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模块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770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单元模块及电池包。该单元模块包括电芯模块和壳体,电芯模块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极柱,极柱沿电芯模块的高度方向延伸;壳体内形成容纳腔,壳体上设有散热孔,极柱延伸至壳体外。该电池包包括多个并联的上述单元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极柱的端部通过壳体的顶部伸出,并在壳体的顶部设置散热孔,当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热失控气体通过散热孔和极柱向上定向排放,进而将热气从壳体的顶部引出,避免热失控单体高温气体喷射到正常模块而引发热蔓延的现象发生,延长热扩散发生的时间,增加使用的安全性,且极柱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有利于实现单元模块间的汇流排跨接时的正向焊接,大大提升了自动化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元模块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单元模块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年来环境及能源问题的不断加剧,新能源电动汽车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动力来源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动力单元模块是动力电池包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单元模块的壳体的内部设有多个并排排布的电芯,电芯的端部设有极柱,多个单元模块的极柱之间通过汇流排连接。
[0003]传统单元模块的极柱设置在电芯长度方向的端板位置,一旦单元模块的某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极柱位置会成为高温气体排出的通道之一,直接喷射到相邻电池模块上,从而导致快速热蔓延等不良影响;此外,将极柱设置在单元模块的端部,不利于串接汇流排的在线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元模块及电池包。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元模块,单元模块包括:
[0006]电芯模块,电芯模块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极柱,极柱沿电芯模块的高度方向延伸;和
[0007]壳体,壳体内形成用于容纳电芯模块的容纳腔,壳体在电芯模块的高度方向上的一侧设有将容纳腔连通至外部的散热孔,极柱延伸至壳体外。
[0008]优选地,极柱通过安装架安装在壳体上,极柱的朝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的一端伸出安装架。
[0009]优选地,壳体包括能够拆卸地设置的顶盖,顶盖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安装架的安装孔。
[0010]优选地,顶盖包括顶板和分别设置在顶板两侧的安装板,顶板与两个安装板组成凸形结构,两个安装孔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板上。
[0011]优选地,多个散热孔均设置在顶盖上。
[0012]优选地,电芯模块包括多个并联的电芯,电芯的两端分别引出极耳,同侧引出的多个极耳通过汇流排电连接极柱。
[0013]优选地,极柱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汇流排电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的直径大于极柱的直径。
[0014]优选地,壳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汇流排的汇流排支架,极耳设置在汇流排支架上。
[0015]优选地,汇流排与壳体的端板之间设有绝缘板。
[001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多个并联的上述单元模块。
[0017]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8]本技术的极柱的端部通过壳体的顶部伸出,并在壳体的顶部设置散热孔,当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热失控气体通过散热孔和极柱向上定向排放,进而将热气从壳体的顶部引出,避免热失控单体高温气体喷射到正常模块而引发热蔓延的现象发生,延长热扩散发生的时间,增加使用的安全性,且极柱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有利于实现单元模块间的汇流排跨接时的正向焊接,大大提升了自动化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单元模块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单元模块的截面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壳体;2、极柱;21、连接板;3、安装架;4、顶盖;41、顶板;42、安装板;43、散热孔;5、电芯;51、极耳;6、汇流排;7、汇流排支架;8、绝缘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方式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0027]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单元模块包括电芯模块和壳体1,壳体1优选采用铝壳,电芯模块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极柱2,电芯模块的长度方向即为图1中的X方向,极柱2沿电芯模块的高度方向延伸,即极柱2沿竖直方向设置,使得极柱2的设置方向与电芯模块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电芯模块的高度方向即图1中的Z方向。壳体1内形成用于容纳电芯模块的容纳腔,壳体1在电芯模块的高度方向上的一侧设有将容纳腔连通至外部的散热孔43,极柱2延伸至壳体1外,即部分极柱2伸出壳体1的顶部,用于引出电芯模块的电流,进而使得相邻两组单元模块之间连通,其中,相邻两组单元模块之间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
[0028]本技术的极柱2的端部通过壳体1的顶部伸出,并在壳体1的顶部设置散热孔43,当电芯5发生热失控时,热失控气体通过散热孔43和极柱2向上定向排放,进而将热气从壳体1的顶部引出,避免热失控单体高温气体喷射到正常模块而引发热蔓延的现象发生,延长热扩散发生的时间,增加使用的安全性,且极柱2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有利于实现单元模块间的汇流排跨接时的正向焊接,大大提升了自动化生产效率。
[0029]如图2所示,极柱2通过安装架3安装在壳体1上,且极柱2的朝向壳体1的外部的一端伸出安装架3,用于引出电芯模块的电流,进一步优化地,极柱2的朝向壳体1的内部的一端也伸出安装架3,即使得极柱2穿设在安装架3上,使得极柱2的一端可与处于壳体1内部的电芯模块连接,另一端与跨接汇流排连接。安装架3的中部设有通孔,极柱2穿设在通孔内,优选的,极柱2可与安装架3组成一体件,增加安装效果,确保连接的牢固性。
[0030]壳体1包括能够拆卸地设置的顶盖4,顶盖4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安装架3的安装孔。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顶盖4包括顶板41和分别设置在顶板41两侧的安装板42,顶板41与两个安装板42组成凸形结构,两个安装孔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板42上,该种设计方式使得极柱2伸出壳体1的一端处于顶板41与安装板42形成的凹槽内,减少极柱2在电芯模块的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其中,安装架3的顶部穿设在安装孔内,可实现定位效果,避免顶盖4与安装架3相对晃动,优选地,安装孔为阶梯孔,则安装架3上设有台阶结构,确保定位的准确性。此外,安装架3的底部部分与安装板42的底面相贴合,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0031]进一步优化地,如图1所示,多个散热孔43均设置在顶盖4上,具体地,多个散热孔43均设置在顶板41上。使用时,当电芯模块发生热失控时,电芯5本身也产生大量的热量,并快速充满壳体1的内部,此时,通过设置散热孔43,可使得壳体1内部的热气通过散热孔43定向排出,进而将热气从壳体1的顶部引出,避免影响到其他的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模块包括:电芯模块,所述电芯模块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极柱(2),所述极柱(2)沿所述电芯模块的高度方向延伸;和壳体(1),所述壳体(1)内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芯模块的容纳腔,所述壳体(1)在所述电芯模块的高度方向上的一侧设有将所述容纳腔连通至外部的散热孔(43),所述极柱(2)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2)通过安装架(3)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极柱(2)的朝向所述壳体(1)的外部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架(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能够拆卸地设置的顶盖(4),所述顶盖(4)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安装架(3)的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包括顶板(4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41)两侧的安装板(42),所述顶板(41)与两个所述安装板(42)组成凸形结构,两个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秀玉范明聪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