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成型过程中异形部件压合质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648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证成型过程中异形部件压合质量的方法,属于工程机械轮胎制造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在对垫胶部件和胎侧部件进行压合时,按照部件的最厚点、内端点至外端点的顺序进行压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压合压辊的行进的方式进行设计,可以避免垫胶、胎侧部件在压合过程中出现材料异常偏移问题,保证部件定位的符合性,降低因此导致的市场早期质量问题。降低因此导致的市场早期质量问题。降低因此导致的市场早期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证成型过程中异形部件压合质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轮胎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保证成型过程中异形部件压合质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轮胎成型过程中,胎肩、胎圈部位的异形部件(包括垫胶、胎侧、下胶芯)在压合过程中易出现定位偏歪的问题,如何保证部件的压合质量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且该部件出现偏歪或不密实时,没有较好的检验方法对其进行有效识别,最终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均一性造成波动,影响消费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证成型过程中异形部件压合质量的方法,对压合压辊的行进的方式进行设计,可以避免垫胶、胎侧部件在压合过程中出现材料异常偏移问题,保证部件定位的符合性,降低因此导致的市场早期质量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保证成型过程中异形部件压合质量的方法,在对垫胶部件和胎侧部件进行压合时,按照部件的最厚点、内端点至外端点的顺序进行压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下压辊进行轴向回零,回零后测量两个下压辊的间距为A,测量垫胶部件或胎侧部件的最厚点至机头中心的距离为B,然后计算出下压辊压合垫胶部件或胎侧部件的最厚点的轴向位置为C=B

A/2,然后将该数据C输入到控制系统中,作为压合的起始位;2)测量垫胶部件或胎侧部件的最厚点至部件内端点的距离为D,然后根据E=C

D

(8~15)mm计算出压合的第一结束位,并将该数据E输入到控制系统中;3)测量垫胶部件或胎侧部件的最厚点至部件外端点的距离为F,然后根据G=C+F+(15~30)mm计算出压合的第二结束位,并将该数据G输入到控制系统中;4)根据上述设定的起始位、第一结束位和第二结束位,使用下压辊对垫胶部件或胎侧部件进行压合。
[0005]优选地,步骤1)中,将数据C输入到控制系统中后,在控制系统的手动操作模式下将下压辊的位置打开至数据C设定的起始位,确认该位置是否符合设计的压合要求,若不符合,则进行数据C的微调、确认及保存;步骤2)中,将数据E输入到控制系统中后,在控制系统的手动操作模式下将下压辊打开至数据E设定的第一结束位,确认该位置是否符合设计的压合要求,若不符合,则进行数据E的微调、确认及保存;步骤3)中,将数据G输入到控制系统中后,在控制系统的手动操作模式下将下压辊打开至数据G设定的第二结束位,确认该位置是否符合设计的压合要求,若不符合,则进行数据G的微调、确认及保存。
[0006]优选地,步骤4)中,在压合过程中,使定位激光灯标的位置保持与垫胶部件或胎侧部件定位贴合的位置不变,以便监控该过程是否存在垫胶部件或胎侧部件的异常偏移问题
的出现,若压合后测量的偏移距离符合预设标准一,则判定未出现异常偏移问题。
[0007]优选地,所述预设标准一为:偏移距离≤3mm。
[0008]优选地,步骤4)中,下压辊压合垫胶部件或胎侧部件起始位的持续时间为2~5s。
[0009]优选地,对垫胶部件进行压合时,先压合垫胶部件最厚点的内端点;对胎侧部件进行压合时,先压合胎侧部件最厚点的中心点。
[0010]优选地,还包括对下胶芯部件压合后的确认:设定压合后下胶芯部件的宽度,根据该宽度将定位激光灯标移至设定的位置,测量下胶芯部件的外侧最薄端点与定位激光灯标之间的距离,若该距离符合预设标准二,则判定下胶芯部件压合符合要求;若该距离不符合预设标准二,则调整压合参数后重新压合下胶芯部件。
[0011]优选地,所述预设标准二为:距离≤10mm。
[00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对贴合平整后的垫胶部件或胎侧部件在压合前,对压合压辊的行进的方式进行设计,可以避免垫胶、胎侧部件在压合过程中出现材料异常偏移问题,保证部件定位的符合性,降低因此导致的市场早期质量问题。
[0013]2. 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具体对压合步序的起始位、第一结束位和第二结束位进行设定及验证,保证了压合步序的顺利进行,进一步避免了压合过程中出现材料异常偏移的问题。
[0014]3. 本专利技术还增加了下胶芯部件压合后的确认步骤,保证了下胶芯部件的压合质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垫胶部件的压合顺序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胎侧部件的压合顺序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垫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胎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下胶芯部件压合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下胶芯部件压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垫胶部件、2

