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深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48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深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预埋在沉井壁上的洞口内,且一段伸出井外,顶管穿设在套管内;盘根止水装置,套设在顶管上而与顶管贴合,并与套管相连;橡胶止水装置,套设在顶管上而与顶管贴合,且位于盘根止水装置与套管之间,该橡胶止水装置的内侧端与套管固定,外侧端与盘根止水装置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顶管外侧设置盘根止水装置,在盘根止水装置与套管之间设置橡胶止水装置,多道止水,确保了涌土涌水时的止水效果,提高了深沉井内顶管出洞施工的安全性。出洞施工的安全性。出洞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深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深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顶管施工,出洞口部位的地下水压力与地下水高度成正比,出洞口部位的止水直接关系到顶管施工的成败。橡胶止水构造适用于出洞口处的地下水压力≤0.08Mpa的情形,对于深沉井(井底离地面的高度超过10m的沉井),如果地下水位较高,本构造将不再适用。盘根止水适用于出洞口处的地下水压力>0.08Mpa的情形,但如工作井深度较深(出洞口处的地下水高度超过10m),单一止水构造的安全系数偏低,如发生涌土涌水,将带来很大的施工难度或者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发生安全事故。鉴于以上情况,针对深沉井内顶管的特殊性,需要对现有的止水构造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深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提升止水性能,提高深沉井内顶管出洞施工的安全性。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深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5]套管,预埋在沉井壁上的洞口内,且一段伸出井外,顶管穿设在套管内;
[0006]盘根止水装置,套设在顶管上而与顶管贴合,并与套管相连;
[0007]橡胶止水装置,套设在顶管上而与顶管贴合,且位于盘根止水装置与套管之间,该橡胶止水装置的内侧端与套管的端面固定,外侧端与盘根止水装置的内侧端端面固定。
[0008]作为优选,所述盘根止水装置包括压环、第一盘根以及固定环,所述压环套设在顶管上,所述第一盘根设置在压环与顶管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固定环套设在顶管上且位于压环远离套管的一侧,所述固定环的内侧端伸入到压环与顶管之间的间隙内而将第一盘根限位在压环与顶管之间的间隙内;所述橡胶止水装置包括套设在顶管上的连接套以及橡胶环,所述连接套位于压环与套管之间,所述连接套的内侧端与套管的端面固定,所述连接套的外侧端与压环的内侧端端面固定,所述橡胶环套设在顶管上且位于连接套与套管之间。
[0009]为形成多道附加止水,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环与顶管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第二盘根。
[001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环外侧端的端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凸缘,所述凸缘与压环的外侧端端面固定,所述连接套的内侧设置有套设在顶管上的挡环,所述第一盘根限位在固定环的内侧端与挡环之间。
[0011]为探明套管内以及土体中的地下水情况,作为优选,所述套管伸出井外一段的侧壁上设有水位观察球阀。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顶管外侧设置盘根止水装置,在盘根止水装置与套管之间设置橡胶止水装置,多道止水,确保了涌土涌水时的止水
效果,提高了深沉井内顶管出洞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参见图1至图2所示为本技术应用于深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套管1、盘根止水装置3以及橡胶止水装置4。
[0017]套管1预埋在沉井壁上的洞口内,且一段伸出井外,顶管穿设在套管内;在伸出井外一段的侧壁四个方向上冲孔、割丝并安装水位观察球阀6。顶管2穿设在套管1内。
