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及其转子和转子用磁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342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电动机及其转子和转子用磁芯,其目的在于改善转子表面的磁通密度。转子用磁芯具有从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的端部向中央绕轴(Q)配置的第1非磁性部(13)、第2非磁性部(14)和第3非磁性部(16)。在第2非磁性部(14)和第3非磁性部(16)之间还具有第4非磁性部(15)。以永久磁铁埋设用孔彼此之间的位置为基准的绕轴的角度如下设定。第1非磁性部和第2非磁性部之间的位置用第1角度(θ7)表示。第3非磁性部和第4非磁性部之间的位置用第2角度(2.θ7)表示,第2角度是第1角度的2倍。第3非磁性部的靠磁极中央侧的端部用第3角度(θ3)表示。第1角度、第3角度分别是用永久磁铁埋设用孔的个数的7倍的值、3倍的值除360度后得到的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机,特别涉及永久磁铁埋入型的电动机的转子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永久磁铁埋入型的电动机的转子中,例如在通过层叠钢板而构成 的磁芯中埋入永久磁铁。并且,在转子的外周或内周设有定子。该永久磁铁所产生的磁通中的仅经由磁芯而不经由定子的磁通不能 有效帮助产生扭矩。因此,为了减少仅经由磁芯的磁通,提出了在永久 磁铁的与磁极面不同的端部设置非磁性部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通 过研究该非磁性部的形状,也提出实现了铁损、铜损的减少的技术(专利文献2)、得到虚拟扭斜的技术(专利文献3)、降低奇数次谐波的技术 (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11-9873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448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69695号公报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5/004307号小册子一般地,如果转子表面的磁通密度分布为正弦波状,则与定子交链 的磁通也为正弦波状。相反,谐波成分导致铁损和噪音的增加以及控制 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改善转子表面的磁通密度的结构。 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18的第1方式为,该转子用磁芯18具有配 置在轴Q的周围的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以及从各个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的端部向中央绕轴配置的第1非磁性部13、第2非磁性部14和第3 非磁性部16。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2方式形成为,在其第1方式中,从沿着 所述轴Q的方向观察,所述第1非磁性部13的面积比所述第2非磁性部 14的面积大,所述第2非磁性部的面积比所述第3非磁性部16的面积大。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3方式形成为,在其第1方式 第2方式 的任一方式中,将邻接的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彼此之间的位置作为 基准位置来将所述第3非磁性部16的靠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的中 央部侧的端部的位置换算为绕所述预定位置Q的角度后得到的值03是, 用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的个数的3倍的值除360度后得到的值。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4方式形成为,在其第1方式 第3方式 的任一方式中,在将所述邻接的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彼此之间的位 置作为基准位置来换算为绕所述预定位置Q的角度的情况下,相当于所 述第1非磁性部13和所述第2非磁性部14之间的位置的角度07是用所 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的个数的7倍的值除360度后得到的值。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5方式形成为,在其第1方式 第4方式 的任一方式中,所述第1非磁性部13、所述第2非磁性部14以及所述第 3非磁性部16是空隙。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6方式形成为,在其第1方式 第5方式 的任一方式中,所述转子用磁芯还具有第4非磁性部15,该第4非磁性 部15与所述第1非磁性部13、所述第2非磁性部14以及所述第3非磁 性部16 —起绕所述轴Q配置,且配置在所述第2非磁性部和所述第3非 磁性部之间。而且,在将邻接的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彼此之间的位 置作为基准位置来换算为绕所述预定位置Q的角度的情况下,相当于所 述第3非磁性部16和所述第4非磁性部15之间的位置的角度2 07是 相当于所述第1非磁性部13和所述第2非磁性部14之间的位置的角度97 的2倍。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7方式形成为,在其第1方式 第5方式 的任一方式中,所述转子用磁芯还具有第4非磁性部15,该第4非磁性部15与所述第1非磁性部13、所述第2非磁性部14以及所述第3非磁 性部16 —起绕所述轴Q配置,且配置在所述第2非磁性部和所述第3非 磁性部之间。而且,将邻接的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彼此之间的位置 作为基准位置来将所述第2非磁性部14和所述第4非磁性部15之间的 位置换算为绕所述预定位置Q的角度后得到的值05是,用所述永久磁铁 埋设用孔12的个数的5倍的值除360度后得到的值。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8方式形成为,在其第6方式 第7方式 的任一方式中,从沿着所述轴Q的方向观察,所述第4非磁性部15的面 积比所述第2非磁性部14的面积小,且比所述第3非磁性部16的面积 大。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9方式形成为,在其第6方式 第8方式 的任一方式中,所述第1非磁性部13、所述第2非磁性部14、所述第3 非磁性部16以及所述第4非磁性部15是空隙。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10方式形成为,在其第1方式 第9方式 的任一方式中,配置在一个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的端部的所述第1 非磁性部13和设置在与所述一个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邻接的另一个所 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的端部的所述第1非磁性部之间的距离L越从所述 轴Q接近定子所对置的一侧越宽。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ll方式形成为,该转子用磁芯具有配置 在轴Q的周围的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以及非磁性部13d、 13e,其从各个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的端部向中央绕轴延伸,至少具有一个阶梯差 Pl、 P2、 P3、 P4,且其相对于延伸方向的宽度变窄。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12方式形成为,在其第ll方式中,将邻 接的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彼此之间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来将所述非 磁性部13d、 13e的靠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的中央部侧的端部P4的 位置换算为绕所述预定位置Q的角度后得到的值93是,用所述永久磁铁 埋设用孔12的个数的3倍的值除360度后得到的值。