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5326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9
一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基础底板、第二基础底板、第三基础底板、第四基础底板和第五基础底板;第二基础底板与第一基础底板间设有第一侧墙,第一侧墙与第一基础底板、第二基础底板一体成形;第三基础底板与第二基础底板之间设有第一地下室外墙和第二侧墙;第二侧墙与第二基础底板一体成形;第四基础底板与第一基础底板间设有第三侧墙,第四基础底板与第二基础底板间设有第四侧墙;第四基础底板、第四侧墙与第二基础底板一体浇筑成形;第五基础底板与第四基础底板间设有第二地下室外墙和第五侧墙;第五侧墙与第四基础底板一体成形。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基础底板结构基础底板漏水隐患大和增加施工工序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地下室基础底板高低差小(2m以内)、地下室结构层高较低时按地下室外墙进行施工,传统基础底板高低跨施工工艺为先施工地跨基础底板,再施工低跨基础底板外墙,外墙防水保温回填土,砌筑砖胎膜,最后再施工高跨基础底板,考虑基础底板防水、外墙防水保温施工工序,根据高低跨基础底板分段施工,增加施工工序,同时基础底板留置施工缝,加大基础底板漏水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传统的基础底板结构留置多条基础底板施工缝加大了基础底板漏水隐患以及分段浇筑基础底板增加施工工序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包括有第一基础底板、第二基础底板、第三基础底板、第四基础底板和第五基础底板;所述第一基础底板设置在基坑周围的回填土上;所述第二基础底板设置在第一基础底板前方的回填土上,并且第二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低于第一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在第二基础底板与第一基础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侧墙,且第一侧墙与第一基础底板、第二基础底板一体成形;所述第三基础底板设置在第二基础底板前方的基坑底部,并且第三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比第二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至少低10m;在第三基础底板与第二基础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地下室外墙和第二侧墙;所述第二侧墙位于第一地下室外墙的顶部,且第二侧墙与第二基础底板一体成形;所述第一地下室外墙沿竖向分段浇筑成形;所述第四基础底板设置在第一基础底板和第二基础底板右侧的回填土上,并且第四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低于第一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第四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高于第二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在第四基础底板与第一基础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三侧墙,在第四基础底板与第二基础底板之间设置有第四侧墙;所述第四基础底板、第四侧墙与第二基础底板一体浇筑成形;所述第五基础底板设置在第四基础底板右侧的基坑底部,并且第五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比第四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至少低10m;在第五基础底板与第四基础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地下室外墙和第五侧墙;所述第五侧墙位于第二地下室外墙的顶部,且第五侧墙与第四基础底板一体成形;所述第二地下室外墙沿竖向分段浇筑成形。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地下室外墙的高度为不小于8m,第二侧墙的高度为4m~5m。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墙的高度为2m~2.5m。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地下室外墙的高度为不小于8m,第五侧墙的高度为4m~5m。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三侧墙的高度为1.2m~1.6m;所述第四侧墙的高度为0.8m~1.0m。
[0010]一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包括步骤如下。
[0011]步骤一,在基坑底部浇筑第三基础底板和第五基础底板。
