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运行温度的处理器状态非接触监测方法、模块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运行温度的处理器状态非接触监测方法、模块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故障
‑
安全计算机(以下简称安全计算机)的定义为2取2架构的计算机,2取2架构即每套系统有2个处理器(同构或异构),每个处理器都执行同样的功能,并固定周期进行比较运行结果,只有当双处理器运行结果一致时,计算机所控制的设备才能够输出。当比较不一致或任一处理器宕机,系统都会切断输出,倒向安全侧,在铁路上通常表现为列车紧急停车。
[0003]由于轨道交通安全计算机运行环境通常为无人值守环境,为避免一个处理器宕机或出现异常情况,通常需对每个处理器都进行监控,传统方法采用看门狗电路进行监控,即处理器定时向看门狗电路电路发送动态波形,即“喂狗”信号,若在一定时间内看门狗电路没有收到喂狗信号,便会通过拉低处理器的复位信号使处理器进行复位重启。
[0004]处理器是整个系统的智能器件,可以很方便的监测系统内的其他功能单元,但是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运行温度的处理器状态非接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面步骤:获取处理器运行温度的标准周期和温升值安全阈值范围;获取所述处理器的实时运行温度;根据所述实时运行温度、所述标准周期和所述温升值安全阈值范围判断所述处理器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其中,温升值是根据处理器运行温度与处理器所处的环境温度计算得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运行温度的处理器状态非接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判断所述处理器是否存在异常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实时运行温度,计算并获取所述处理器的测量温升值;判断所述测量温升值是否处于所述温升值安全阈值范围内;当所述测量温升值超过所述温升值安全阈值范围,且达到第一阈值时,分析所述实时运行温度是否呈周期性变化:当所述实时运行温度呈现周期性变化,判断所述处理器漏电流增大,并判断处理器健康度降低;当所述实时运行温度不呈现周期性变化时,判断所述处理器存在第一异常状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运行温度的处理器状态非接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常状况为所述处理器的最小单元故障;其中所述处理器的最小单元包括:处理器本体、电源管理芯片、时钟、RAM和RO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运行温度的处理器状态非接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测量温升值低于所述温升值安全阈值范围,且达到第二阈值时,判断所述处理器存在第二异常状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运行温度的处理器状态非接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发生所述第二异常状况时,分析所述实时运行温度是否呈周期性变化:当所述实时运行温度呈现周期性变化,判断所述第二异常状况为处理器部分功能运行;当所述实时运行温度不呈现周期性变化时,判断所述第二异常状况为处理器停止工作。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运行温度的处理器状态非接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测量温升值处于所述温升值安全阈值范围内时,根据所述实时运行温度,计算并获取所述实时运行温度变化的测量周期;判断所述测量周期与所述标准周期的时间偏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当所述测量周期与所述标准周期的时间偏差值大于第三阈值时,判断所述处理器存在第三异常状况。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运行温度的处理器状态非接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异常状况包括晶振频偏、软件卡死和处理器内部故障。8.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基于运行温度的处理器状态非接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测量周期与所述标准周期的时间偏差值不超过第三阈值时,检查所述处理器是否收到喂狗信号;确认收到所述喂狗信号时,判断所述处理器正常工作;
否则,判断所述处理器存在第四异常状况。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运行温度的处理器状态非接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判断所述处理器是否存在异常状况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当判断所述处理器存在异常状况时,通过复位信号对所述处理器进行复位处理;并在通过复位信号对所述处理器进行复位处理后,判断所述处理器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当所述处理器仍存在异常状况,通过继电器断开所述处理器的供电回路,对所述处理器进行强制复位。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运行温度的处理器状态非接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至少两套采集设备分别对所述处理器的运行温度进行测量和采集,并计算获取所述实时运行温度;通过设置在在远离所述处理器的位置的温度检测设备对所述处理器所处的环境温度进行采集。11.一种基于运行温度的处理器状态非接触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处理器运行温度的标准周期和温升值安全阈值范围;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处理器的实时运行温度;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时运行温度、所述标准周期和所述温升值安全阈值范围判断所述处理器是否存在异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超,付立民,邱兆阳,关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