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13方式形成为,在其第11方式 第12方 式的任一方式中,将邻接的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彼此之间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来将一个所述阶梯差P2的位置换算为绕所述预定位置Q的角 度后得到的值05是,用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的个数的5倍的值除 360度后得到的值。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14方式形成为,在其第11方式 第13方 式的任一方式中,将邻接的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彼此之间的位置作 为基准位置来将一个所述阶梯差P1的位置换算为绕所述预定位置Q的角 度后得到的值07是,用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的个数的7倍的值除 360度后得到的值。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15方式形成为,在其第11方式 第14方 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阶梯差至少设置两个,在将邻接的所述永久磁铁 埋设用孔12彼此之间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来换算为绕所述预定位置Q的 角度的情况下,相当于第1所述阶梯差P3的位置的角度2 67是相当于 第2所述阶梯差Pl的位置的角度07的2倍。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16方式形成为,在其第11方式 第15方 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阶梯差出现在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侧。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17方式形成为,在其第11方式 第15方 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阶梯差出现在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的相反侧。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18方式形成为,在其第11方式 第17方 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非磁性部13d、 13e是空隙。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用磁芯的第19方式形成为,在其第11方式 第18方 式的任一方式中,配置在一个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的端部的所述非 磁性部13d、 13e和设置在与所述一个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邻接的另一 个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的端部的所述非磁性部之间的距离L越从所述 轴Q接近定子所对置的一侧越宽。本专利技术的转子具有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1方式 第19方式的任一方式 的转子用磁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子用磁芯(18),该转子用磁芯(18)具有:配置在轴(Q)的周围的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以及 从各个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的端部向中央绕轴配置的第1非磁性部(13)、第2非磁性部(14)和第3非磁性部(1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12-19 364982/20051.一种转子用磁芯(18),该转子用磁芯(18)具有配置在轴(Q)的周围的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以及从各个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的端部向中央绕轴配置的第1非磁性部(13)、第2非磁性部(14)和第3非磁性部(16)。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用磁芯(18),其中, 从沿着所述轴(Q)的方向观察,所述第l非磁性部(13)的面积比所述第2非磁性部(14)的面积大,所述第2非磁性部的面积比所述第3非磁性部(16)的面积大。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用磁芯,其中, 将邻接的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彼此之间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来将所述第3非磁性部(16)的靠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的中 央部侧的端部的位置换算为绕所述预定位置(Q)的角度后得到的值(03) 是,用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的个数的3倍的值除360度后得到 的值。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转子用磁芯,其中, 在将所述邻接的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彼此之间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来换算为绕所述预定位置(Q)的角度的情况下,相当于所述第 1非磁性部(13)和所述第2非磁性部(14)之间的位置的角度(07)是 用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的个数的7倍的值除360度后得到的值。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用磁芯,其中, 所述第l非磁性部(13)、所述第2非磁性部(14)以及所述第3非磁性部(16)是空隙。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用磁芯,其中, 所述转子用磁芯还具有第4非磁性部(15),该第4非磁性部(15)与所述第l非磁性部(13)、所述第2非磁性部(14)以及所述第3非磁 性部(16) —起绕所述轴(Q)配置,且配置在所述第2非磁性部和所述第3非磁性部之间,在将邻接的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彼此之间的位置作为基准 位置来换算为绕所述预定位置(Q)的角度的情况下,相当于所述第3非 磁性部(16)和所述第4非磁性部(15)之间的位置的角度(2*07)是 相当于所述第1非磁性部(13)和所述第2非磁性部(14)之间的位置 的角度(07)的2倍。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用磁芯,其中, 所述转子用磁芯还具有第4非磁性部(15),该第4非磁性部(15)与所述第l非磁性部(13)、所述第2非磁性部(14)以及所述第3非磁 性部(16) —起绕所述轴(Q)配置,且配置在所述第2非磁性部和所述 第3非磁性部之间,将邻接的所述永久磁铁埋设用孔(12)彼此之间的位置作为基准位 置来将所述第2非磁性部(14)和所述第4磁性部(15)之间的位置换 算为绕所述预定位置(Q)的角度后得到的值(65)是,用所述永久磁铁 埋设用孔(12)的个数的5倍的值除360度后得到的值。8. 根据权利要求6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用磁芯,其中, 从沿着所述轴(Q)的方向观察,所述第4非磁性部(15)的面积比所述第2非磁性部(14)的面积 小,且比所述第3非磁性部(16)的面积大。9. 根据权利要求6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用磁芯,其中, 所述第i非磁性部(13)、所述第2非磁性部(14)、所述第3非磁性部(16)以及所述第4非磁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田桂治山际昭雄安田善纪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