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或转子绕组的制造方法和装置以及相应地制造的定子或转子绕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8936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介绍一种用来制造用于定子的线圈绕组的方法,其中一连接条(14)分别位于定子槽内,两个连接条(14)通过一绕组端部(16)连接。其中通过将n条平行导线(10)卷绕在一可旋转的模板(20)上同时产生多个线圈。为了得到小的绕组端部,交替地在工步A中由平行导线(10)的每一条在模板(20)上分别产生一连接条(14)和一绕组端部(16)。然后在工步B中使产生的连接条(14)和导线引导器与绕组端部(16)的一端一起通过模板(20)的轴向运动移动,然后在多次重复工步A和B后还产生用于最后n个定子槽的连接条(14)。接着将绕组从模板上取下、压扁,并放在一板条形线圈架内。从那里它转移到一类似于转子的转移工具的径向向外开口的槽内,最后从那里径向向外压入定子槽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来制造用于具有径向向内开口的定子或转子槽的电机定子或转子线圈绕组的方法,其中每个线圈绕组分别以一个连接条放在两条定子槽或转子槽内,两个连接条通过一突出于定子端面的绕组端部连接,其中通过将由一个导线导引器供给的具有一定间距的n个平行导线卷绕在一可绕其纵轴旋转的模板上同时产生多个线圈绕组。它通常是一个所谓的叠绕组的制造过程,其中模板每一转由每条导线仅仅产生具有两个连接条的线圈组织,它们在后续制造过程中装入两条定子槽内。与叠绕法不同在制造波绕组时模板每一转由每条导线形成许多连接条,它们接着被装入许多槽内。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通过卷绕在一模板上形成的叠绕组不管它是由同心的还是由在圆周上重叠的线绕组或线圈组成都有这样的缺点,即在完工的定子或转子中绕组端部的体积比较大,特别是在径向具有比较大的厚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装置,用它们特别是在采用圆导线时可以产生这样的绕组,它与装入转子或定子中的方式无关对于在定子或转子槽的横截面的规定数量的导线横截面得到绕组端部在径向上窄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目的按本专利技术的建议在方法方面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即对于具有可被2n整除的数量的用来铺设线圈绕组的定子或转子槽的定子或转子交替地在工步A中由每条平行导线在模板上分别产生一个连接条和绕组端部导线长度,其中连接条的规定间距与定子或转子槽圆周距离相应,并在工步B中所述在工步A中形成的连接条在保持其间距的情况下和各个所属的绕组端部的相邻的第一末端一起、而导线引导器和这个绕组端部第二末端一起在第一方向上沿模板的旋转轴线相互相对轴向移动所述规定间距的n倍,直到在多次重复工步A和B后再在模板上产生用于最后n个定子槽或转子槽的连接条,然后将绕组从模板上取下并压扁,使得连接条并排排列成一行,然后将连接条优选装入一板条状的线圈架的、设置在一侧的横向槽内,从那里转移到一类似于转子的转接工具的径向向外开口的槽内,所述槽以在圆周上测量的与横向槽相同的间距设置,然后在那里径向向外压入与它径向对齐的定子或转子槽内。但是通过模板卷绕产生的压扁的绕组还可以进行其他后续处理,例如放入一齿条形的定子硅钢片组内,接着弯曲成一圆的定子,或用于直线电机。此外压扁的绕组可以直接放入一外转子电机的转子槽或定子槽内。如果绕组端部借助于装在模板上的成形体基本上成形为V形或叉形且带有在定子或转子内轴向向外突起的倒圆的顶点,那么所推荐的方法特别有效。这样在绕组端部内的导线交叉点便以较大的间距并排地位于圆柱形外壳面上,而不是径向相互重叠。这里如果绕组端部在工步B期间通过其第一末端相对于第二末端的轴向移动这样地成形,使得在装入定子或转子内后其一条边比另一条边部分地位于径向更外面,那么给人更好的感觉。如果连接条在模板相对的两侧在两个相隔小于1cm的平行的直的平面内形成,那么事先在模板上螺旋形产生的带台阶的线圈绕组需要相对于模板旋转轴线径向压拢。所推荐的方法的一个特点是,通过上述的工步B和然后原则上螺旋形卷绕的叠绕组的压拢产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波绕组,其中连接条在其一端处转变成一位于径向较外面的绕组端部,而在其另一端处连接一位于径向较内部的绕组端部。如果n条平行导线的组在定子槽内仅仅形成唯一一个例如位于径向很外面的导线层,那么它用这种方法在绕组端部区域内已经相互偏织,使得绕组总体上呈现一种网状固定在一起的组织。按新的方法尤其是制造一种所谓的分布绕组,其中在第一绕组后产生一具有同样多个连接条的n条平行导线的第二绕组,并借助于线圈架和转移工具以这种结合和第一绕组一起或在第一绕组之后装入定子槽或转子槽内,使得连接在一个连接条上的绕组端部分别在定子或转子两侧向连接条相反的圆周方向折弯,就像在属于第一绕组中的位于同一个定子槽或转子槽内的连接条一样,其中两个绕组的末端的极性这样选择,使得在同一个定子槽或转子槽内的连接条分别沿相同的方向被电流流过。