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孝伟专利>正文

蓄电池单体充电平衡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87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单体充电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阻、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第一编程电阻、第二编程电阻、分流三极管,电路电源经供电电阻连接到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的输出端,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的输入端与地之间串联有第二编程电阻,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第一编程电阻,输出端连接到分流三极管的基极,分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蓄电池正极,集电极接蓄电池负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作为基准电压,通过分流三极管使蓄电池电压保持稳定,起到了稳压作用,并联在每单体蓄电池之间,使每个单体之间充电电压均衡,避免蓄电池单格落后,大大延长了蓄电池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单体充电平衡电路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单体充电平衡电路,特别是适用于蓄电池充电时每 一个单体充电电压的均衡,使蓄电池每单体充电电压保持一致的电路。技术背景蓄电池多以多个单体串联后使用,目前蓄电池使用寿命不佳,主要存在使 用过程中蓄电池组中会出现落后电池,特别是循环使用条件下,由于充电接 受能力或者转换效率不一致,导致蓄电池荷电状态不一致,而在放电时要输出 相同的电能,导致某些单格过放电,造成蓄电池单格落后,最终造成蓄电池容 量快速衰减,大大縮短了蓄电池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出一种蓄电池单体充电平衡电路,能够使蓄电 池充电时每一个单体之间充电电压均衡,每个单体充电电压保持一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蓄电池单体充电平衡电路, 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阻、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第一编程电阻、第二编程 电阻、分流三极管,电路电源经供电电阻连接到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的输出端, 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的输入端与地之间串联有第二编程电阻,输出端与输入端 之间串联有第一编程电阻,输出端连接到分流三极管的基极,分流三极管(Q) 的发射极接蓄电池正极,集电极接蓄电池负极。作为优选,所述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采用TLV431。 作为优选,所述分流三极管采用PNP型管。 作为优选,所述PNP型管采用8550。作为优选,所述TLV431的基准电压值为1.24V,第一编程电阻和第二编程 电阻的阻值分别为43K、 100K。作为优选,所述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采用TL431。作为优选,所述分流三极管采用PNP型管。作为优选,所述PNP型管采用8550。作为优选,所述TLV431的基准电压值为2.5V,第一编程电阻和第二编程电 阻的阻值分别为70K、 IOOK。本技术专利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作为基 准电压,通过分流三极管使蓄电池电压保持稳定,起到了稳压作用,使每个单 体之间充电电压均衡,避免蓄电池单格落后,大大延长了蓄电池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蓄电池单体充电平衡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技术蓄电池单体充电平衡电路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技术蓄电池单体充电平衡电路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阅图l,蓄电池单体充电平衡电路,包括供电电阻R、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IC、第一编程电阻R1、第二编程电阻R2、分流三极管Q,电路电源经供电电 阻R连接到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IC的输出端,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IC的输入 端与地之间串联有第二编程电阻R2,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第一编程电阻 Rl,输出端连接到分流三极管Q的基极b,分流三极管Q的发射极e接蓄电池正 极,集电极c接蓄电池负极。该电路电源经供电电阻R输入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IC,经第一编程电阻R1、第二编程电阻R2编程输出电压值Ub, Ub=UrefX (l+Rl/R2)。电压值Ub输入到分流三极管Q的基极b,作为基极b的基准电压, 三极管基-射极之间的电压Ube随蓄电池的电压U变化而变化(Ube= Ub -U), 随蓄电池电压U的增加,基-射极电压Ube逐渐减小。当蓄电池电压达到一定值 时Ube二Ub-IX-0. 50V (即三极管基-射极电压〈-0. 50V),分流三极管Q导通,并 随着蓄电池电压U的进一步升高,很快达到放大区。由于分流三极管Q在放大 区基极电流Ib与基-射极电压Ube近似于线性关系,因此随着蓄电池电压U的 增加,基-射极电流Ib逐渐增大,使通过分流三极管Q上的集电极电流Ic也急 剧增加,抑制蓄电池电压U升高。当蓄电池电压U上升到一定值,分流三极管Q 的基-射极电压Ube达到约-0. 7V左右时,分流三极管Q的集电极c的电流Ic增 大到极限,这一电流使蓄电池电压保持稳定,起到了稳压作用,稳压值约为 Ub+0.7V。采用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做为基准电压,提高了精度,降低了体积, 便于嵌入到蓄电池每个单体的蓄电池盖中。本集成电路无需其它供电,在电压 达到每个单体电压U (铅酸蓄电池为2.25V 2.47V)时,本电路开启,进行分流动作,确保每个单格充电最高电压相同。参阅图2,本例中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IC为TLV431,其基准电压Uref值 为1.24V,编程电阻R1二43K, R2=100K,因此Ub=1.24X (l+43K/100K) =1. 77V。 Ube= 1.77 -U,该平衡电路导通时蓄电池电压约为1.77+0.50=2.27V,该平 衡电路的稳定平衡电压值约为1.77+0. 7=2. 47V,本平衡电路三极管采用PNP 管8550,最大平衡电流约200mA。本平衡电路适用于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 电池6-DZM-10等的单格充电电压的平衡。实施例二参阅图3,本例中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IC为TL431,其基准电压Uref值为 2.5V,编程电阻R1二70K, R2二100K,因此Ub=2. 5X (l+40K/100K) =3. 50V。 Ube= 3.50 - U,该平衡电路导通蓄电池电压约为3. 50+0. 50=4. 00V,该平衡路的稳定平衡电压值约为3. 50+0. 7=4. 20V,本平衡电路三极管采用PNP管8550,最 大平衡电流约200mA。本平衡电路适用于大容量串联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单格充电 电压的平衡。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任何 不超出本技术实质精神范围内的技术创造,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 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蓄电池单体充电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阻(R)、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IC)、第一编程电阻(R1)、第二编程电阻(R2)、分流三极管(Q),电路电源经供电电阻(R)连接到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IC)的输出端,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IC)的输入端与地之间串联有第二编程电阻(R2),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第一编程电阻(R1),输出端连接到分流三极管(Q)的基极(b),分流三极管(Q)的发射极(e)接蓄电池正极,集电极(c)接蓄电池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1. 蓄电池单体充电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阻(R)、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IC)、第一编程电阻(R1)、第二编程电阻(R2)、分流三极管(Q),电路电源经供电电阻(R)连接到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IC)的输出端,可编程参考集成电路(IC)的输入端与地之间串联有第二编程电阻(R2),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第一编程电阻(R1),输出端连接到分流三极管(Q)的基极(b),分流三极管(Q)的发射极(e)接蓄电池正极,集电极(c)接蓄电池负极。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单体充电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参 考集成电路(IC)采用TLV431。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单体充电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三极 管(Q)采用PNP型管。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单体充电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孝伟
申请(专利权)人:刘孝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