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763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31
本申请涉及一种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其包括主进气模块、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连通主进气模块和第一吸附塔的第一输气管、连通主进气模块和第二吸附塔的第二输气管、微热输气模块、第一控制转换模块、再生冷却模块、第二控制转换模块和出气模块,微热输气模块、第一控制转换模块、再生冷却模块、第二控制转换模块相配合进一步连通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主进气模块,对压缩气体加热以对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并吸附干燥;本申请通过上述模块、吸附塔及管路配合,能够构成循环流通的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对吸附剂进行无热再生和有热再生,将再生气耗降到最小,实现零再生气耗,达到了最佳的节能效果,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压缩空气处理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压缩空气是指经空气压缩机(简称空压机)做机械功缩小了自身体积、压力提高后的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主要可分为动力用压缩空气和仪表用压缩空气;其中,仪表用压缩空气对压缩空气的露点要求较高,通常要达到

40℃,故需要配置空气后处理系统对压缩机出口空气进行干燥处理,使压缩空气露点达标后送仪表空气管网。
[0003]压缩空气的后处理系统通常采用冷干机、吸干机或冷冻吸附组合式干燥机(组合式干燥机)三种设备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处理,其中,组合式干燥机是实用冷干机和吸干机组合而成,一般有冷冻式+无热再生吸附式组合干燥机、冷冻式+微热再生吸附式组合干燥机以及冷冻式+鼓风外加热再生吸附式组合干燥机三种,其中:1、冷冻式+无热再生吸附式组合干燥机无法避免低温再生,且成品气耗量较大;2、冷冻式+微热再生吸附式组合干燥机运行时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成品气;3、冷冻式+鼓风外加热再生吸附式组合干燥机吸附再生阶段利用鼓风机抽取环境空气加热后作为再生气,冷吹阶段采用一定量成品气进行冷吹。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组合式干燥机在对压缩空气实际进行干燥处理时,均存在一定的再生气消耗量,使得压缩空气产品存在放散,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降低组合式干燥机使用过程中的再生气耗量,降低能耗,本申请提供一种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br/>[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包括主进气模块、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处理的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所述主进气模块用于将压缩气体分配至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
[0008]所述主进气模块和第一吸附塔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主进气模块的出气端和第一吸附塔的进气端的第一输气管,所述主进气模块和第二吸附塔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主进气模块的出气端和第二吸附塔的进气端的第二输气管,所述主进气模块和第一吸附塔及第二吸附塔之间还设置有同时连通主进气模块和第一吸附塔、主进气模块和第二吸附塔的微热输气模块,所述微热输气模块用于对压缩气体加热以对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
[0009]所述微热输气模块的出气端连通有第一控制转换模块,所述第一控制转换模块用于控制微热输气模块输出的压缩气体传输至第一吸附塔或第二吸附塔;
[0010]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出气端同时连通有再生冷却模块,且所述再生冷却模块的输气端与第一输气管的进气端和第二输气管的进气端同时连接;所述再生冷却模块用于对第一吸附塔输出的微热再生后的压缩气体进行冷却降温,并将冷却降温后的压缩
气体与主进气模块分配至第二吸附塔的压缩气体汇流流入第二吸附塔进行干燥处理,或用于对第二吸附塔输出的微热再生后的压缩气体进行冷却降温,并将冷却降温后的压缩气体与主进气模块分配至第一吸附塔的压缩气体汇流流入第一吸附塔进行干燥处理;
[0011]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出气端还同时连通有第二控制转换模块,所述第二控制转换模块用于将第一吸附塔或第二吸附塔输出的压缩气体流入再生冷却模块。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进气模块能够将压缩气体按比例分别导入微热输气模块和第一输气管、微热输气模块和第二输气管或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微热输气模块能够对主进气模块中的压缩空气进一步辅助加热,主进气模块、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微热吸气模块、第一控制转换模块、再生冷却模块、第二控制转换模块相配合,构成循环流通的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压缩空气能够分别从第一输气管进入第一吸附塔、从第二输气管进入第二吸附塔以及从微热输气模块进入第一吸附塔或第二吸附塔,在两个吸附塔内分别进行吸附、再生或冷吹工作;在此基础上,控制第一控制转换模块和第二控制转换模块,能够实现一个吸附塔吸附、另一个吸附塔加热再生,或者一个吸附塔吸附、另一个吸附塔冷吹,或者两个吸附塔同时吸附三种运行模式,并通过三种运行模式配合往复,对压缩空气进行较好的干燥处理,并使用压缩空气对吸附塔进行加热再生和带压冷吹再生,全程无需充压或泄压,较好的降低了吸附剂的损耗和再生气耗,同时利用了空压机高温排气的热量,对吸附剂进行无热再生和有热再生,将再生气耗降到最小以实现零再生气耗,达到了最佳的节能效果,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0013]可选的,所述主进气模块包括主进气管和依次设置于主进气管上的第一气体分配器、主冷却器和第一气水分离器,所述微热输气模块的进气端连通于第一气体分配器和主冷却器之间的主进气管上,所述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的进气端均连通于主进气管上第一气水分离器的下游处。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体分配器能够按比例将主进气管中的压缩气体分流运输至微热输气模块和主冷却器,使两股压缩空气分别起到压缩热再生和冷却吸附的作用,降低吸附、再生过程中的气耗。
