固定在泥沙中。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纹固定杆的底部为圆锥形,以利于螺纹固定杆插入泥沙中。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竖直杆及第四竖直杆的底部设置有犁式固定杆,以进一步提高水下设备的稳定性。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竖直杆与螺纹固定杆之间、第二竖直杆与螺纹固定杆之间、第三竖直杆与犁式固定杆之间及第四竖直杆与犁式固定杆之间均设置有旋转固定接头,以实现对螺纹固定杆、犁式固定杆高度及犁式固定杆方向的调整,所述旋转固定接头的底面与犁式固定杆、螺纹固定杆的顶面焊接固定,所述旋转固定接头顶面与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第三竖直杆及第四竖直杆螺纹连接。
[001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网兜由聚乙烯合成纤维绳编织而成。
[001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网与水平杆通过防腐金属环钩连接。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具有如下优势:
[0021]该装置具有固定框架,并在固定框架上设置有弹簧网、柔性保护结构,有效避免石块冲击造成损伤,加强了对水下设备的防护;同时设有柔性支撑结构,该结构进一步固定水下设备;
[0022]固定框架下方设有多角度转动的犁式固定杆和螺纹固定杆,可根据实际需求实现仪器设备在不同水体环境中的稳定固定;同时利用犁式固定杆和螺纹固定杆提升了固定框架的抓地力,增强了该装置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在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去除柔性保护结构、弹簧网后的示意图1;
[0026]图4为本技术去除柔性保护结构、弹簧网后的示意图2;
[0027]图5为本技术中柔性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中卡簧及柔性保护结构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中螺纹固定杆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中犁式固定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2]如图1

图8所示,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包括有固定框架1,所述固定框架1的顶部开口,所述固定框架1中前、后侧设置有多个卡簧2,所述卡簧2与柔性网兜3的边缘连接,以形成放置水下设备9的弧形空间,所述固定框架1的顶面、底面及侧面
均设置有弹簧网4,以实现对水下设备9的多方位保护。
[0033]其中:所述固定框架1包括有第一竖直杆11、第二竖直杆12、第三竖直杆13及第四竖直杆14,所述第一竖直杆11与第二竖直杆12之间、第二竖直杆12与第三竖直杆13之间、第三竖直杆13与第四竖直杆14之间、第一竖直杆11与第四竖直杆14之间及固定框架1的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水平杆15,以保证对水下设备9保护的前提下降低对水体的影响,所述弹簧网4与水平杆15连接,以实现对水下设备9的多方位保护;所述第一竖直杆11与第二竖直杆12之间设置有柔性支撑结构6,以实现对水下设备9侧面的支撑以提高稳定性;所述柔性支撑结构6包括有第一支撑杆61、第二支撑杆62及第三支撑杆63,所述第一支撑杆61、第二支撑杆62的一端对应与第一竖直杆11、第二竖直杆12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61、第二支撑杆62的另一端均与第三支撑杆63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水下设备9的侧壁接触,以实现对水下设备9的支撑,所述第三支撑杆63由柔性材料制成,以利用自身特性实现对水下设备9的柔性支撑;所述第一竖直杆11及第二竖直杆12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固定杆8,以实现将水下设备9固定在泥沙中;所述螺纹固定杆8的底部为圆锥形,以利于螺纹固定杆8插入泥沙中;所述第三竖直杆13及第四竖直杆14的底部设置有犁式固定杆7,以进一步提高水下设备9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框架(1),所述固定框架(1)的顶部开口,所述固定框架(1)中前、后侧设置有多个卡簧(2),所述卡簧(2)与柔性网兜(3)的边缘连接,以形成放置水下设备(9)的弧形空间,所述固定框架(1)的顶面、底面及侧面均设置有弹簧网(4),以实现对水下设备(9)的多方位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1)包括有第一竖直杆(11)、第二竖直杆(12)、第三竖直杆(13)及第四竖直杆(14),所述第一竖直杆(11)与第二竖直杆(12)之间、第二竖直杆(12)与第三竖直杆(13)之间、第三竖直杆(13)与第四竖直杆(14)之间、第一竖直杆(11)与第四竖直杆(14)之间及固定框架(1)的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水平杆(15),以保证对水下设备(9)保护的前提下降低对水体的影响,所述弹簧网(4)与水平杆(15)连接,以实现对水下设备(9)的多方位保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杆(11)与第二竖直杆(12)之间设置有柔性支撑结构(6),以实现对水下设备(9)侧面的支撑以提高稳定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冲击水下原位采集设备固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结构(6)包括有第一支撑杆(61)、第二支撑杆(62)及第三支撑杆(63),所述第一支撑杆(61)、第二支撑杆(62)的一端对应与第一竖直杆(11)、第二竖直杆(12)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61)、第二支撑杆(62)的另一端均与第三支撑杆(63)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水下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秀荣朱宇思宁义茹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