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油器、微型发动机和模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43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化油器、微型发动机和模型车,该化油器包括:化油器主体,构造有空气入口、混合气出口、进油嘴、进油通道和喷油嘴;燃油加压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底盖、中盖和顶盖,化油器主体与顶盖之间具有燃油加压腔,顶盖与中盖之间具有进油腔、出油腔和第一气腔,进油腔分别与进油通道和燃油加压腔相通,出油腔与喷油嘴相通;中盖与底盖之间具有第二气腔和第三气腔,第二气腔与第三气腔之间具有分隔膜,第二气腔与化油器主体的内腔相通,第三气腔与大气相通;燃油加压腔与第一气腔之间具有第一推动件,第一气腔与第二气腔之间具有第二推动件,第二推动件与第一推动件抵接,第二推动件可在压差的作用下朝向燃油加压腔推动第一推动件。一推动件。一推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化油器、微型发动机和模型车


[0001]本技术涉及模型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化油器、微型发动机和模型车。

技术介绍

[0002]化油器属于发动机周边重要配件,是安装在引擎进气通道上的一种装置,它的作用是把燃油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及进行雾化,并将雾化后的燃油和空气一起送入发动机的燃烧室,继而燃烧产生动力。
[0003]现有的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进油嘴、喷油嘴和出气口,燃油从进油嘴进入,从喷油嘴排出,并在空气的喷射下与空气混合及雾化形成混合气体,雾化后的混合气体进入到发动机的燃烧室内燃烧。
[0004]然而,现有的化油器的燃油与空气混合不够充分,导致燃油燃烧不充分,使得发动机的运行稳定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化油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化油器的燃油与空气混合不充分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化油器,该化油器包括:
[0007]化油器主体,构造有空气入口、混合气出口、进油嘴、进油通道和喷油嘴,所述空气入口、所述混合气出口和所述喷油嘴两两相通;
[0008]燃油加压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底盖、中盖和顶盖,所述化油器主体与所述顶盖之间具有燃油加压腔,所述顶盖与所述中盖之间具有进油腔、出油腔和第一气腔,所述进油腔分别与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燃油加压腔相通,所述出油腔与所述喷嘴相通;
[0009]所述中盖与所述底盖之间具有第二气腔和第三气腔,所述第二气腔与所述第三气腔之间具有分隔膜,所述第二气腔与所述化油器主体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三气腔与所述大气相通;
[0010]其中,所述燃油加压腔与所述第一气腔之间具有第一推动件,所述第一气腔与所述第二气腔之间具有第二推动件,所述第二推动件与所述第一推动件抵接,所述第二推动件可在压差的作用下朝向燃油加压腔推动第一推动件,使得所述第一推动件推动所述燃油加压腔内的燃油以对其进行加压。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动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盘状板和设于两所述第一盘状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盘装板分别位于所述燃油加压腔和所述第一气腔内;和/或,
[0012]所述第二推动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二盘状板和设于两所述第二盘装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盘装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气腔和所述第二气腔内。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插装于所述第一杆体的空腔内;和/或,
[0014]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第三杆体和第四杆体,所述第四杆体插装于所述第三杆体的空腔内。
[0015]优选地,所述化油器还包括用于给所述第二气腔提供负压的负压通道,所述负压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化油器主体的内腔相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腔相通。
[0016]优选地,所述燃油加压腔内设有燃油加压膜,所述燃油加压膜设于所述顶盖的顶面,所述燃油加压膜对应所述出油腔处设有第一通孔和活动叶片,所述活动叶片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用于开合所述出油腔。
[0017]优选地,所述喷油嘴包括管状的油针座和设于所述油针座内的第一油针,所述第一油针沿所述油针座的轴向设置且可沿所述油针座的轴向移动,所述油针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油腔相通的第二通孔。
[0018]优选地,所述化油器还包括风门柱、第二油针和油门摇臂,所述第二油针和所述喷油嘴分别从所述化油器主体的相对两侧穿入所述化油器主体,所述第二油针的针尖端可插入所述喷油嘴朝向所述第二油针的一端;
[0019]所述风门柱套设在所述第二油针上,所述风门柱的外壁贴合所述化油器主体的内腔设置,所述风门柱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喷油嘴朝向所述第二油针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
[0020]所述油门摇臂分别与所述第二油针和所述风门柱连接,所述油门摇臂用于驱动所述风门柱和第二油针共同绕所述风门柱的轴向转动并沿所述风门柱的轴向移动。
[0021]优选地,所述化油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化油器主体上且与所述风门柱的中心轴垂直的怠速调节旋钮,所述风门柱靠近所述怠速调节旋钮的侧面设有开槽,所述怠速调节旋钮的末端可插入至所述开槽中。
[002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微型发动机,该微型发动机包括化油器。
[0023]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模型车,该模型车包括微型发动机。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25]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发动机启动时,发动机在吸气过程中会产生负压,燃油将在负压的作用下从油箱经过进油嘴和进油通道进入进油腔内,由于进油腔与燃油加压腔相通,因此,进油腔内的燃油将进入到燃油加压腔内。
[0026]与此同时,由于第二气腔与化油器主体的内腔相通,因此,第二气腔内会产生负压,而由于第三气腔与大气相通,因此,在第二气腔与第三气腔之间会产生压差,使得第二推动件向上推动第一推动件,而后第一推动件再推动燃油加压腔内的燃油。由于燃油加压腔内的燃油受到挤压,因此,燃油压力增大,被加压的燃油进入到出油腔,而后再进入到喷油嘴中,以通过喷油嘴将加压后的燃油喷出。加压后的燃油能够使得燃油与空气更充分的混合,使得燃油燃烧更充分,从而提高发动机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化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实施例中化油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1实施例中化油器的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3实施例中化油器的燃油流向示意图;
[0031]图5为图1实施例中化油器的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5实施例中化油器的燃油流向示意图;
[0033]图7为图1实施例中化油器的又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图1实施例中化油器的再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9为图1实施例中化油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为图9实施例中第一推动件和第二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为图9实施例中油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2为图9实施例中燃油加压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1]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化油器主体,构造有空气入口、混合气出口、进油嘴、进油通道和喷油嘴,所述空气入口、所述混合气出口和所述喷油嘴两两相通;燃油加压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底盖、中盖和顶盖,所述化油器主体与所述顶盖之间具有燃油加压腔,所述顶盖与所述中盖之间具有进油腔、出油腔和第一气腔,所述进油腔分别与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燃油加压腔相通,所述出油腔与所述喷油嘴相通;所述中盖与所述底盖之间具有第二气腔和第三气腔,所述第二气腔与所述第三气腔之间具有分隔膜,所述第二气腔与所述化油器主体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三气腔与大气相通;其中,所述燃油加压腔与所述第一气腔之间具有第一推动件,所述第一气腔与所述第二气腔之间具有第二推动件,所述第二推动件与所述第一推动件抵接,所述第二推动件可在压差的作用下朝向燃油加压腔推动第一推动件,使得所述第一推动件推动所述燃油加压腔内的燃油以对其进行加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盘状板和设于两所述第一盘状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盘状板分别位于所述燃油加压腔和所述第一气腔内;和/或,所述第二推动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二盘状板和设于两所述第二盘状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盘状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气腔和所述第二气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插装于所述第一杆体的空腔内;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第三杆体和第四杆体,所述第四杆体插装于所述第三杆体的空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给所述第二气腔提供负压的负压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俊宇
申请(专利权)人:百变动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