胎侧部件、3

下胶芯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其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
[0023]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证成型过程中异形部件压合质量的方法,在对垫胶部件1和胎侧部件2进行压合时,按照部件的最厚点(图1

2中的a点)、内端点(图1

2中的b点)至外端点(图1

2中的d点)的顺序进行压合。
[0024]垫胶部件1及胎侧部件2在鼓上压合过程中,鼓在旋转时下压辊延轴向方向向外压合,此时压辊在被压合部件上的轨迹呈螺旋状。因垫胶部件1及胎侧部件2形状不规则,压辊在压合过程中因部件的厚点、薄点变化与螺旋式的压合轨迹导致产生向外的推力明显大于部件贴合时的粘合力,从而导致部件压合时产生局部偏移。采用部件的最厚点作为压合起
始位,实现了最厚点的有效固定,有效避免部件偏移。
[0025]进一步地,上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胎筒传递至反包鼓后,进行扣圈、胶芯压合操作后,然后对垫胶部件1进行平面的油刷;或者,胎筒传递至反包鼓后,进行扣圈、胶芯、垫胶部件1压合操作后,然后对胎侧部件2进行平面的油刷。然后按照定位激光灯标并沿着垫胶部件1或胎侧部件2的标线进行部件的贴合,要求该部件贴合要平整,贴合完成后使用手压辊对垫胶部件1或胎侧部件2的最厚点进行压合2

3周。
[0026]1)将下压辊进行轴向回零,回零后测量两个下压辊的间距为A,测量垫胶部件1或胎侧部件2的最厚点至机头中心的距离为B(如图3

4所示),然后计算出下压辊压合垫胶部件1或胎侧部件2的最厚点的轴向位置为C=B

A/2,然后将该数据C输入到控制系统中,作为压合的起始位;2)测量垫胶部件1或胎侧部件2的最厚点至部件内端点的距离为D(如图3

4所示),然后根据E=C

D

(8~15)mm计算出压合的第一结束位,并将该数据E输入到控制系统中;3)测量垫胶部件1或胎侧部件2的最厚点至部件外端点的距离为F(如图3

4所示),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保证成型过程中异形部件压合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垫胶部件(1)和胎侧部件(2)进行压合时,按照部件的最厚点、内端点至外端点的顺序进行压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下压辊进行轴向回零,回零后测量两个下压辊的间距为A,测量垫胶部件(1)或胎侧部件(2)的最厚点至机头中心的距离为B,然后计算出下压辊压合垫胶部件(1)或胎侧部件(2)的最厚点的轴向位置为C=B

A/2,然后将该数据C输入到控制系统中,作为压合的起始位;2)测量垫胶部件(1)或胎侧部件(2)的最厚点至部件内端点的距离为D,然后根据E=C

D

(8~15)mm计算出压合的第一结束位,并将该数据E输入到控制系统中;3)测量垫胶部件(1)或胎侧部件(2)的最厚点至部件外端点的距离为F,然后根据G=C+F+(15~30)mm计算出压合的第二结束位,并将该数据G输入到控制系统中;4)根据上述设定的起始位、第一结束位和第二结束位,使用下压辊对垫胶部件(1)或胎侧部件(2)进行压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证成型过程中异形部件压合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数据C输入到控制系统中后,在控制系统的手动操作模式下将下压辊的位置打开至数据C设定的起始位,确认该位置是否符合设计的压合要求,若不符合,则进行数据C的微调、确认及保存;步骤2)中,将数据E输入到控制系统中后,在控制系统的手动操作模式下将下压辊打开至数据E设定的第一结束位,确认该位置是否符合设计的压合要求,若不符合,则进行数据E的微调、确认及保存;步骤3)中,将数据G输入到控制系统中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凤和王银竹印海建岳振王传铸
申请(专利权)人:泰凯英青岛专用轮胎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