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杂质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537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工技术领域的物料杂质分离装置,包括料斗罐体、空压机、进料管、出料管、排气管和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隔板和连接管;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圆孔,所述隔板设置于料斗罐体的内部,所述隔板通过连接管与空压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进料管与料斗罐体连接,所述排气管与料斗罐体连接;通过设置分离机构,利用空压机的输出气体,对通过进料管进入料斗罐体中的聚烯烃颗粒料及杂质进行吹扫,使得粉尘以及拉丝料等杂质在下落的过程中悬浮,而聚烯烃颗粒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持续下落并在隔板处与杂质有效分离,解决了当前不能有效分离聚烯烃颗粒料与粉尘以及拉丝料等杂质的问题。质的问题。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料杂质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料杂质分离装置,属于化工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聚烯烃行业,挤压造粒后的聚烯烃颗粒料经脱水筛分后,采用风力输送由管道运输,经接受料斗后,再输送到聚烯烃成品料仓中。接受料斗一般为承接与转接物料的漏斗形壳体,容积较小,上端为进料口,下端为出料口,仅起到暂时转运物料和缓冲的作用。
[0003]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颗粒与管道壁发生摩擦,会产生粉尘及拉丝料等杂质,影响下游使用,降低产品品质,如何降低最终产品中粉尘及拉丝料等杂质的含量,是本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物料杂质分离装置,通过设置分离机构,利用空压机的气体吹力,将聚烯烃颗粒中混有的粉尘以及拉丝料被吹起悬浮,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并经过隔板、出料管排出料斗罐体,达到分离颗粒与杂质的目的。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物料杂质分离装置,包括料斗罐体、空压机、进料管、出料管、排气管和分离机构;
[0007]所述分离机构包括隔板和连接管;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圆孔,所述隔板设置于料斗罐体的内部,所述隔板通过连接管与空压机的输出端连接;
[0008]所述进料管与料斗罐体连接,所述排气管与料斗罐体连接,所述出料管连接于料斗罐体的底部。
[0009]可选地,所述隔板为圆锥体结构设置,且隔板的内部空心,圆锥体结构的设计有利于聚烯烃颗粒快速移动,避免聚集。
[0010]可选地,所述圆孔开设于隔板的顶部并与隔板内部连通,所述连接管与隔板的内部连通。
[0011]可选地,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2mm,可避免聚烯烃颗粒与隔板接触后从圆孔落入其内部。
[0012]可选地,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
[0013]可选地,所述排气管远离料斗罐体的一端设有用于回收杂质的滤袋,避免粉尘及拉丝料等杂质流入外部污染环境。
[0014]可选地,所述出料管上设有旋转阀,旋转阀用于控制出料管的通断。
[0015]可选地,所述出料管上连接有平衡压力管,所述平衡压力管远离出料管的一端与
料斗罐体连接,转动旋转阀,旋转阀腔体从高压侧到低压侧转动,平衡压力差,提高下料效率,所述平衡压力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即可接通平衡压力管。
[0016]可选地,所述出料管远离料斗罐体的一端连接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输料管与空压机的输出端连接,通过打开第三控制阀,可利用空压机的输出气体对输料管中的聚烯烃颗粒料进行快速输送。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0018]1.通过设置分离机构,利用空压机的输出气体,对通过进料管进入料斗罐体中的聚烯烃颗粒料及杂质进行吹扫,使得粉尘以及拉丝料等杂质在下落的过程中悬浮,而聚烯烃颗粒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持续下落并在隔板处与杂质有效分离,粉尘以及拉丝料等杂质经过排气管排出,解决了当前不能有效分离聚烯烃颗粒料与粉尘以及拉丝料等杂质的问题。
[0019]2.通过设置滤袋,使向上悬浮并进入排气管中的粉尘以及拉丝料等杂质被有效收集和过滤,避免杂质流入外部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料杂质分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料杂质分离装置中隔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示出圆孔)。
[0022]图中:1、料斗罐体;2、空压机;3、进料管;4、出料管;5、排气管;6、分离机构;601、隔板;602、连接管;603、圆孔;7、第一控制阀;8、平衡压力管;9、第二控制阀;10、旋转阀;11、输料管;12、第三控制阀;13、滤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物料杂质分离装置,包括料斗罐体1、空压机2、进料管3、出料管4、排气管5和分离机构6;进料管3与料斗罐体1的顶部连通,出料管4与料斗罐体1的底部连通,出料管4上安装有旋转阀10,人们通过转动旋转阀10控制出料管4的通断;分离机构6包括隔板601和连接管602;隔板601设置于料斗罐体1的内部,具体的,隔板601为圆锥体结构设置,圆锥体结构的设计有利于聚烯烃颗粒与隔板601接触后快速移动,避免聚集,隔板601的内部空心设置,隔板601的底部安装有支架,支架的底部与料斗罐体1的底内壁固接;隔板601上开设有圆孔603,圆孔603开设于隔板601的顶部并与隔板601内部连通,圆孔603的直径小于2mm,可避免聚烯烃颗粒与隔板601接触后从圆孔603落入其内部;连接管602的一端与隔板601的底部连通,连接管602的另一端由料斗罐体1的底部穿出并与空压机2的输出端固接,连接管602上安装有控制通断的第一控制阀7,连接管602穿出料斗罐体1处做密封处理,当物料由进料管3进入料斗罐体1时,启动空压机2并开启第一控制阀7,连接管602被接通,空压机2的输出风力通过连接管602吹入料斗罐体1中,聚烯烃颗粒中混有的粉尘以及拉丝料被吹起悬浮,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并经过隔板601、出料管4排出料斗罐体1,达到分离颗粒与杂质的目的。
[0027]排气管5与料斗罐体1的顶部连通,排气管5远离料斗罐体1的一端安装有滤袋13,空压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杂质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料斗罐体、空压机、进料管、出料管、排气管和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隔板和连接管;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圆孔,所述隔板设置于料斗罐体的内部,所述隔板通过连接管与空压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进料管与料斗罐体连接,所述排气管与料斗罐体连接,所述出料管连接于料斗罐体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杂质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板为圆锥体结构设置,且隔板的内部空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料杂质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圆孔开设于隔板的顶部并与隔板内部连通,所述连接管与隔板的内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杂质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2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华汪家宝汪诗平陈强喻秉俊程小贵马建军达杰朱春龙吴佳亮林永生史鹏杰马晶芬程江崔寅鑫吴梁锋熊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能源宁波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