[0012]步骤二,制作第一地下室外墙和第二地下室外墙的地下室外墙模板。
[0013]步骤三,制作地下室外墙模板的外墙模板支撑:所述外墙模板支撑包括有斜撑和架体;所述架体呈矩形网架结构,包括有横杆、竖杆和纵杆;靠近地下室外墙模板一侧的竖杆通过第一钢管扣件与地下室外墙模板连接;所述斜撑有一组,间隔支设在架体与地面之间;所述斜撑的上端与架体连接,斜撑的下端支撑在地面上。
[0014]步骤四,地下室外墙模板与外墙模板支撑的安装:在第一地下室外墙和第二地下室外墙两侧的侧面位置处分别支设地下室外墙模板,并且在地下室外墙模板的外侧支设外墙模板支撑;再将外墙模板支撑与地下室外墙模板连接。
[0015]步骤五,沿竖向分段浇筑第一地下室外墙和第二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
[0016]步骤六,待第一地下室外墙和第二地下室外墙的墙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拆除地下室外墙模板,然后分层施工回填土;步骤七,施工第二侧墙和第五侧墙的第一侧墙模板,并施工第一侧墙、第三侧墙和第四侧墙的第二侧墙模板;所述第一侧墙模板为定型模板,包括一组拼接连接的第一侧墙模板单元;所述第一侧墙模板单元包括有第一模板面板、第一竖背楞和第一水平背楞;所述第一竖背楞有一组,沿横向平行间隔布置在第一模板面板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竖背楞为木材制成,且第一竖背楞的水平切面呈工字形;在第一竖背楞的腹板上、沿竖向间隔开设有穿孔;所述第一水平背楞有一组,沿竖向间隔布置在一组第一竖背楞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水平背楞包括有两根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槽钢杆件;在每根槽钢杆件上、沿长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水平背楞与第一竖背楞之间通过连接爪连接;所述连接爪包括有横向连接杆、纵向连接杆、上抓板和下抓板;所述横向连接杆连接在相邻第一竖背楞的穿孔之间、对应第一水平背楞的位置处;所述纵向连接杆连接在横向连接杆的中部;所述上抓板和下抓板分别连接在横向连接杆的外端,且分别夹持在第一水平背楞的上下两侧;在一组第一竖背楞的底部外侧挡设有限位木方;所述限位木方的外侧、沿限位木方的长轴向间隔设置有插筋;在相邻第一侧墙模板单元的第一水平背楞之间连接有芯带;所述芯带呈长条板状,且芯带的厚度与第一水平背楞的两根槽钢杆件之间的间隙宽度相适应;所述芯带上,沿长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芯带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侧的第一水平背楞的间隙中,且通过插设在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的第一插销连接;在第一侧墙模板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有上吊钩;所述上吊钩与第一竖背楞连接;所述第二侧墙模板为木模板。
[0017]步骤八,支设第一侧墙模板单元外侧的第一侧模支撑;所述第一侧模支撑包括有三角形支架、连接钢管、埋件组件和调节底座;所述三角形支架有一组,一组三角形支架平行间隔布置;每个三角形支架呈直角三角形;所述连接钢管有一组,用以将一组三角形支架连接成整体,并且每根连接钢管与三角形支架之间通过第二钢管扣件连接;所述调节底座设置在每个三角形支架的底部,用以调节三角形支架的高度;所述埋件组件用以将三角形支架的直角部位与已施工完成的第一地下室外墙或第二地下室外墙连接。
[0018]步骤九,在第一侧模支撑的顶部施工操作平台。
[0019]步骤十,一体浇筑第二侧墙、第五侧墙、第一侧墙、第三侧墙、第四侧墙、第一基础底板、第二基础底板、第三基础底板、第四基础底板和第五基础底板的混凝土。
[0020]步骤十一,待步骤八中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拆除第一侧模支撑、第二侧模支撑、第一侧墙模板和第二侧墙模板,至此施工完毕。
[0021]优选的,步骤二中的第一模板面板为不小于14mm厚的多层板制成;第一侧墙模板单元的施工过程具体为。
[0022]步骤1,放置第一水平背楞:按照图纸所示间距把第一水平背楞排放在搭设平台上,在第一水平背楞上画上定位线,拉准对角线,让任意两条第一水平背楞构成的长方形中,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0023]步骤2,第一竖背楞与第一水平背楞的组装:按图纸尺寸,先在第一水平背楞两端各放一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基础底板(1)、第二基础底板(2)、第三基础底板(3)、第四基础底板(4)和第五基础底板(5);所述第二基础底板(2)设置在基坑周围的回填土(6)上;所述第二基础底板(2)设置在第一基础底板(1)前方的回填土(6)上,并且第二基础底板(2)的顶部标高低于第一基础底板(1)的顶部标高;在第二基础底板(2)与第一基础底板(1)之间设置有第一侧墙(7),且第一侧墙(7)与第一基础底板(1)、第二基础底板(2)一体成形;所述第三基础底板(3)设置在第二基础底板(2)前方的基坑底部,并且第三基础底板(3)的顶部标高比第二基础底板(2)的顶部标高至少低10m;在第三基础底板(3)与第二基础底