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脱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705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脱氮装置。一种污水脱氮装置,包括:罐体,具有上部开口的内腔,内腔设有与罐体外部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内腔底部设有第三曝气管;导流筒,设于内腔,所述导流筒的中轴线平行于罐体的中轴线,导流筒使内腔由内而外被划分为第二反应区和第一反应区,导流筒顶端端部设有第二曝气管,导流筒底端端部设有第一曝气管;顶盖,设于内腔顶部,所述顶盖设有伸入于导流筒内的搅拌部件;布水器,设于第一反应区,所述布水器连通于进水口;载体,分布于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导流筒与罐体内腔形成的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的水力及载体循环流动,加强装置内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提高脱氮效率。提高脱氮效率。提高脱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脱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污水脱氮装置,属于水处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水处理装置中,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装置需要考虑到占地面积限制、能耗以及运行成本,因此将氨氮、TN和COD在同一反应器中同步去除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处理装置非常适合用于生活污水处理。
[0003]现有的污水脱氮装置主要是基于SBR的运行方式,虽然也在同一反应器内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但脱氮的具体反应过程在时间上被隔开,水力停留时间长,能耗大。因此,研究开发一种以同步硝化反硝化方式提高脱氮效率,且具有较短水力停留时间的污水脱氮装置,对于本领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以上背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脱氮装置,以同步硝化反硝化方式提高脱氮效率,且具有较短水力停留时间,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污水脱氮装置,包括:
[0007]罐体,具有上部开口的内腔,内腔设有与罐体外部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内腔底部设有第三曝气管;
[0008]导流筒,设于内腔,所述导流筒的中轴线平行于罐体的中轴线,导流筒使内腔由内而外被划分为第二反应区和第一反应区,导流筒顶端设有边沿,所述边沿朝向于内腔壁延伸并与内腔壁相接,边沿与内腔壁相接处设有集水槽,导流筒顶端端部设有第二曝气管,导流筒底端端部设有第一曝气管;
[0009]顶盖,设于内腔顶部,所述顶盖设有伸入于导流筒内的搅拌部件;
[0010]拦截网,设于导流筒顶端和内腔底部;
[0011]布水器,设于第一反应区,所述布水器连通于进水口;
[0012]载体,分布于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从进水口经布水器进入第一反应区,进行一级同步硝化反硝化,位于导流筒底部的污水携带诸多载体经第一曝气管向上曝气和搅拌部件产生的旋流而进入第二反应区,进行二级同步硝化反硝化,导流筒顶端出水溢流进入集水槽后流出;出水口浊度过高时可进行反向操作,关闭第一曝气管,同时使搅拌部件反向旋转,依次开启第二曝气管和第三曝气管,第二曝气管向下曝气,第三曝气管向上曝气,从而使第二反应区的污水反向流动至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的密集载体在水流作用下回流至第一反应区,促进载体表面生物膜更新。
[0014]作为优选,所述罐体底部设有封头,所述拦截网设于内腔与封头之间,所述封头底
部设有排泥口。
[0015]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筒顶端口径大于底端口径。
[0016]作为优选,所述搅拌部件包括电机、转轴和桨叶,所述桨叶呈螺旋状环绕于转轴表面,所述桨叶位于导流筒内,所述转轴端部连接电机,所述电机设于顶盖顶部。
[0017]作为优选,所述拦截网表面设有若干网孔,所述网孔孔径小于载体的最小直径。
[0018]作为优选,所述布水器与内腔底端的距离为罐体高度的1/6~1/5。
[0019]作为优选,所述布水器包括第一布水器和第二布水器,所述第一布水器和第二布水器分别设置在导流筒外部两侧的内腔内。
[0020]作为优选,所述载体为直径40~60mm的多孔球体,球体表面设有若干盲孔,所述盲孔孔径为0.4~0.8mm。
[0021]作为优选,所述载体的总体积为第二反应区体积的50%~70%。
[002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的体积比为0.8~0.9。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4]本技术的污水脱氮装置,通过搅拌部件配合曝气管,使导流筒与罐体内腔形成的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的水力及载体循环流动,加强装置内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提高脱氮效率,简化工艺流程,节省装置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罐体,2、导流筒,3、顶盖,4、搅拌部件,5、拦截网,6、布水器,7、载体,11、内腔,12、进水口,13、出水口,14、封头,15、排泥口,21、边沿,22、集水槽,41、电机,42、转轴,43、桨叶,61、第一布水器,62、第二布水器,81、第一曝气管,82、第二曝气管,83、第三曝气管,111、第一反应区,112、第二反应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
[0030]在本技术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所示的一种污水脱氮装置,包括罐体1、导流筒2、顶盖3、搅拌部件4、拦截网5、布水器6和载体7。
[0033]罐体具有上部开口的内腔11,内腔设有与罐体外部连通的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内腔底部设有第三曝气管83。罐体底部设有封头14,封头底部设有排泥口15。
[0034]导流筒设于内腔,导流筒的中轴线平行于罐体的中轴线,导流筒使内腔由内而外被划分为第二反应区112和第一反应区111,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的体积比为0.8~0.9,本实施例中为0.8。
[0035]导流筒顶端设有边沿21,边沿朝向于内腔壁延伸并与内腔壁相接,边沿与内腔壁相接处设有集水槽22。导流筒顶端端部设有第二曝气管82,导流筒底端端部设有第一曝气管81。
[0036]顶盖设于内腔顶部,顶盖设有伸入于导流筒内的搅拌部件4,搅拌部件包括电机41、转轴42和桨叶43,桨叶呈螺旋状环绕于转轴表面,桨叶位于导流筒内,转轴端部连接电机,电机设于顶盖顶部。
[0037]拦截网有两个,一个设于导流筒顶端,一个设于内腔与封头之间,拦截网的作用为限制载体只能在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内随水流移动。拦截网表面设有多个网孔,网孔孔径小于载体的最小直径。
[0038]布水器设于第一反应区,布水器连通于进水口。布水器与内腔底端的距离为罐体高度的1/6~1/5,本实施例中两者距离为罐体高度的1/5。布水器包括第一布水器61和第二布水器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污水脱氮装置包括:罐体(1),具有上部开口的内腔(11),内腔设有与罐体外部连通的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内腔底部设有第三曝气管(83);导流筒(2),设于内腔,所述导流筒的中轴线平行于罐体的中轴线,导流筒使内腔由内而外被划分为第二反应区(112)和第一反应区(111),导流筒顶端设有边沿(21),所述边沿朝向于内腔壁延伸并与内腔壁相接,边沿与内腔壁相接处设有集水槽(22),导流筒顶端端部设有第二曝气管(82),导流筒底端端部设有第一曝气管(81);顶盖(3),设于内腔顶部,所述顶盖设有伸入于导流筒内的搅拌部件(4);拦截网(5),设于导流筒顶端和内腔底部;布水器(6),设于第一反应区,所述布水器连通于进水口;载体(7),分布于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底部设有封头(14),所述拦截网设于内腔与封头之间,所述封头底部设有排泥口(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顶端口径大于底端口径。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彭生杨建超金丽丽韩国威娄小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