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72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包括:本体部分,所述本体部分形成有对称分布的环向止水区;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分的横向中部且与所述本体部分垂直的法向止水部分,所述法向止水部分形成有法向止水区;若干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表面上的凸肋,各所述凸肋相互平行设置且沿所述本体部分的纵向方向延伸,且所述凸肋与所述法向止水部处于所述本体部分的同侧;其中,在所述环向止水区的对应设有所述凸肋的一侧表面和所述法向止水区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自粘胶层。区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自粘胶层。区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自粘胶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缝防水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

技术介绍

[0002]橡胶止水带主要用于混凝土分次浇筑时设在施工缝及变形缝内与混凝土结构成为一体的基础工程,例如,隧道涵洞、输水渡槽、拦水坝等。橡胶止水带按照设置位置分为两类:背贴式止水带和中埋式止水带。根据隧道渗漏水统计数据,有70%左右的隧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水现象,渗漏严重的约占30%,在施工缝、变形缝等接缝处渗漏水尤为明显,这表明止水带在结构设计、材料性能、施工方法上尚存在问题。
[0003]目前,现有的止水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位置不准确、固定不牢等问题,为隧道渗漏水埋下隐患。由于橡胶材质本身的刚度不足和重力作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安装完成后,在隧道拱腰及以上区域,就会出现止水带一侧下垂的现象,导致止水带切割混凝土,增大了衬砌混凝土掉块的安全风险,严重危害车辆运行安全。此外,铁路隧道施工缝一级防水要求设置两道止水带,两步法施工,其施工工艺复杂,并且造价相对较高。由此,导致现有隧道施工缝用橡胶止水带存在安装位置不居中、横向刚度低、施工工艺复杂、造价高、止水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该止水带能够有效阻断渗水通道,显著提高止水性能,且在安装时便于止水带位置居中、定位准确可靠。
[0005]为此,根据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包括:本体部分,所述本体部分形成有对称分布的环向止水区;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分的横向中部且与所述本体部分垂直的法向止水部分,所述法向止水部分形成有法向止水区;若干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表面上的凸肋,各所述凸肋相互平行设置且沿所述本体部分的纵向方向延伸,且所述凸肋与所述法向止水部处于所述本体部分的同侧;其中,在所述环向止水区的对应设有所述凸肋的一侧表面和所述法向止水区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自粘胶层。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部分的中部设有变形区,所述变形区具有纵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处于与所述法向止水部分相对的一侧。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部分的横向两侧分别设有延伸区,所述变形区、所述环向止水区以及所述延伸区的厚度设置成递减。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粘胶层采用非沥青高分子自粘胶形成,并且所述自粘胶层的厚度为设置为2

20mm的范围内。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法向止水部分的竖向延伸高度小于所述本体部分的横向宽度。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法向止水部分的厚度与所述本体部分的厚度比为2到 3。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法向止水部分的竖向延伸高度大于所述凸肋的高度。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肋的厚度设置成大于所述本体部分的厚度。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法向止水部分的自由端端部构造成等宽,或者设置成从轴向内侧向自由端递增,从而形成倒锥形面。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法向止水部分与所述本体部分的连接处形成圆角过渡。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之处在于:
[0016]根据本技术的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通过设置法向止水部分结构,在安装时便于止水带位置居中、定位准确,且便于制造,同时便于施工安装。在相同工况下,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可使用宽度更小的止水带规格型号,从而能够显著减轻止水带重量并提高止水带横向刚度。通过调整凸肋的高度、本体部分的宽度和设置法向复合止水带结构,延长了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的绕渗通道长度,在胶粘密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止水带的止水效果。通过自粘胶层将环向止水区、法向止水区相应的表面与衬砌混凝土间渗水通道粘接密封,形成胶粘密封带阻断渗水通道,显著提高了止水性能。本体部分通过不等厚结构设置增加了止水带的横向刚度,能够减缓因止水带自身刚度不足和重力作用引起的单侧下垂趋势,便于止水带的安装。此外,使用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能够实现一道防水措施,简化了施工工艺,降低工程综合造价,且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避免了止水带切割混凝土,降低衬砌混凝土掉块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
[0018]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的结构。
[0019]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
[0020]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布设在施工缝处的示意图。
[0021]在本申请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介绍。
[0023]在本申请中,需要说明的是,将图1中的水平方向定义为横向,将图1中的垂直方向定义为竖向,将图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定义为纵向。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使用的方向性用语或限定词“上”、“下”、“左”、“右”等均是针对所参照的附图1而言。它们并不用于限定所涉及零部件的绝对位置,而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
[0024]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100包括本体部分1,本体部分1 成板状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部分1可以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本体部分1 形成有在横向上对称分布的环向止水区11。在本体部分1的横向中部设有法向止水部分2,法向止水部分2与本体部分1垂直,且法向止水部分2设置在本体部分1的第一表面(图1中的下端面)上。法向止水部分2形成有
法向止水区21。在本体部分1的第一表面上还设有若干凸肋3,各凸肋3相互平行设置且沿本体部分1的纵向方向延伸,且多个凸肋3在横向上彼此间隔开分布。凸肋3与法向止水部2处于本体部分1的同侧,均设置于本体部分1的第一表面。
[0025]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在本体部分1的第一表面上且处于法向止水部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条凸肋3,且本体部分1左右两侧的凸肋3分别对称设置。凸肋3不仅能够提高该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100的止水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该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100的抗压能力。
[0026]根据本技术,本体部分1的横向宽度设置为处于250

260mm的范围内。法向止水部分2的竖向延伸高度设置成小于本体部分1的横向宽度。进一步优选地,法向止水部分1的竖向延伸高度设置成大于凸肋3的高度。法向止水部分2 的这种结构在安装时便于止水带位置居中、定位准确,且便于制造,同时便于施工安装。这与现有的宽度为300mm的普通橡胶止水带相比,在相同工况下,该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100可使用宽度更小的止水带规格型号,从而能够显著减轻止水带重量并提高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分(1),所述本体部分形成有对称分布的环向止水区(11);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分的横向中部且与所述本体部分垂直的法向止水部分(2),所述法向止水部分形成有法向止水区(21);若干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表面上的凸肋(3),各所述凸肋相互平行设置且沿所述本体部分的纵向方向延伸,且所述凸肋与所述法向止水部处于所述本体部分的同侧;其中,在所述环向止水区的对应设有所述凸肋的一侧表面和所述法向止水区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自粘胶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部分的中部设有变形区(12),所述变形区具有纵向延伸的凹槽(5),所述凹槽处于与所述法向止水部分相对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部分的横向两侧分别设有延伸区(6),所述变形区、所述环向止水区以及所述延伸区的厚度设置成递减。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背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伟斌倪光斌马荣田林传年郭小雄史先伟谭永杰邸成曾青杨剑罗章波吕刚周萌霍建勋刘喆徐湉源罗弛郑泽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