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秧机侧深施肥防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4162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秧机侧深施肥防堵装置,包括链盒、插植头、回转臂及输入轴,所述输入轴上连接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链,所述输送链上设有若干可活动且内装有肥料的施肥斗,所述施肥斗转动设于施肥架上;所述施肥架上设有可活动的挡板,所述施肥架上设有与挡板相配合的第一电磁铁及与第一电磁铁相连的第一触杆和第二触杆,所述链盒上设有可为第一触杆及第二触杆通电的第一导电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在插植头插植轨迹上为秧苗根部提供肥料的装置,并且该装置在运行时可防止施肥箱堵料,大大提升了施肥效率,提升了秧苗的成活率,减少了肥料不必要的损失,达到精量施肥的效果。肥的效果。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秧机侧深施肥防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是一种插秧机侧深施肥防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插秧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种植水稻的农业机械,现有的插秧机通过插植头抓取秧苗插入水稻中,为了提升水稻的养分及存活率,在插秧的同时通常会采用测深施肥的方式对秧苗进行施肥,而现有的测深施肥装置通常将肥料撒在水田表面,有些水田在插秧时因水分较大,撒入的肥料会随水流失,无法直达秧苗根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并且因肥料易于受潮,在肥料加入肥料箱后如果不进行搅拌输送,会导致肥料堵住出料口,使施肥不均,在肥料施肥过程中也需防止水分渗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插秧机侧深施肥防堵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插秧机侧深施肥防堵装置,包括链盒、插植头、回转臂及输入轴。
[0005]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输入轴上连接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链,所述输送链上设有若干可活动且内装有肥料的施肥斗,所述施肥斗可随输送链输送至插植轨迹上,所述施肥斗转动设于施肥架上;所述施肥架上设有可活动的挡板,所述施肥架上设有与挡板相配合的第一电磁铁及与第一电磁铁相连的第一触杆和第二触杆,所述链盒上设有可为第一触杆及第二触杆通电且可伸缩的第一导电杆,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可将肥料提供至插植轨迹的施肥结构,使秧苗在插植时可将肥料施入根部,达到精量施肥的效果。
[0006]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施肥斗通过转动销转动设于施肥架上,所述施肥斗与施肥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可活动的肥料斗,使秧苗根部与肥料斗接触后使肥料斗顺势翻转。
[0007]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挡板上连接有磁吸板,所述磁吸板一侧与挡板相连,另一侧滑动杆,所述磁吸板与施肥架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滑动杆远离施肥架一端设有推板,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可活动的挡板,使挡板在施肥时打开,在传输时关闭,保证了肥料斗内的肥料不被水分沾染。
[0008]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施肥架上设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通过电缆与第一电磁铁相串联,所述链盒上设有与第二电磁铁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块,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可使施肥架定位的第二电磁铁,使施肥架在施肥时不可转动,保证施肥的有效性。
[0009]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轴及设于其上的第一链轮、第二传动轴及设于其上的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通过输送链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用于驱动的摆动轮,所述输入轴上设有与摆动轮相配合的转动轮,所述摆动轮与
转动轮通过连杆相连,所述摆动轮与第一传动轴间设有单向轴承,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的具体结构,使输送装置具有间歇传输的效果,保证施肥斗在传输时的稳定性。
[0010]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链盒上设有施肥箱,所述施肥箱内转动设有绞龙轴,所述绞龙轴端部设有出料盘,所述出料盘上设有若干出料孔,所述施肥箱底部设有若干与出料孔相配合的放料孔,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施肥箱的具体结构,使施肥箱具有搅拌功能,保证施肥箱的出料口不被堵住。
[0011]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绞龙轴上设有齿轮,所述施肥箱上滑动设有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条,所述齿条一端设有与传动后推板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板,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施肥箱之间设有第三弹簧,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绞龙轴的传动机构,使绞龙轴在挡板被打开时可转动将肥料输送至施肥斗内。
