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压缩空气处理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压缩空气是指经空气压缩机(简称空压机)做机械功缩小了自身体积、压力提高后的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主要可分为动力用压缩空气和仪表用压缩空气;其中,仪表用压缩空气对压缩空气的露点要求较高,通常要达到
‑
40℃,故需要配置空气后处理系统对压缩机出口空气进行干燥处理,使压缩空气露点达标后送仪表空气管网。
[0003]压缩空气的后处理系统通常采用冷干机、吸干机或冷冻吸附组合式干燥机(组合式干燥机)三种设备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处理,其中,组合式干燥机是实用冷干机和吸干机组合而成,一般有冷冻式+无热再生吸附式组合干燥机、冷冻式+微热再生吸附式组合干燥机以及冷冻式+鼓风外加热再生吸附式组合干燥机三种,其中:1、冷冻式+无热再生吸附式组合干燥机无法避免低温再生,且成品气耗量较大;2、冷冻式+微热再生吸附式组合干燥机运行时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成品气;3、冷冻式+鼓风外加热再生吸附式组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进气模块(1)、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处理的第一吸附塔(2)和第二吸附塔(3),所述主进气模块(1)用于将压缩气体分配至第一吸附塔(2)和第二吸附塔(3);所述主进气模块(1)和第一吸附塔(2)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主进气模块(1)的出气端和第一吸附塔(2)的进气端的第一输气管(4),所述主进气模块(1)和第二吸附塔(3)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主进气模块(1)的出气端和第二吸附塔(3)的进气端的第二输气管(5),所述主进气模块(1)和第一吸附塔(2)及第二吸附塔(3)之间还设置有同时连通主进气模块(1)和第一吸附塔(2)、主进气模块(1)和第二吸附塔(3)的微热输气模块(6),所述微热输气模块(6)用于对压缩气体加热以对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所述微热输气模块(6)的出气端连通有第一控制转换模块(7),所述第一控制转换模块(7)用于控制微热输气模块(6)输出的压缩气体传输至第一吸附塔(2)或第二吸附塔(3);所述第一吸附塔(2)和第二吸附塔(3)的出气端同时连通有再生冷却模块(8),且所述再生冷却模块(8)的输气端与第一输气管(4)的进气端和第二输气管(5)的进气端同时连接;所述再生冷却模块(8)用于对第一吸附塔(2)输出的微热再生后的压缩气体进行冷却降温,并将冷却降温后的压缩气体与主进气模块(1)分配至第二吸附塔(3)的压缩气体汇流流入第二吸附塔(3)进行干燥处理,或用于对第二吸附塔(3)输出的微热再生后的压缩气体进行冷却降温,并将冷却降温后的压缩气体与主进气模块(1)分配至第一吸附塔(2)的压缩气体汇流流入第一吸附塔(2)进行干燥处理;所述第一吸附塔(2)和第二吸附塔(3)的出气端还同时连通有第二控制转换模块(9),所述第二控制转换模块(9)用于将第一吸附塔(2)或第二吸附塔(3)输出的压缩气体流入再生冷却模块(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气模块(1)包括主进气管(11)和依次设置于主进气管(11)上的第一气体分配器(12)、主冷却器(13)和第一气水分离器(15),所述微热输气模块(6)的进气端连通于第一气体分配器(12)和主冷却器(13)之间的主进气管(11)上,所述第一输气管(4)和第二输气管(5)的进气端均连通于主进气管(11)上第一气水分离器(15)的下游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热输气模块(6)包括第三输气管(61)和依次设置于第三输气管(61)上的电加热器(62)和第三输气阀(63),所述电加热器(62)用于将第三输气管(61)内的压缩气体加热至180℃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昕,刘汉兵,彭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气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