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体加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689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炉体加料装置,包括软管和下料筒,所述软管与下料筒连通,还包括储存斗、固定架、与炉体固定连接的下料挡套,所述软管与储存斗连通,所述固定架安装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下料筒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筒固定连接有与定位筒,所述下料挡套设有供定位筒卡入的下料口,所述下料筒与定位筒连通,所述下料筒安装有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定位筒卡入下料挡套的下料口内,避免熔块原料在停止下料后继续从定位筒排出,防止操作人员在获取实验样品时被熔块原料灼伤,具有安全性较好和不容易浪费原料的优点。具有安全性较好和不容易浪费原料的优点。具有安全性较好和不容易浪费原料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体加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加料装置的
,具体涉及一种炉体加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生产玻璃熔块的过程中,需要将熔块原料放入熔块实验炉内进行抽样检测,以检测原料是否合格。而玻璃熔块原料温度较高,若不慎操作失误,则很容易被熔块原料灼伤。目前,在熔块实验中采用的是人工向熔块实验炉添加熔块原料,先将熔块原料放入原料袋内,然后将熔块原料从原料袋倒入熔块实验炉的进料口内,从而实现向熔块实验炉加料的功能,但这种加料的方法容易引起扬尘,并容易灼伤人脸,存在安全隐患。
[0003]公告号为CN21056994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泥富氧侧吹熔炼炉的进料装置,包括熔炼炉本体,所述熔炼炉本体的顶端安装有进料箱,所述转轴为水平分布,所述进料箱的内部底端固定有进料斗,所述传动杆的底端转动安装在熔炼炉本体的顶端,且传动杆的中部位置安装有水平分布的凸轮,并且凸轮的边侧和水平分布的震动杆,所述进料斗通过软管和下料管相连通,且垂直分布的下料管边侧分别设置有套环和滑环,所述熔炼炉本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水平对称分布的往复丝杆和滑杆。进料斗中的原料会经由软管进入到下料管中,并经由下料管进入到熔炼炉本体中,但在往复丝杆带动下料管移动的过程中,原料容易意外泄漏,造成安全隐患和原料的浪费。
[0004]故现有技术中的炉体加料装置存在安全性较差和容易浪费原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体加料装置,其包括包括软管、下料筒、储存斗、固定架、与炉体固定连接的下料挡套,该炉体加料装置具有安全性较好和不容易浪费原料的优点。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炉体加料装置,包括软管和下料筒,所述软管与下料筒连通,还包括储存斗、固定架、与炉体固定连接的下料挡套,所述软管与储存斗连通,所述固定架安装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下料筒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筒固定连接有与定位筒,所述下料挡套设有供定位筒卡入的下料口,所述下料筒与定位筒连通,所述下料筒安装有阀体。通过这样的设置:通过将定位筒卡入下料挡套的下料口内,避免操作人员被熔块原料灼伤,能够保证下料挡套和炉体在加料过程中不会偏移或倾倒,避免熔块原料在停止下料后继续从定位筒排出,防止操作人员在获取实验样品时被熔块原料灼伤,具有安全性较好和不容易浪费原料的优点。
[0008]作为优选,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驱动件电性连接且控制驱动件带动下料筒移动,所述控制模块与阀体电性连接且控制阀体的开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人员在加料过程中被灼伤,起到提高安全性的作用。
[0009]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有提示单元。通过这样的设置:提醒操作人员获
取炉体内的实验样品,防止操作人员忘记取样而导致实验样品冷却凝固在炉体内。
[0010]作为优选,所述驱动件为直线电机。通过这样的设置:实现带动定位筒向靠近和远离下料挡套的方向移动的功能。
[0011]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筒长度小于下料挡套的长度。通过这样的设置:提高炉体在加料过程中的稳定性,起到提高安全性和避免原料浪费的作用。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下料挡套内壁与定位筒外壁相配合。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避免原料浪费,减少从炉体内排出的扬尘,起到改善生产环境的作用。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下料挡套上端设有定位平面,所述定位筒固定连接有与定位平面卡接的定位板。通过这样的设置:起到对定位筒进行限位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下料挡套和炉体在加料过程中发生晃动,起到提高下料挡套和炉体的稳定性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避免原料浪费。