[0015]可选的,所述微热输气模块包括第三输气管和依次设置于第三输气管上的电加热器和第三输气阀,所述电加热器用于将第三输气管内的压缩气体加热至180℃以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80℃以上的高温空气具有足够的能量(热量),使吸附周期内积累的水分从吸附剂中解析出来,电加热器具有较好的辅助加热的作用,较快的实现了压缩空气的温度提升。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转换模块包括第一转换管、第一阀门、第二转换管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转换管连通微热输气模块的出气端和第一吸附塔,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第一转换管上;所述第二转换管连通微热输气模块的出气端和第二吸附塔,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第二转换管上;所述第一转换管和第二转换管相互连通。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切换即可较为方便的控制经微热输气模块加热后的压缩气体进入第一吸附塔或第二吸附塔,对第一吸附塔或第二吸附塔内的吸附剂进行微热再生。
[0019]可选的,所述再生冷却模块包括冷却输气管和设置于冷却输气管上的再生冷却器和第二气水分离器,所述冷却输气管的进气端连通第二控制转换模块的出气端,所述冷却
输气管的出气端连通主进气管和第一输气管,所述再生冷却器位于第二气水分离器的进气上游。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生冷却器能够对进入冷却输气管的压缩气体进行降温,第二气水分离器能够分离降温后的压缩气体中的水分对其进行干燥,使得压缩气体能够更好的达到仪表用所需露点。
[0021]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转换模块包括连通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第三转换管、第四转换管和连通于第四转换管上的第五转换管,所述第三转换管和第四转换管互相连通;所述第三转换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四转换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所述第五转换管连通于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之间的第四转换管上,所述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用于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进气模块(1)、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处理的第一吸附塔(2)和第二吸附塔(3),所述主进气模块(1)用于将压缩气体分配至第一吸附塔(2)和第二吸附塔(3);所述主进气模块(1)和第一吸附塔(2)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主进气模块(1)的出气端和第一吸附塔(2)的进气端的第一输气管(4),所述主进气模块(1)和第二吸附塔(3)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主进气模块(1)的出气端和第二吸附塔(3)的进气端的第二输气管(5),所述主进气模块(1)和第一吸附塔(2)及第二吸附塔(3)之间还设置有同时连通主进气模块(1)和第一吸附塔(2)、主进气模块(1)和第二吸附塔(3)的微热输气模块(6),所述微热输气模块(6)用于对压缩气体加热以对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所述微热输气模块(6)的出气端连通有第一控制转换模块(7),所述第一控制转换模块(7)用于控制微热输气模块(6)输出的压缩气体传输至第一吸附塔(2)或第二吸附塔(3);所述第一吸附塔(2)和第二吸附塔(3)的出气端同时连通有再生冷却模块(8),且所述再生冷却模块(8)的输气端与第一输气管(4)的进气端和第二输气管(5)的进气端同时连接;所述再生冷却模块(8)用于对第一吸附塔(2)输出的微热再生后的压缩气体进行冷却降温,并将冷却降温后的压缩气体与主进气模块(1)分配至第二吸附塔(3)的压缩气体汇流流入第二吸附塔(3)进行干燥处理,或用于对第二吸附塔(3)输出的微热再生后的压缩气体进行冷却降温,并将冷却降温后的压缩气体与主进气模块(1)分配至第一吸附塔(2)的压缩气体汇流流入第一吸附塔(2)进行干燥处理;所述第一吸附塔(2)和第二吸附塔(3)的出气端还同时连通有第二控制转换模块(9),所述第二控制转换模块(9)用于将第一吸附塔(2)或第二吸附塔(3)输出的压缩气体流入再生冷却模块(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气模块(1)包括主进气管(11)和依次设置于主进气管(11)上的第一气体分配器(12)、主冷却器(13)和第一气水分离器(15),所述微热输气模块(6)的进气端连通于第一气体分配器(12)和主冷却器(13)之间的主进气管(11)上,所述第一输气管(4)和第二输气管(5)的进气端均连通于主进气管(11)上第一气水分离器(15)的下游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热输气模块(6)包括第三输气管(61)和依次设置于第三输气管(61)上的电加热器(62)和第三输气阀(63),所述电加热器(62)用于将第三输气管(61)内的压缩气体加热至180℃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余热再生空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昕刘汉兵彭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气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