[0018]盘根止水装置3包括压环31、第一盘根32以及固定环33,压环31套设在顶管2上,第一盘根32设置在压环31与顶管2之间的间隙内,固定环33套设在顶管2上且位于压环31远离套管1的一侧,固定环33的内侧端伸入到压环31与顶管2之间的间隙内而将第一盘根32限位在压环31与顶管2之间的间隙内。固定环33外侧端的端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凸缘331,凸缘331与压环31的外侧端端面固定,固定环33与顶管2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第二盘根34。
[0019]橡胶止水装置4包括套设在顶管2上的连接套41以及橡胶环42,连接套41位于压环31与套管1之间,连接套41的内侧端与套管1的端面固定,连接套41的外侧端与压环31的内侧端端面固定,本实施例中,连接套41的两端面分别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凸缘,两凸缘通过螺栓螺母分别与压环31的内侧端端面以及套管1的端面连接,橡胶环42套设在顶管2上且位于连接套41与套管1之间,橡胶环42的端面上开设有与套管1端面相对应供螺栓通过的螺栓孔,橡胶环42与顶管2紧密贴合。连接套41的内侧设置有套设在顶管2上的挡环5,第一盘根32限位在固定环33的内侧端与挡环5之间。
[0020]施工过程:
[0021]1、套管1的制作与安装
[0022]按照设计尺寸制作套管与钢封门,套管制作时,在伸出井外一段的侧壁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冲孔、割丝并安装水位观察球阀6。沉井制作时,将套管1预埋在沉井内的顶管出洞口内。
[0023]2、检查地下水情况并开启钢封门
[0024]开启水位观察球阀6观察是否有地下水,开启顺序为先上后下,如无水或水量、水压均不大,逐个松动连接螺栓并拆除钢封门。
[0025]3、橡胶止水装置4
[0026]在起重机的辅助下,调整橡胶环42的螺栓孔位置使其与套管1的螺栓孔一一对应,逐个穿入螺栓并安装橡胶环42及连接套41,拧紧端部固定螺母。
[0027]4、顶管机顶进
[0028]在顶管机上穿入盘根止水装置3的压环31,顶管机顶进顶管2并越过橡胶止水装置4。
[0029]5、安装盘根止水装置3
[0030]在起重机的辅助下,将压环31的内侧端的端面与橡胶环42上凸缘相对,逐个安装螺栓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在顶管机上环形盘绕第一盘根32,采用铁撬棍将第一盘根32塞入压环31与顶管2之间的间隙内压紧,最后安装固定环33,用螺栓将凸缘331与压环31的外侧端端面连接紧固。
[0031]6、顶管机顶进
[0032]顶管机穿越套管1以及止水装置将顶管顶入土中。在顶管过程中,液压千斤顶回缩时,已经顶进完成的顶管2会发生小幅度的回退,如仅采用传统的橡胶止水装置,橡胶环可能会随管道一起回退,甚至发生翻卷,导致止水效果下降,严重时将导致涌土涌水。采用本技术的止水构造,外侧的盘根止水装置的盘根可有效阻挡橡胶环随管道2一起回退,确保止水效果。
[0033]7、后填充盘根
[0034]顶管过程中,如发生顶管2与套管1缝隙间的渗水漏水,可在固定环33与顶管2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第二盘根34,第二盘根34随顶管2顶进向前移动,形成多道附加止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深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1),预埋在沉井壁上的洞口内,且一段伸出井外,顶管(2)穿设在套管(1)内;盘根止水装置(3),套设在顶管(2)上而与顶管(2)贴合,并与套管(1)相连;橡胶止水装置(4),套设在顶管(2)上而与顶管(2)贴合,且位于盘根止水装置(3)与套管(1)之间,该橡胶止水装置(4)的内侧端与套管(1)的端面固定,外侧端与盘根止水装置(3)的内侧端端面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深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根止水装置(3)包括压环(31)、第一盘根(32)以及固定环(33),所述压环(31)套设在顶管(2)上,所述第一盘根(32)设置在压环(31)与顶管(2)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固定环(33)套设在顶管(2)上且位于压环(31)远离套管(1)的一侧,所述固定环(33)的内侧端伸入到压环(31)与顶管(2)之间的间隙内而将第一盘根(32)限位在压环(31)与顶管(2)之间的间隙内;所述橡胶止水装置(4)包括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伟孙保仓王维军张王宝李家威赵栋栋赵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