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培养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5636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培养方法及应用。增殖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5.0g/L~100.0g/L碳源,27.0g/L~34.0g/L氮源,3.0g/L~8.0g/L乙酸钠,0.8g/L~3.1g/L柠檬酸二铵,1.1g/L~3.2g/L吐温80,0.2g/L~0.9g/L玉米浆,0.32g/L~0.81g/L硫酸镁以及0.12g/L~0.37g/L硫酸锰。培养方法包括:配制种子培养液;按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进行配置;对种子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重悬后接种至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中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培养基成分简单、价格低廉,可以大幅度降低副干酪乳杆菌在工业化生产应用中的成本。工业化生产应用中的成本。工业化生产应用中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培养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
,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培养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兼性厌氧、不产芽孢、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和其他风味物质的细菌。乳酸菌作为重要的发酵微生物,具有抑制胃肠道中的病原微生物,降低其粘附能力,从而改善宿主体内微生态平衡,调节肠道粘膜免疫能力,维持肠道屏障的功能,在食品、饮料和微生态制剂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003]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L.paracasei)属于乳杆菌属,是一种兼性厌氧菌,细菌宽度为2.0~4.0μm,长度为0.8~1.0μm,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存活在大多数环境中,例如乳制品、植物产品、口腔以及肠道等环境。副干酪乳杆菌因具有较强的抗胃肠道消化能力及其诸多益生特性,成为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益生乳酸菌,特别是在发酵剂或微生态制剂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0004]对于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而言,一方面,受溶氧含量、生长温度、pH、接种量等培养条件以及培养基的碳源、氮源等组成成分的影响;另一方面,副干酪乳杆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等代谢产物的积累会使其所处环境的pH急剧下降从而严重抑制自身的生长。因此,获得大批量、高密度、高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以进行工业化应用的前提是需要找到适合该菌的增殖培养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高密度、高活性副干酪乳杆菌的培养基。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可以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5.0g/L~100.0g/L碳源,27.0g/L~34.0g/L氮源,3.0g/L~8.0g/L乙酸钠,0.8g/L~3.1g/L柠檬酸二铵,1.1g/L~3.2g/L吐温80,0.2g/L~0.9g/L玉米浆,0.32g/L~0.81g/L硫酸镁以及0.12g/L~0.37g/L硫酸锰。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副干酪乳酸杆菌培养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副干酪乳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种子培养液;配置以上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对种子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重悬后按照1%~5%(v/v)接种量接种至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中培养。
[0008]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在制备食品中的应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0010](1)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基成分简单、价格低廉,可以大幅度降低副干酪乳杆菌在工业化生产应用中的成本;
[0011](2)本专利技术培养基的初始培养条件比传统的培养基pH高,可能避免使用传统培养基培养过程中代谢产物快速积累导致pH急剧下降的问题;
[0012](3)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对多种副干酪乳杆菌的增殖效果显著,可以获得高密度、高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液,与传统的MRS培养基相比,其培养的副干酪乳杆菌的活菌数提高了10

70倍,同时也为副干酪乳杆菌直投式发酵剂和菌粉的制备提供了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0013]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0014]图1为不同种类碳源对副干酪乳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比对图;
[0015]图2为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副干酪乳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比对图;
[0016]图3为不同种类氮源对副干酪乳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比对图;
[0017]图4为不同种类生长因子对副干酪乳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比对图;
[0018]图5为不同浓度玉米浆对副干酪乳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比对图;
[0019]图6为不同接种量对副干酪乳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比对图;
[0020]图7为不同初始接种pH的培养液对副干酪乳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比对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基与基本MRS培养基培养副干酪乳杆菌的OD
600nm
值比对图;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基与基本MRS培养基培养副干酪乳杆菌的活菌数比对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培养方法及应用。
[0024]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在本专利技术的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5.0g/L~100.0g/L碳源,27.0g/L~34.0g/L氮源,3.0g/L~8.0g/L乙酸钠,0.8g/L~3.1g/L柠檬酸二铵,1.1g/L~3.2g/L吐温80,0.2g/L~0.9g/L玉米浆,0.32g/L~0.81g/L硫酸镁以及0.12g/L~0.37g/L硫酸锰。所述碳源可以选自葡萄糖、果糖、乳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氮源可以选自酵母浸粉和牛肉浸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优选地,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粉。例如,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可以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15.0g/L~82.0g/L葡萄糖,27.2g/L~31.6g/L酵母浸粉,3.3g/L~6.9g/L乙酸钠,0.84g/L~2.5g/L柠檬酸二铵,1.3g/L~2.7g/L吐温80,0.28g/L~0.73g/L玉米浆,0.44g/L~0.75g/L硫酸镁以及0.14g/L~0.33g/L硫酸锰。再例如,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可以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10.0g/L~80.0g/L葡萄糖,28.9g/L~32.7g/L酵母浸粉,3.8g/L~7.1g/L乙酸钠,0.91g/L~2.7g/L柠檬酸二铵,1.5g/L~2.8g/L吐温80,0.4g/L~0.7g/L玉米浆,0.42g/L~0.72g/L硫酸镁以及0.15g/L~0.32g/L硫酸锰。
[0025]以上,适宜的培养基组分配方能够提供适合的副干酪乳杆菌增殖环境,进而可以获得高密度、高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具体地,对于碳源而言,碳源作为必不可缺的一类营养物质,能够为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代谢及产物提供细胞碳架和能量,不同的碳源对副干酪乳杆菌的增殖具有重要影响。本专利技术选用葡萄糖、果糖和/或乳糖作为碳源,相比于蔗糖
或者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和乳糖能够更好的被副干酪乳杆菌利用以促进其生长,优选地,碳源可以为葡萄糖。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对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最为有利。另外,碳源的添加量对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有显著影响,碳源浓度在10.0g/L时,副干酪乳杆菌的OD
600nm
值可以达到1.0以上,随着碳源浓度的增大,副干酪乳杆菌的OD值会逐渐增加,当碳源浓度达到20.0g/L时,此时的OD值会达到最大值,表明20.0g/L浓度的碳源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5.0g/L~100.0g/L碳源,27.0g/L~34.0g/L氮源,3.0g/L~8.0g/L乙酸钠,0.8g/L~3.1g/L柠檬酸二铵,1.1g/L~3.2g/L吐温80,0.2g/L~0.9g/L玉米浆,0.32g/L~0.81g/L硫酸镁以及0.12g/L~0.37g/L硫酸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碳源选自葡萄糖、果糖、乳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氮源选自酵母浸粉和牛肉浸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10.0g/L~80.0g/L葡萄糖,28.9g/L~32.7g/L酵母浸粉,3.8g/L~7.1g/L乙酸钠,0.91g/L~2.7g/L柠檬酸二铵,1.5g/L~2.8g/L吐温80,0.4g/L~0.7g/L玉米浆,0.42g/L~0.72g/L硫酸镁以及0.15g/L~0.32g/L硫酸锰。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干酪乳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祁腾王静邓雅丹唐甜舒希朱旭李婉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