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829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顶面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凹槽板,并且凹槽板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从动辊,所述从动辊的侧壁固定套接安装有磨砂管,所述外壳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槽板,且安装槽板的端面固定安装有电机,并且电机的输出端卡接安装有主动辊,所述主动辊的侧壁固定套接安装有磨砂套,所述外壳的前后端均设置有放大镜片,所述外壳的上部和端面均贯穿安装有两组清洁板。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放大镜片,通过设置的放大镜片,能够使操作工人观察到高可靠性电缆表面的微型伤痕,为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的拉扯使用带来一种保障。来一种保障。来一种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自动收线
,具体来说,涉及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高可靠性电缆为电缆的一种,实际使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高可靠性电缆实际制备时,多使用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对其进行收线,实际使用具有操作简单、收线稳定和使用安全等优点。
[0003]然而现有的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实际使用主动辊和从动辊挤压拉扯高可靠性电缆时,无表面检测结构,当高可靠性电缆表面具有微型伤痕时,操作工人无法观察得知,为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的拉扯使用带来隐患,其次,由于高可靠性电缆外置空气中,其侧壁容易沾染异物,当不对其进行清洁时,高可靠性电缆缠绕会导致异物与高可靠性电缆的其他位置接触,增大污渍面积,为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的清洁使用带来不便。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具备能够使操作工人观察到高可靠性电缆表面的微型伤痕、能够对导入外壳内部的高可靠性电缆进行清洁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能够使操作工人观察到高可靠性电缆表面的微型伤痕、能够对导入外壳内部的高可靠性电缆进行清洁的优点,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9]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顶面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凹槽板,并且凹槽板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从动辊,所述从动辊的侧壁固定套接安装有磨砂管,所述外壳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槽板,且安装槽板的端面固定安装有电机,并且电机的输出端卡接安装有主动辊,所述主动辊的侧壁固定套接安装有磨砂套,所述外壳的前后端均设置有放大镜片,所述外壳的上部和端面均贯穿安装有两组清洁板,所述外壳的下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底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前后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通孔,且两组所述第一螺纹通孔的内部均贯穿安装有安装管,并且两组所述安装管的侧壁均套接安装有外螺纹,两组所述安装管的远离端均粘贴安装有环形泡沫双面胶,两组所述放大镜片的相向面分别与两组所述环形泡沫双面胶的远离面粘贴连接,所述外壳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横板,且横板的上部设
置有第二螺纹通孔,并且第二螺纹通孔的内部均贯穿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圆板,且固定圆板的端面粘贴安装有反光镜片。
[0011]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第一螺纹通孔与两组所述外螺纹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螺纹通孔与螺栓相互啮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上下部均设置有第一固定通槽,所述外壳的前后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通槽,同侧两组所述清洁板的一端贯穿第一固定通槽,所述外壳的前后端面均设置有第三螺纹通孔,且两组所述第三螺纹通孔的内部均贯穿安装有紧固螺杆,并且两组所述紧固螺杆的远离端侧壁均固定安装有两组T型杆,所述外壳的端面固定安装有两组固定板,且两组所述固定板的上部均设置有第四螺纹通孔,并且两组所述第四螺纹通孔的内部均贯穿安装有调节螺杆,同侧两组所述清洁板的相向面均粘贴安装有粘胶,且同侧两组所述粘胶的相向面均粘贴安装有清洁海绵。
[0013]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第三螺纹通孔与两组所述紧固螺杆相互啮合,两组所述第四螺纹通孔与两组所述调节螺杆相互啮合。
[0014]进一步的,两组所述固定板与同侧两组所述清洁板均处于同一垂直面上,两组所述紧固螺杆与上方一组所述第一固定通槽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端面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通过电线与电动伸缩杆和电机电性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四组万向轮。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采用了放大镜片,当需要对高可靠性电缆进行表面探伤时,操作工人先用手将高可靠性电缆贯穿从动辊与主动辊之间的间隙,再利用控制面板,使电动伸缩杆延伸,当磨砂管与磨砂套与高可靠性电缆的侧壁接触时,使电机开始工作,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主动辊和磨砂套同步旋转,利用磨砂套与高可靠性电缆之间的摩擦力,磨砂套的侧壁抵触高可靠性电缆向右横移,高可靠性电缆移动时,操作工人可利用前方一组放大镜片观看高可靠性电缆的表面,后方一组放大镜片的放大画面被反光镜片导向前方,方便操作工人观察高可靠性电缆的整个侧壁表面,利用第二螺纹通孔与螺栓相互啮合,顺、逆时针旋转螺栓,能够带动固定圆板做同步运动,反光镜片跟随固定圆板做同步运动,当反光镜片的倾斜角度到达预期位置时,停止旋转螺栓,利用两组第一螺纹通孔与两组外螺纹相互啮合,顺、逆时针旋转安装管,可便于拆装两组放大镜片,通过设置的放大镜片,能够使操作工人观察到高可靠性电缆表面的微型伤痕,为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的拉扯使用带来一种保障。
[0020](2)、本技术采用了清洁板,当需要清洁高可靠性电缆时,先将高可靠性电缆的一端贯穿同侧两组清洁板之间的间隙,此时利用两组第三螺纹通孔与两组紧固螺杆相互啮合,两组第四螺纹通孔与两组调节螺杆相互啮合,顺时针旋转两组紧固螺杆和两组调节螺杆,两组紧固螺杆和两组调节螺杆分别抵触四组清洁板,进而缩小同侧两组清洁板之间的距离,当四组清洁海绵与高可靠性电缆的侧壁紧密接触时,磨砂套抵触高可靠性电缆向右横移,横向两组清洁海绵会擦拭高可靠性电缆的纵向侧壁,竖向两组清洁海绵会擦拭高
可靠性电缆的横向侧壁,高可靠性电缆的侧壁被全面擦拭,通过设置的清洁板,能够对导入外壳内部的高可靠性电缆进行清洁,避免增大污渍面积,为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的清洁使用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外壳的截面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外壳的立体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安装管的立体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
[0027]图6是本技术图1中B的放大图。
[0028]图中:
[0029]1、外壳;2、电动伸缩杆;3、凹槽板;4、从动辊;5、磨砂管;6、安装槽板;7、电机;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内部顶面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且电动伸缩杆(2)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凹槽板(3),并且凹槽板(3)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从动辊(4),所述从动辊(4)的侧壁固定套接安装有磨砂管(5),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槽板(6),且安装槽板(6)的端面固定安装有电机(7),并且电机(7)的输出端卡接安装有主动辊(8),所述主动辊(8)的侧壁固定套接安装有磨砂套(9),所述外壳(1)的前后端均设置有放大镜片(10),所述外壳(1)的上部和端面均贯穿安装有两组清洁板(11),所述外壳(1)的下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2),且支撑板(12)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底板(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前后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通孔(14),且两组所述第一螺纹通孔(14)的内部均贯穿安装有安装管(15),并且两组所述安装管(15)的侧壁均套接安装有外螺纹(16),两组所述安装管(15)的远离端均粘贴安装有环形泡沫双面胶(17),两组所述放大镜片(10)的相向面分别与两组所述环形泡沫双面胶(17)的远离面粘贴连接,所述外壳(1)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横板(18),且横板(18)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螺纹通孔(19),并且第二螺纹通孔(19)的内部均贯穿安装有螺栓(20),所述螺栓(20)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圆板(21),且固定圆板(21)的端面粘贴安装有反光镜片(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可靠性电缆制备用自动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螺纹通孔(14)与两组所述外螺纹(16)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螺纹通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晓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州易亨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