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槽共用供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675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槽共用供水系统,水洗槽一设置有补水管及卧式泵浦一,卧式泵浦一的主进水管路上设置有气动隔膜阀一,气动隔膜阀一连通有进水支管一及进水支管二,进水支管一上设置有流量计一及手动球阀一且终端设置有喷管一;水洗槽二内部设置有位于进水支管二上的流量计二及手动球阀二及终端的喷管二;卧式泵浦二的出水端设置有回水管且回水管的出水口连通至水洗槽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水洗槽一内的卧式泵浦一实现集中供水,并通过气动隔膜阀一的调配功能实现将水同时供应到多个水洗槽的喷管内并通过进水支路配备的手动球阀控制冲洗产品,从而提高水的利用率及减少管路布线并降低管路等成本投入。少管路布线并降低管路等成本投入。少管路布线并降低管路等成本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槽共用供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多槽共用供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很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使用清水来清洗产品,尤其是进行光伏电池片生产时,由于硅片需要经过多道工艺槽进行处理,且每次工艺过程结束后都需要单独的水洗槽进行硅片清洗以去除表面的药液残留及其他杂质,而清洗完的水通常直接排放而不能重复利用,因此针对对应工艺槽后端的水洗槽需要一直加水,从而导致消耗的水量极大以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此外,不同的水洗槽均配备单独的补水管、排水管等,从而导致管路布线较复杂且成本投入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槽共用供水系统,其至少包括水洗槽一及水洗槽二;
[0004]所述水洗槽一侧部设置有补水管且内部设置有卧式泵浦一,所述卧式泵浦一的出水端连通有主进水管,所述主进水管路上设置有气动隔膜阀一,所述气动隔膜阀一的出水端连通有进水支管一及进水支管二,所述进水支管一上设置有流量计一及手动球阀一且终端设置有喷管一;所述水洗槽一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及排水阀;所述水洗槽一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喷管一下方的隔层一;
[0005]所述进水支管二由所述水洗槽一延伸至所述水洗槽二内部,所述水洗槽二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进水支管二上的流量计二及手动球阀二,以及位于所述进水支管二终端的喷管二;所述水洗槽二的内侧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喷管二下方的隔层二,以及位于所述隔层二下侧并倾斜设置的导流板一,所述导流板一上侧设置有卧式泵浦二,所述卧式泵浦二的出水端设置有回水管一且所述回水管一的出水口连通至所述水洗槽一。
[0006]其中,所述隔层一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漏水支撑板一、颗粒过滤层一、吸附层一及下漏水支撑板一,所述上漏水支撑板一及下漏水支撑板一的侧边通过卡槽一配合设置在所述水洗槽一侧壁内部的卡块一进行快速安装。
[0007]其中,所述隔层二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漏水支撑板二、颗粒过滤层二、吸附层二及下漏水支撑板二,所述上漏水支撑板二及下漏水支撑板二的侧边通过卡槽二配合设置在所述水洗槽二侧壁内部的卡块二进行快速安装。
[0008]其中,所述喷管一包括喷管本体一,并列设置在所述喷管本体一上的多排一级喷水孔一,轴向套设在所述喷管本体一表面的旋转管一,以及并列开设在所述旋转管一上的一排二级喷水孔一,通过转动所述旋转管一使所述二级喷水孔一对应任意一排所述一级喷水孔一。
[0009]其中,所述喷管二包括喷管本体二,并列设置在所述喷管本体二上的多排一级喷水孔二,轴向套设在所述喷管本体二表面的旋转管二,以及并列开设在所述旋转管二上的
一排二级喷水孔二,通过转动所述旋转管二使所述二级喷水孔二对应任意一排所述一级喷水孔二。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设置在水洗槽一内的卧式泵浦一实现集中供水,并通过气动隔膜阀一的调配功能实现将水同时供应到多个水洗槽的喷管内并通过进水支路配备的手动球阀控制冲洗产品,从而提高水的利用率及减少管路布线并降低管路等成本投入。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公开的两槽共用供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公开的三槽共用供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数字表示:10.水洗槽一;11.补水管;12.卧式泵浦一;13.主进水管;14.气动隔膜阀一;15.流量计一;16.手动球阀一;17.进水支管一;18.喷管一;19.进水支管二;110.排水管;111.排水阀;112.隔层一;20.水洗槽二;21.流量计二;22.手动球阀二;23.喷管二;24.卧式泵浦二;25.回水管一;26.导流板一;27.隔层二;30.水洗槽三;31.流量计三;32.手动球阀三;33.进水支管三;34.喷管三;35.卧式泵浦三;36.回水管二;37.导流板二;38.隔层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6]实施例1:
