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基发酵豆粕近红外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5434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基发酵豆粕近红外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及应用,其中湿基发酵豆粕近红外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样品准备:收集多个湿基发酵豆粕样品;S2、测试表征:将样品采用分析化学方法测定湿基发酵豆粕;将样品预处理,采用近红外光谱仪扫描,获得近红外光谱;S3、建立基础数据库:将国标法测定结果与近红外光谱一一对应,形成湿基发酵豆粕基础数据库;S4、建立湿基发酵豆粕预测模型:剔除基础数据库中异常值,作为湿基发酵豆粕预测模型基础库;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湿基发酵豆粕预测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预测模型用于湿基发酵豆粕检测分析,样品无需前处理即可快速检测,为调整发酵工艺、改进调整饲料生产配方提供有效参考数据。据。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基发酵豆粕近红外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字检测分析技术,特别是一种湿基发酵豆粕近红外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及应用,属于畜牧业。

技术介绍

[0002]湿基发酵豆粕是指以豆粕为发酵基质,利用固态发酵技术,采用多种有益微生物混合发酵而成,添加到各种日粮中饲喂畜禽的蛋白饲料原料。通过发酵工艺有效保留豆粕中有益活菌数量,消除抗营养因子,降解大分子蛋白和植酸磷,使其既具备优质蛋白饲料特征又具备微生物蛋白质饲料特性。湿基发酵豆粕含有活性小肽和功能性物质,具有蛋白饲料和微生态制剂的双重特征。目前湿基发酵豆粕已成为豆粕开发生产的热点。
[0003]由于固态发酵不能随时搅拌,发酵体系内部温度、pH值、水分等都存在分布不均,无法随时调控;此外固态发酵采用批次发酵而不是连续发酵,因而批次之间存在差异,导致产品稳定性难以控制。如何快速评价湿基发酵豆粕质量是目前品控工作的重点。
[0004]湿基发酵豆粕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水分、粗蛋白质、小肽、酸溶蛋白、总酸等含量。现有水分检测方法为《GB/T 6435r/>‑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基发酵豆粕近红外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样品准备:收集多个湿基发酵豆粕样品;S2、测试表征:将样品采用分析化学方法测定湿基发酵豆粕的水分、粗蛋白质、酸溶蛋白、游离氨、小肽、总酸含量中的至少一项,得到国标法测定结果;将样品预处理,采用近红外光谱仪扫描,获得近红外光谱;近红外光波数范围3600~12500cm
‑1之间;S3、建立基础数据库:将S2得到的国标法测定结果与近红外光谱一一对应,形成湿基发酵豆粕基础数据库;S4、建立湿基发酵豆粕预测模型:通过计算马氏距离剔除湿基发酵豆粕基础数据库中的异常值,将异常值剔除后的数据库作为湿基发酵豆粕预测模型基础库;湿基发酵豆粕预测模型基础库中近红外光谱,采用以下方法中的一种进行预处理: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导数、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导数+失量归一化、二阶导数;将国标法测定结果与预处理后的近红外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湿基发酵豆粕预测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湿基发酵豆粕近红外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湿基发酵豆粕样品数量N>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湿基发酵豆粕近红外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N>1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湿基发酵豆粕近红外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光谱仪扫描是MARTIX
‑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湿基发酵豆粕近红外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近红外光谱仪扫描过程中参数设置如下:波数范围为3600c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煦玮丁丹勇马金凤付王艳熊安琪苟雪玲龙红梅周桂莲李勇谢庚楠隋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新希望六和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