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体筒转运机构及两段式成型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9501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提供一种胎体筒转运机构及两段式成型机系统。胎体筒转运机构包括: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具有胎体筒拾取结构;导轨,移动装置能够沿导轨运动,且导轨的两端分别与两段式成型机的一段主机底座和二段主机底座连接;第一移动滑鞍,第一移动滑鞍与一段主机底座活动连接,且第一移动滑鞍能够沿一段主机底座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二移动滑鞍,第二移动滑鞍与二段主机底座活动连接,且第二移动滑鞍能够沿二段主机底座的长度方向运动;当第一移动滑鞍或者第二移动滑鞍与导轨对接时,移动装置能够由导轨运动至第一移动滑鞍或者第二移动滑鞍并随第一移动滑鞍或者第二移动滑鞍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胎体筒传送工艺差的问题。艺差的问题。艺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胎体筒转运机构及两段式成型机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生产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胎体筒转运机构及两段式成型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根据两次法轮胎成型机制造工艺,胎胚在贴合完成前胎体筒需在两个鼓轴线平行的两个鼓上两次定位贴合胶料,在传递程中就需要有一种将第一段成型机生产的圆柱状胎体筒传递到第二段鼓上的传递装置。
[0003]传统的两次法胎体筒传送工艺是操作工使用行车与包布兜绑吊胎体筒从一段鼓上取下传递到二段鼓上人工定位,此传递方案需要人工操作,自动化水平、传送效率低,导致二段贴合缠绕时间过长,不能匹配一段贴合速度导致轮胎成型班产效率低。一段传递到二段鼓上靠人工定位,定位精度差影响轮胎质量。也就是说,对于传统的凉菜发胎体筒传送工艺主要存在胎体筒传递过程中需要操作工使用行车与包布兜绑吊胎体筒,传送效率低、包布兜需要根据胎体筒大小来回更换规格、传递定位精度差,影响轮胎质量、胎体筒从一段鼓取下传递到二段鼓上,吊葫芦需要前后左右移动,一段二段跨度大,导致行车建造规格大,安装、维护难度大,成本高,存在登高危险、行车移动时容易产生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胎体筒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装置(10),所述移动装置(10)具有胎体筒拾取结构(11);导轨(20),所述移动装置(10)能够沿所述导轨(20)运动,且所述导轨(20)的两端分别与两段式成型机的一段主机底座(30)和二段主机底座(40)连接;第一移动滑鞍(50),所述第一移动滑鞍(50)与所述一段主机底座(30)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移动滑鞍(50)能够沿所述一段主机底座(30)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二移动滑鞍(60),所述第二移动滑鞍(60)与所述二段主机底座(40)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二移动滑鞍(60)能够沿所述二段主机底座(40)的长度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一移动滑鞍(50)或者所述第二移动滑鞍(60)与所述导轨(20)对接时,所述移动装置(10)能够由所述导轨(20)运动至所述第一移动滑鞍(50)或者所述第二移动滑鞍(60)并随所述第一移动滑鞍(50)或者所述第二移动滑鞍(60)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体筒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10)还具有车体(12),所述胎体筒拾取结构(11)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12)上并与所述车体(12)驱动连接的:托盘(111),所述托盘(111)能够沿所述车体(12)的高度方向运动;夹紧器(112),所述夹紧器(112)的运动方向与所述托盘(111)的运动方向之间具有大于零度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胎体筒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器(112)包括第一夹臂(1121)和第二夹臂(1122),所述第一夹臂(1121)和所述第二夹臂(1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炳政杨晓蕾田素霞邬成亮卜庆勇
申请(专利权)人: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