[0017]参考图1,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两槽共用供水系统,其包括水洗槽一10及水洗槽二20;水洗槽一10侧部设置有补水管11且内部设置有卧式泵浦一12,卧式泵浦一12的出水端连通有主进水管13,主进水管13路上设置有气动隔膜阀一14,气动隔膜阀一14的出水端连通有进水支管一17及进水支管二19,进水支管一17上设置有流量计一15及手动球阀一16且终端设置有喷管一18;水洗槽一10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10及排水阀111;水洗槽一10内还设置有位于喷管一18下方的隔层一112;进水支管二19由水洗槽一10延伸至水洗槽二20内部,水洗槽二20内部设置有位于进水支管二19上的流量计二21及手动球阀二22,以及位于进水支管二19终端的喷管二23;水洗槽二20的内侧还设置有位于喷管二23下方的隔层二27,以及位于隔层二27下侧并倾斜设置的导流板一26,导流板一26上侧设置有卧式泵浦二24,卧式泵浦二24的出水端设置有回水管一25且回水管一25的出水口连通至水洗槽一10。
[0018]其中,隔层一11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漏水支撑板一、颗粒过滤层一、吸附层一及下漏水支撑板一,上漏水支撑板一及下漏水支撑板一的侧边通过卡槽一配合设置在水洗槽一10侧壁内部的卡块一进行快速安装;隔层二27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漏水支撑板二、颗粒过滤层二、吸附层二及下漏水支撑板二,上漏水支撑板二及下漏水支撑板二的侧边通过卡槽二配合设置在水洗槽二20侧壁内部的卡块二进行快速安装。
[0019]其中,喷管一18包括喷管本体一,并列设置在喷管本体一上的多排一级喷水孔一,
轴向套设在喷管本体一表面的旋转管一,以及并列开设在旋转管一上的一排二级喷水孔一,通过转动旋转管一使二级喷水孔一对应任意一排一级喷水孔一;喷管二23包括喷管本体二,并列设置在喷管本体二上的多排一级喷水孔二,轴向套设在喷管本体二表面的旋转管二,以及并列开设在旋转管二上的一排二级喷水孔二,通过转动旋转管二使二级喷水孔二对应任意一排一级喷水孔二。
[0020]实施例2:
[0021]基于实施例1并参考图2,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2还具有水洗槽三30,水洗槽三30通过进水支管三33连通至水洗槽一10的主进水管13,水洗槽三30内部设置有位于进水支管三33上的流量计三31及手动球阀三32,以及位于进水支管三33终端的喷管三34;水洗槽三30的内侧还设置有位于喷管三34下方的隔层三38,以及位于隔层三38下侧并倾斜设置的导流板三37,导流板三37上侧设置有卧式泵浦三35,卧式泵浦三35的出水端设置有回水管二36且回水管二36的出水口连通至水洗槽一10。
[0022]其中,隔层三38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漏水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槽共用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水洗槽一(10)及水洗槽二(20);所述水洗槽一(10)侧部设置有补水管(11)且内部设置有卧式泵浦一(12),所述卧式泵浦一(12)的出水端连通有主进水管(13),所述主进水管(13)路上设置有气动隔膜阀一(14),所述气动隔膜阀一(14)的出水端连通有进水支管一(17)及进水支管二(19),所述进水支管一(17)上设置有流量计一(15)及手动球阀一(16)且终端设置有喷管一(18);所述水洗槽一(10)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10)及排水阀(111);所述水洗槽一(10)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喷管一(18)下方的隔层一(112);所述进水支管二(19)由所述水洗槽一(10)延伸至所述水洗槽二(20)内部,所述水洗槽二(2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进水支管二(19)上的流量计二(21)及手动球阀二(22),以及位于所述进水支管二(19)终端的喷管二(23);所述水洗槽二(20)的内侧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喷管二(23)下方的隔层二(27),以及位于所述隔层二(27)下侧并倾斜设置的导流板一(26),所述导流板一(26)上侧设置有卧式泵浦二(24),所述卧式泵浦二(24)的出水端设置有回水管一(25)且所述回水管一(25)的出水口连通至所述水洗槽一(10)。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淋郑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普伊特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