[0012]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施肥箱上设有与第一触杆及第二触杆相配合使之通电且可伸缩的第二导电杆,所述施肥箱上设有与第二电磁铁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块,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施肥架在接入肥料时的定位装置,使接入肥料时更稳定。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在插植头插植轨迹上为秧苗根部提供肥料的装置,并且该装置在运行时可防止施肥箱堵料,大大提升了施肥效率,提升了秧苗的成活率,减少了肥料不必要的损失,达到精量施肥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链盒及回转臂等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施肥斗及施肥架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施肥斗及施肥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

图5,一种插秧机侧深施肥防堵装置,包括链盒1、插植头2、回转臂3及输入轴4,所述回转臂3设于链盒1尾部,所述输入轴4通过链盒内部链条与回转臂3的传动轴相连,此为现有技术,在传动比设置中,优选输入轴4转动两圈,回转臂3转动一圈,所述回转臂3上设有2个插植头2,即输入轴4转动一圈即插植头2抓取一次秧苗进行插植,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0020]所述输入轴4上连接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轴51、第一链轮52、第二传动轴53及第二链轮54,所述第一传动轴51转动设于链盒1的外部机架上,所述第一链轮52通过键配合与第一传动轴51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轴53转动设于第一传动轴51的斜上方,所述第二传动轴53与链盒1的外部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链轮54通过键配合与第二传动轴53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轴51上设有摆动轮55,所述摆动轮55通过单向轴承与第一传动轴51相连,即摆动轮55反转时可带动第一传动轴51转动,正转时则摆动轮55只能单独转动,而第一传动轴51则不转动。
[0021]所述输入轴4上固设有转动轮56,所述转动轮56与摆动轮5之间设有连杆57,所述
连杆57两端均转动设于转动轮56及摆动轮55的转动孔内,所述转动轮56外圈上设有与连杆57一端相配合的孔体,所述孔体通过销轴与连杆57相连,所述摆动轮55外缘设有与连杆57另一端相配合的孔体,所述孔体与连杆57另一端之间也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当转动轮56受输入轴4驱动转动时,带动连杆57使摆动轮55摆动,转动轮56转动一圈,则摆动轮55摆动45
°
,实现间歇运动。
[0022]所述第一链轮52与第二链轮54之间设置有输送链5,所述输送链5的链节外侧转动设有若干施肥架7,所述施肥架7上设有施肥轴101,所述施肥轴101转动设于链节上,所述相邻施肥架7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链轮52转动45
°
链节所需的行程;所述施肥架7上转动设有与之配合的施肥斗6,所述施肥斗6通过转动销21转动设于施肥架7上,所述施肥斗6外壁上设有与施肥架7相连的第一弹簧22,所述第一弹簧22拉紧后,施肥斗6左侧端面与施肥架7端面相贴合,使肥料不会从底部或侧面漏出,所述施肥斗6右侧优选圆弧形底面,所述施肥斗6上端为开口端,所述施肥架7与施肥斗6等部件组装后,可通过添加配重块使整体保持平衡,施肥斗6内的肥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秧机侧深施肥防堵装置,包括链盒(1)、插植头(2)、回转臂(3)及输入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4)上连接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链(5),所述输送链(5)上设有若干可活动且内装有肥料的施肥斗(6),所述施肥斗(6)可随输送链(5)输送至插植轨迹上,所述施肥斗(6)转动设于施肥架(7)上;所述施肥架(7)上设有可活动的挡板(8),所述施肥架(7)上设有与挡板(8)相配合的第一电磁铁(9)及与第一电磁铁(9)相连的第一触杆(10)和第二触杆(11),所述链盒(1)上设有可为第一触杆(10)及第二触杆(11)通电且可伸缩的第一导电杆(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侧深施肥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斗(6)通过转动销(21)转动设于施肥架(7)上,所述施肥斗(6)与施肥架(7)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侧深施肥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上连接有磁吸板(31),所述磁吸板(31)一侧与挡板(8)相连,另一侧滑动杆(32),所述磁吸板(31)与施肥架(7)之间设有第二弹簧(33),所述滑动杆(32)远离施肥架(7)一端设有推板(3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侧深施肥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架(7)上设有第二电磁铁(41),所述第二电磁铁(41)通过电缆与第一电磁铁(9)相串联,所述链盒(1)上设有与第二电磁铁(4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块(4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侧深施肥防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锡陈长卿黄赟赵晋周建霞张宝欢姚爱萍王俊陈晓阳白治峰祝晓有夏琪玮王永维韦真博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