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阀瓣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06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41
一种双阀瓣止回阀,包括阀体、止回板和遮挡板;阀体内设有流道,阀体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第一压力腔通过第一压力管与流道的入口端接通,第二压力腔通过第二压力管与流道的出口端接通;止回板上有流通孔,止回板的两端分别滑动于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内,止回板穿透于阀体上;遮挡板可摆动设于流道内并可遮挡住第二压力管与流道的接通口。水流正流则遮挡板会被顶开,而水流逆流时,会驱使遮挡板下压并阻断流道,以使逆流的水流通过第二压力管进入至第二压力腔内,驱使止回板向第一压力腔的方向移动,让流通孔脱离流道,实现对流道的阻断。反之,若水流再次正流,则会使止回板向第二压力腔的方向移动,使流通孔与流道接通。流通孔与流道接通。流通孔与流道接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阀瓣止回阀


[0001]本技术涉及止回阀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阀瓣止回阀。

技术介绍

[0002]止回阀是指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又称逆止阀、单向阀、逆流阀、和背压阀。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21435366.2”的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高压止回阀,其利用水流自身的推力驱使止回板在矩形管内上下移动,来接通上下游段或阻止水流逆流,但其技术方案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以及不确定性,当水流开始逆转时,水流有部分流向压力管,但更多的是会直接通过止回板上的通孔逆流,并且由于上游段通过压力孔和下压腔实现连接,此时其所述的上压腔和下压强的压力几乎是等同的,导致其止回板失去上下移动的能力,无法实现阻止水流逆流的功能。因此,如何保证逆流的水流仅会通过压力管成了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阀瓣止回阀,可以利用水流自身的逆流推动力实现止回。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双阀瓣止回阀,包括:
[0008]阀体,阀体内贯通设有流道,阀体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第一压力腔通过第一压力管与流道的入口端接通,第二压力腔通过第二压力管与流道的出口端接通;
[0009]止回板,止回板上设有流通孔,止回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压力板和第二压力板,止回板穿透设置于阀体上,并可使流通孔置于流道内,而第一压力板和第二压力板分别滑动设置于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内;
[0010]遮挡板,遮挡板可摆动的设于流道内靠近出口端的一侧,并可阻断流道,遮挡板的摆动方向为向出口端摆动并可遮挡住第二压力管与流道的接通口。
[0011]优选地,第一压力管接通至第一压力腔远离流道的一侧上,第二压力管接通至第二压力腔远离流道的一侧上。
[0012]优选地,阀体在流道内还设有限位凸台,遮挡板可抵于限位凸台上。
[0013]优选地,第一压力板将第一压力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二压力板将第二压力腔分隔为第三腔和第四腔,第二腔和第三腔通过连通管接通。
[0014]优选地,第二腔和第三腔靠近流道的一侧壁上均设有加强筋。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双阀瓣止回阀,包括阀体、止回板和遮挡板;阀体
内设有流道,阀体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第一压力腔通过第一压力管与流道的入口端接通,第二压力腔通过第二压力管与流道的出口端接通;止回板上有流通孔,止回板的两端分别滑动于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内,止回板穿透于阀体上;遮挡板可摆动设于流道内并可遮挡住第二压力管与流道的接通口。水流正流则遮挡板会被顶开,而水流逆流时,会驱使遮挡板下压并阻断流道,以使逆流的水流通过第二压力管进入至第二压力腔内,驱使止回板向第一压力腔的方向移动,让流通孔脱离流道,实现对流道的阻断。反之,若水流再次正流,则会使止回板向第二压力腔的方向移动,使流通孔与流道接通。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流道畅通的状态示意图;
[0020]图3为流道被阻的状态示意图;
[0021]图4为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的截面结构图;
[0022]图中:1阀体、2止回板、3遮挡板、10流道、11第一压力腔、12 第二压力腔、100限位凸台、111第一腔、112第二腔、121第三腔、 122第四腔、20流通孔、21第一压力板、22第二压力板、1a第一压力管、1b第二压力管、c连通管、d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参阅附图1至4,一种双阀瓣止回阀,包括:
[0025]阀体1,阀体1内贯通设有流道10,阀体1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一压力腔11和第二压力腔12,第一压力腔11通过第一压力管1a与流道10的入口端接通,第二压力腔12通过第二压力管1b与流道10 的出口端接通;
[0026]止回板2,止回板2上设有流通孔20,止回板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压力板21和第二压力板22,止回板2穿透设置于阀体1上,并可使流通孔20置于流道10内,而第一压力板21和第二压力板22 分别滑动设置于第一压力腔11和第二压力腔12内;
[0027]遮挡板3,遮挡板3可摆动的设于流道10内靠近出口端的一侧,并可阻断流道10,遮挡板3的摆动方向为向出口端摆动并可遮挡住第二压力管1b与流道10的接通口。
[0028]具体的,当水流正流时,遮挡板3会被水流顶开,以使流道10 正常畅通,并且此时遮挡板3会被水流顶起,并阻挡在第二压力管 1b与流道10的接通口处,使水流无法进入第二压力管1b;而水流逆流时,会驱使遮挡板3下压并阻断流道10,同时遮挡板3由于重力原因也会自动下摆,从而阻断流道10,以使逆流的水流绝大部分都通过第二压力管1b进入至第二压力腔12内,然后由于第一压力腔 11和第二压力腔12的水压差,驱使止回板2向第一压力腔11的方向移动,而流通孔20也会随止回板2一起向第一压力腔11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
中流通孔20脱离了流道10,以对流道10进行阻断,从而实现阻止逆流的效果。反之,若水流再次正流,由于此时流通孔 20未在流道10内,水流会被止回板阻挡,并通过第一压流管1a流入第一压力腔11内,此时第一压力腔11内的压力会大于第二压力腔 12内的压力,使止回板2向第二压力腔12的方向移动,即使流通孔 20与流道10接通,实现对流道10的畅通。
[0029]进一步的,第一压力管1a接通至第一压力腔11远离流道10的一侧上,第二压力管1b接通至第二压力腔12远离流道10的一侧上。第一压力板21将第一压力腔11分隔为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第二压力板22将第二压力腔12分隔为第三腔121和第四腔122,第二腔112和第三腔121通过连通管c接通吗,为第二腔112和第三腔 121的压力平衡提供基础。因此,当流通孔20被遮挡于第一压力腔 11内时,若流道10内的水流正流,则从第一压力管1a中注入的水流是进入到第一腔111内的,并且直接顶在第一压力板21的板面上,便于水流对第一压力板21施力并使第一腔111扩大,相应的会挤压第二腔112,而第二腔112内的流体会通过连通管c进入至第三腔121,扩大第三腔121的体积,相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阀瓣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内贯通设有流道(10),所述阀体(1)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一压力腔(11)和第二压力腔(12),所述第一压力腔(11)通过第一压力管(1a)与所述流道(10)的入口端接通,所述第二压力腔(12)通过第二压力管(1b)与所述流道(10)的出口端接通;止回板(2),所述止回板(2)上设有流通孔(20),所述止回板(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压力板(21)和第二压力板(22),所述止回板(2)穿透设置于所述阀体(1)上,并可使所述流通孔(20)置于所述流道(10)内,而第一压力板(21)和第二压力板(22)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力腔(11)和第二压力腔(12)内;遮挡板(3),所述遮挡板(3)可摆动的设于所述流道(10)内靠近出口端的一侧,并可阻断所述流道(10),所述遮挡板(3)的摆动方向为向出口端摆动并可遮挡住所述第二压力管(1b)与流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华汤雯娟孙晋倪请顺田娜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圣业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