这种分布式绕组放在窄的定子槽内,其中所有导线排成唯一一个径向排,例如只有两个导线层。人们断定,尽管在绕组端部区域内导线交叉点数量很大由导线交叉点均匀分布在那里也只存在两个导线层厚度的径向导线结构。由于所述原因而受欢迎的分布式绕组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制造,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分布式绕组的第一半体的导线的一端与分布式绕组的第二半体的导线的末端这样地连接,使得各个位于一条定子槽内的连接条沿同一个方向被电流流过。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一例如两倍、四倍或整数倍绕定子圆周延伸的绕组在压扁状态下在中心重复折叠在自身上,这时应该注意,一个半绕组的绕组端部在轴向两端分别位于另一个半绕组的绕组端部之间的空隙内。最后第三种实施方案是,分布式绕组的第一半体以一规定的第一卷绕方向和沿一第一轴线方向连续地在模板上产生,然后导线不中断以相反的卷绕方向沿相反的轴线方向继续卷绕。如果例如由于更好的可弯曲性的原因应该代替具有大的横截面的一条线圈导线采用两条较小横截面的线圈导线,那么可以代替n条平行导线用n对导线工作。用来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具有一可绕其纵轴线有控制地旋转的模板和一用来供给n条平行导线的导线引导器,这些导线可同时以规定的轴向间距卷绕在模板上,其中每个线圈组织可成形为两个可装入定子槽或转子槽内的基本上直线形的连接条和连接在其末端上的绕组端部。按照本专利技术模板基本上具有一扁平板条或条的形状,其宽度相当于连接条的长度,并且与用来产生绕组端部的可运动的成形体以及用来固定和引导产生的连接条的导向机构相对于导线引导器这样地共同作用,使得分别在模板旋转半圈以便由n条平行导线中的每一条形成一连接条和一绕组端部后和在成形体使绕组端部卸荷的偏移运动后可以沿平行于模板旋转轴线的第一轴线方向在导线引导器和导向机构之间进行使绕组端部扩张的相对运动。这时最后产生的连接条和导线引导器相互移动平行导线规定间距的n倍。此外最好存在一带有单边设置的用来支承从模板上退下来的绕组的连接条的横向槽的板条形或条形线圈架,以及一类似于转子的带有径向向外开口的槽的转移工具,它们为了转移绕组先单独顺序地与线圈架的横向槽对齐,然后一起与定子或转子槽对齐。用新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具有径向向内开口的定子或转子槽的新型定子或转子,一由n条导线或导线对形成的波浪绕组形式的叠绕组的连接条放在这些槽内,其n条导线或导线对在每次穿过定子或转子硅钢片组时分别放在沿圆周方向顺序排列的槽内,并在其基本上叉形的绕组端部区域内分别在按间距设置的交叉点处这样地交叉,使得相对于n条顺序排列的导线的规定的圆周方向每条沿圆周方向跟随在后面的导线在定子的一端径向向外并且在定子的另一端径向向内在沿圆周方向位于它前面的导线旁延伸,并且两个连接在导线连接条上的绕组端部在定子的一端位于连接条的前面,而在定子另一端沿圆周方向位于其后面。绕组最好做成分布绕组,其两半最好没有导线中断地相互连接。定子或转子的槽在横截面内最好具有非对称的形状,它与最紧密地并排放在空隙内的两排导线匹配。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附图表示图1在一可旋转的模板上产生的展平的定子绕组的示意图;图2一同类型的定子绕组,它可以与按图1的绕组一起,但沿定子圆周方向相互错开地构成一分布绕组;图3重叠的按图1和2的绕组的俯视图;图4按图3的重叠绕组左端的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来制造用于电机的带径向向内开口的定子或转子槽的定子或转子的线圈绕组的方法,其中每个线圈绕组分别以一个连接条(14)位于两条定子槽或转子槽内,两个连接条(14)通过一突出于定子端面的绕组端部(16)连接,其中通过将n条由一个导线引导器供给的平行导线(10)以一定间距卷绕在一可绕其纵轴线旋转的模板(20)上同时产生多个线圈绕组,其特征为:对于具有可被2n整除的、待铺设的线圈绕组的定子槽或转子槽数的定子或转子交替地在工步A中由每一条平行导线(10)在模板(20)上分别形成一连接条(14)和绕组端部(16)的导线长度,其中连接条(14)的规定的间距相应于定子槽或转子槽圆周距离;在工步B中所述在工步A中形成的连接条(14)在保持其间距的情况下与各所属绕组端部(16)的相邻的第一末端一起并且导线引导器(30)与这个绕组端部(16)的第二末端一起在第一方向上沿模板(20)的旋转轴线相互相对轴向移动所述规定的间距的n倍,直至在多次重复工步A和B后在模板(20)上产生用于最后n条定子槽或转子槽的连接条(14),然后将绕组从模板(20)上取下、压扁,从而使连接条(14)并排排成一行,然后将连接条(14)优选装入一板条形的线圈架的设置在一侧的横向槽内,从那里转移到一类似转子的转移工具的径向向外开口的槽内,所述槽以在圆周上测量的与横向槽相同的间距设置,然后从那里径向向外压入与其径向对齐的定子槽或转子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萨迪克萨迪库凯特A维特韦尔
申请(专利权)人:伊尔莫泰克斯塔托马特销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