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38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散热结构,包括无线充电器,其充电测面板上方设有手机放置板,充电测面板与手机放置板之间具有间距并形成为对流空间,手机放置板上贯穿开设有通风孔;还包括送风管道,送风管道的一端连通车载空调的冷气通道,送风管道另一端的出口相邻于对流空间设置并朝向对流空间;送风管道上连通有一支管道,无线充电器信号连接风扇,风扇通过支管道与送风管道连通;无线充电器与车载空调的控制器信号连接;支管道至与车载空调的冷气通道连通的送风管道段内设有电动开关,无线充电器控制连接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连接电动开关。本结构可分别通过车载空调的冷风和无线充电器的风扇对无线充电器和手机进行降温。和手机进行降温。和手机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上手机无线充电的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手机无线充电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成为车主的迫切需求。驾驶车辆时使用手机无线充电,免去有线充电的束缚,更加方便。目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主要有满足Qi协议的15W(发射端)低功率设备、以及满足手机厂商私有无线快充协议的大功率设备,例如40W、50W(发射端)等,大功率车载无线充电设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车载手机无线充电通常使用电磁感应原理,无线充电器面板下方布有发射线圈,发射线圈中通过变化的电流会产生变化的磁场,手机的接收线圈会产耦合电动势,从而在接收线圈中产生电流,进而传输能量。线圈通常由铜丝绕制而成,铜丝本身有电阻,在通过电流时会发热,一般来说,无线充电功率越大,线圈的发热量就越大。
[0003]手机厂商对手机设置有过温保护策略,当手机温度超过限值时,会主动降低充电功率,甚至停止充电。而车载无线充电器本身是能够承受较高温度的,使用被动散热即可,为保障无线充电效率,更主要的问题是需要解决无线充电过程中手机如何有效散热的问题。
[0004]15W低功率的车载无线充电器通常使用被动散热,没有给手机配备主动散热装置,如风扇等。40W、50W大功率车载无线充电器的车型通常在车上加装风扇给手机进行主动散热,加装风扇,虽然可以有效降低手机温度,保障充电效率,但是也带来了噪音问题,风扇高转速下会产生人耳能够明察噪音,影响驾乘体验。
[0005]现有技术CN201910501469.6中,采用温度传感器监测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温度,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空调吹冷气),需要主动散热时,无线充电器发送空调制冷指令给空调控制器,进而使空调开启制冷模式。但该技术是给无线充电器散热,对于限制无线充电效率的手机温度过高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经一系列计算在需要时去主动控制空调开启制冷状态,额外增加了车辆能耗,冬季或者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空调开启制冷还会降低车内环境温度,影响驾乘体验。
[0006]现有技术CN202022693273.2中,在无线充电器与放置手机的上支架之间设有对流空间,并通过与汽车空调冷气管道连通的通风管,将冷风导向对流空间,可以给手机降温;无线充电器下方设有风扇窗口,风扇窗口下侧连接风扇,风扇从下方给无线充电器散热降温。该技术是虽然可以可以给手机降温,但还是没解决冬季或者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空调开启制冷还会降低车内环境温度,影响驾乘体验的问题,有待进一步适应优化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又一种可行的一
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散热结构,避免只能通过开启和引导空调制冷的冷风进行车载无线充电过程中手机散热的问题,在空调制冷开启时通过冷风对手机和无线充电器降温,空调制冷未开启时通过无线充电器的风扇对手机和无线充电器降温。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散热结构,包括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测面板上方设有用于安放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手机放置板,所述充电测面板与手机放置板平行正对,充电测面板与手机放置板之间具有间距并形成为对流空间,手机放置板的中部贯穿开设有通风孔并与对流空间连通;还包括送风管道,送风管道的一端连通车载空调的冷气通道,送风管道另一端的出口相邻于所述对流空间设置并朝向所述对流空间;送风管道上连通有一支管道,无线充电器信号连接无线充电器的风扇,所述风扇通过支管道与送风管道连通;无线充电器通过CAN总线与车载空调的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支管道至与车载空调的冷气通道连通的送风管道段内设有电动开关以控制送风管道的开闭,无线充电器控制连接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电动开关。
[0010]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动开关至与车载空调的冷气通道连通的送风管道段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无线充电器。
[001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散热结构,通过送风管道和支管道分别连通车载空调的冷风和无线充电器的风扇,使用时,可分别通过车载空调的冷风和无线充电器的风扇对对流空间两侧的无线充电器和手机进行降温。具体地,无线充电器通过CAN总线接收车载空调控制器的信号,当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的CAN信号为制冷状态,且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冷风时,无线充电器控制驱动电机驱动电动开关打开,使送风管道保持畅通,并关闭自身的风扇,使用空调冷气对无线充电器和手机进行散热,多用于夏季或环境温度较高时,无额外功耗,散热效果显著,噪音小;当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的CAN信号为制热状态,且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热风时,无线充电器控制驱动电机驱动电动开关关闭,使送风管道封闭,杜绝热风吹向手机,并开启自身的风扇,使用风扇驱动常温的空气流动并对无线充电器和手机散热,多用于冬季或环境温度较低时,常温的空气可以有效保持对无线充电器和手机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散热结构的连接示意框图;
[0014]图2为实施例的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散热结构的使用控制逻辑图;
[0015]其中,无线充电器1,充电测面板11,风扇12,手机放置板2,手机3,对流空间4,送风管道5,支管道51,出口52,车载空调6,电动开关7,驱动电机8,温度传感器9。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请参见图1,具体实施例的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散热结构,包括无线充电器1,无线充电器1的充电测面板11上方设有用于安放手机3进行无线充电的手机放置板2,所述充电测面板11与手机放置板2平行正对,充电测面板11与手机放置板2之间具有间距并形成为对流空间4,手机放置板2的中部贯穿开设有通风孔(图中未示出)并与对流空间4连通;还包
括送风管道5,送风管道5的一端连通车载空调6的冷气通道,送风管道5另一端的出口52相邻于所述对流空间4设置并朝向所述对流空间4;送风管道5上连通有一支管道51,无线充电器1信号连接无线充电器的风扇12,所述风扇12通过支管道51与送风管道5连通;无线充电器1通过CAN总线与车载空调6的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支管道51至与车载空调6的冷气通道连通的送风管道段内设有电动开关7以控制送风管道5的开闭,无线充电器1控制连接一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驱动连接所述电动开关7。
[0018]其中,所述电动开关7至与车载空调6的冷气通道连通的送风管道段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9,所述温度传感器9信号连接无线充电器1。
[0019]实施例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散热结构,通过送风管道5和支管道51分别连通车载空调6的冷风和无线充电器1的风扇12,使用时,可分别通过车载空调6的冷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散热结构,包括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测面板上方设有用于安放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手机放置板,所述充电测面板与手机放置板平行正对,充电测面板与手机放置板之间具有间距并形成为对流空间,手机放置板的中部贯穿开设有通风孔并与对流空间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风管道,送风管道的一端连通车载空调的冷气通道,送风管道另一端的出口相邻于所述对流空间设置并朝向所述对流空间;送风管道上连通有一支管道,无线充电器信号连接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