[0014]作为优选,所述下料筒设有圆柱下料段和锥形段,所述锥形段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圆柱下料段和下料筒连通,所述定位筒的内壁直径小于圆柱下料段的内壁直径,所述锥形段上端的内壁直径与圆柱下料段的内壁直径相同,所述锥形段下端的内壁直径与定位筒的内壁直径相同。通过这样的设置:防止原料附着在下料筒内壁堆积和堵塞,起到节省原料的作用。
[0015]作为优选,所述锥形段内壁上端与圆柱下料段内壁平滑过渡,所述锥形段内壁下端与定位筒内壁平滑过渡。通过这样的设置:起到减少残留在下料筒和定位筒内的原料,防止原料在下料筒和定位筒内堆积和堵塞,起到节省原料的作用。
[0016]作为优选,所述阀体设置在圆柱下料段上。通过这样的设置:起到方便安装阀体的作用。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8]1、通过将定位筒卡入下料挡套的下料口内,能够有效防止向炉体加料过程中因没有对准而导致原料泄漏的问题产生,避免操作人员被熔块原料灼伤,起到提高安全性的作用,并能减少熔块原料泄漏而产生的浪费,起到节省原料的作用。具有安全性较好和不容易浪费原料的优点。
[0019]2、当熔块原料向下掉落并与下料挡套和炉体碰撞时,容易引起下料挡套和炉体的晃动。定位筒卡入下料挡套内,使定位筒能与下料挡套卡接,从而能够保证下料挡套和炉体在加料过程中不会偏移或倾倒,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避免原料浪费。
[0020]3、炉体内有足够的熔块原料后,在驱动件带动下料筒和定位筒向远离下料挡套的方向移动时,通过将阀体关闭,避免熔块原料在停止下料后继续从定位筒排出,防止操作人员在获取实验样品时被熔块原料灼伤,并能起到防止熔块原料浪费的作用,起到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避免原料浪费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炉体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关于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控制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技术特征如下:
[0025]11、储存斗;12、软管;21、下料筒;22、阀体;23、圆柱下料段;24、锥形段;25、定位筒;26、定位板;31、固定架;32、驱动件;41、下料挡套;42、定位平面;43、下料口;44、炉体;45、进料口;51、控制模块;52、提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0027]参考图1和图2,一种炉体加料装置,包括软管12、下料筒21、储存斗11、固定架31、控制模块51、下料挡套41,软管12上下两端分别与下料筒21和储存斗11连通。固定架31安装有驱动件32,驱动件32与下料筒21固定连接,驱动件32为直线电机。下料挡套41固定安装在炉体44上,炉体44设有位于下料挡套41内的进料口45。下料筒21固定连接有与定位筒25,下料挡套41设有供定位筒25卡入的下料口43,定位筒25长度小于下料挡套41的长度,下料挡套41内壁与定位筒25外壁相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体加料装置,包括软管(12)和下料筒(21),所述软管(12)与下料筒(21)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存斗(11)、固定架(31)、与炉体固定连接的下料挡套(41),所述软管(12)与储存斗(11)连通,所述固定架(31)安装有驱动件(32),所述驱动件(32)与下料筒(21)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筒(21)固定连接有与定位筒(25),所述下料挡套(41)设有供定位筒(25)卡入的下料口(43),所述下料筒(21)与定位筒(25)连通,所述下料筒(21)安装有阀体(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体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51),所述控制模块(51)分别与驱动件(32)电性连接且控制驱动件(32)带动下料筒(21)移动,所述控制模块(51)与阀体(22)电性连接且控制阀体(22)的开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体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51)电性连接有提示单元(5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体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2)为直线电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体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军曾健伍志良简润桐洪卫吴新明薛修强
申请(专利权)人:新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