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地下室外墙(8)和第二侧墙(9);所述第二侧墙(9)位于第一地下室外墙(8)的顶部,且第二侧墙(9)与第二基础底板(2)一体成形;所述第一地下室外墙(8)沿竖向分段浇筑成形;所述第四基础底板(4)设置在第一基础底板(1)和第二基础底板(2)右侧的回填土(6)上,并且第四基础底板(4)的顶部标高低于第一基础底板(1)的顶部标高,第四基础底板(4)的顶部标高高于第二基础底板(2)的顶部标高;在第四基础底板(4)与第一基础底板(1)之间设置有第三侧墙(10),在第四基础底板(4)与第二基础底板(2)之间设置有第四侧墙(11);所述第四基础底板(4)、第四侧墙(11)与第二基础底板(2)一体浇筑成形;所述第五基础底板(5)设置在第四基础底板(4)右侧的基坑底部,并且第五基础底板(5)的顶部标高比第四基础底板(4)的顶部标高至少低10m;在第五基础底板(5)与第四基础底板(4)之间设置有第二地下室外墙(12)和第五侧墙(13);所述第五侧墙(13)位于第二地下室外墙(12)的顶部,且第五侧墙(13)与第四基础底板(4)一体成形;所述第二地下室外墙(12)沿竖向分段浇筑成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下室外墙(8)的高度为不小于8m,第二侧墙(9)的高度为4m~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墙(7)的高度为2m~2.5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地下室外墙(12)的高度为不小于8m,第五侧墙(13)的高度为4m~5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墙(10)的高度为1.2m~1.6m;所述第四侧墙(11)的高度为0.8m~1.0m。6.一种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在基坑底部浇筑第三基础底板(3)和第五基础底板(5);步骤二,制作第一地下室外墙(8)和第二地下室外墙(12)的地下室外墙模板(23);步骤三,制作地下室外墙模板(23)的外墙模板支撑(21):所述外墙模板支撑(21)包括有斜撑(21.1)和架体(21.2);所述架体(21.2)呈矩形网架结构,包括有横杆(21.2.1)、竖杆(21.2.2)和纵杆(21.2.3);靠近地下室外墙模板(23)一侧的竖杆(21.2.2)通过第一钢管扣件(21.2.4)与地下室外墙模板(23)连接;所述斜撑(21.1)有一组,间隔支设在架体(21.2)与地面之间;所述斜撑(21.1)的上端与架体(21.2)连接,斜撑(21.1)的下端支撑在地面上;步骤四,地下室外墙模板(23)与外墙模板支撑(21)的安装:在第一地下室外墙(8)和第二地下室外墙(12)两侧的侧面位置处分别支设地下室外墙模板(23),并且在地下室外墙模板(23)的外侧支设外墙模板支撑(21);再将外墙模板支撑(21)与地下室外墙模板(23)连
接;步骤五,沿竖向分段浇筑第一地下室外墙(8)和第二地下室外墙(12)的混凝土;步骤六,待第一地下室外墙(8)和第二地下室外墙(12)的墙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拆除地下室外墙模板(23),然后分层施工回填土(6);步骤七,施工第二侧墙(9)和第五侧墙(13)的第一侧墙模板,并且施工第一侧墙(7)、第三侧墙(10)和第四侧墙(11)的第二侧墙模板;所述第一侧墙模板为定型模板,包括一组拼接连接的第一侧墙模板单元(14);所述第一侧墙模板单元(14)包括有第一模板面板(14.1)、第一竖背楞(14.2)和第一水平背楞(14.3);所述第一竖背楞(14.2)有一组,沿横向平行间隔布置在第一模板面板(14.1)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竖背楞(14.2)为木材制成,且第一竖背楞(14.2)的水平切面呈工字形;在第一竖背楞(14.2)的腹板上、沿竖向间隔开设有穿孔(15);所述第一水平背楞(14.3)有一组,沿竖向间隔布置在一组第一竖背楞(14.2)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水平背楞(14.3)包括有两根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槽钢杆件;在每根槽钢杆件上、沿长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6);所述第一水平背楞(14.3)与第一竖背楞(14.2)之间通过连接爪(14.4)连接;所述连接爪(14.4)包括有横向连接杆(14.4.1)、纵向连接杆(14.4.2)、上抓板(14.4.3)和下抓板(14.4.4);所述横向连接杆(14.4.1)连接在相邻第一竖背楞(14.2)的穿孔(15)之间、对应第一水平背楞(14.3)的位置处;所述纵向连接杆(14.4.2)连接在横向连接杆(14.4.1)的中部;所述上抓板(14.4.3)和下抓板(14.4.4)分别连接在横向连接杆(14.4.1)的外端,且分别夹持在第一水平背楞(14.3)的上下两侧;在一组第一竖背楞(14.2)的底部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雅娣张文会孙佳路强刘兰君黄浩天曹永贝张小华赵振鑫张进杰孙博杨希叶文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